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13处

2017-10-12信息快讯网

 

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13处-信息快讯网

宁夏青铜峡市引黄灌区一景(10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本报西安10月11日专电 (驻陕记者韩宏) 记者11日从陕西省水利厅获悉,墨西哥时间10月10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10月10日23时),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第23届世界灌排委员会执行大会上,我国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三处古代水利工程被确认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授牌。至此,我国已有1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汉中三堰成为继泾阳郑国渠之后,陕西第二个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水利工程。

史料记载,秦汉以来,在汉江大大小小的支流上,先后建有100多处引水堰坝,构成了发达的农田灌溉体系,汉中盆地因此成为丰饶的粮食产区。

据了解,本次成功申遗的汉中三堰包括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均始建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汉中盆地灌溉农业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水利工程。

山河堰,位于今天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褒河谷口,宋代《山河堰赋》记载为汉代相国酂侯(即萧何)、懿侯(即曹参)开创,是汉中历史上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与关中的郑国渠、白公渠和四川的都江堰齐名于世;五门堰,始建于公元6至7年,位于城固县桔园镇湑水谷口,五门堰灌区建有“九洞八湃”及“三十六处水口”;杨填堰,位于城固县北约10公里处的湑水河中游段左岸,相传为汉代萧何、曹参所修,后因宋代洋州知州杨从义作较大整修改造,灌溉洋县、城固两县农田,故名杨填堰。

汉中三堰共同灌溉着汉中盆地等主要区域。经过历朝历代修缮保护,至今仍灌溉着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旅游等综合效益。

据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都称为世界遗产,是国际灌排委从2014年起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此前,我国有10处古代水利工程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14年,四川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入选;2015年,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安徽寿县芍陂、浙江宁波它山堰入选;2016年,陕西泾阳郑国渠、江西吉安槎滩陂、浙江湖州溇港入选。

世界上最便宜的公寓在中国每晚一元钱
用“三医联动”破解医改这道世界难题
美丽江西 惊艳世界(多图)
沪上首条BRT沿线绿色景观工程预计年底竣工
50岁“经典课”如何成为当下“热门课” ——专访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陈以一教授
科技创新,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引擎
科技创新,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引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进强军兴军纪实之四
上海长兴岛首个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完工
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全力冲刺, 旅检大楼年内将具备通关条件
习近平就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北极科考队乘“雪龙”凯旋 实现我国首次环北冰洋科学考察
我国三处古代水利工程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功
故宫正式迈入全网售票时代
歌剧《兰花花》唱响黄土高原动人故事
黄浦江迎来规模最大的桥梁改造工程 2019年完工
讲述上海 影响世界:上海日报全新融媒体产品SHINE正式与公众见面
国家林业局:我国成为世界林业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技术正在颠覆我们的世界 但创业仅凭伟大的技术还不够
上海市市长应勇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会见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
上海市委市政府致上海申办世界技能大赛代表团贺电
中国代表团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将建设国际技能博物馆,为世界留下技能遗产
我国发布十大核科技进展 “华龙一号”首堆进展居首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再塑党的形象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五年探索之路
盛会特稿 | 新气象新作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后
再塑党的形象的伟大工程
那些支撑起我们幸福生活的超级工程
我国最悠闲的4个地方:上班是副业吃喝玩乐才是正事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