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望相助中感受城市大爱
■本报记者 李静 见习记者 王嘉旖
似涓涓细流,入耳入心;如壮阔波澜,激荡心灵———这是文明和道德的力量。在新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上海又获丰收。这是申城多年来坚持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成果,也是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激励。
昨天举行的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获得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从不同侧面阐释上海城市精神的厚重底色,有温情、有力量,气氛热烈。
文明城区创建显成果,加码城市吸引力
在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区评选中,徐汇区、嘉定区名列前茅。至此,本市全国文明城区已达6个,居全国直辖市前列。在总体创建目标下,上海各区纷纷发力,从一座城,到一个人,处处见证文明、彰显美德。
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徐汇区“十年磨一剑”,如今花落家门,征程仍将继续。“汇善汇美,文明徐汇”早已内化于居民心中;“友善在徐汇”“满意在徐汇”“责任在徐汇”“诚信在徐汇”系列实践活动,把核心价值观切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还涌现出一批家喻户晓的文明典型。在这场持之以恒的创建中,人民群众始终是强大的主力军,更是受益者。近三年来,徐汇区开展“满意在徐汇·服务在基层”大走访,307支工作队伍每季度全覆盖走访居民区,共收集7600余件群众诉求,办结率超过85%;另外,“美丽小区、幸福家园”建设等,都让居民得到了实惠。
嘉定区这次不仅摘下“全国文明城区”桂冠,还被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称号。历史文化名城嘉定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在书写“中国梦·嘉定篇章”的过程中,该区始终格外重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德育教育从娃娃抓起”,嘉定区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大教育主阵地,培育未成年人德育。近十年来,嘉定孔庙前举办的“孔子文化节”日益热闹讲究。此外,该区还举办了“中华经典诵读团”“中国唱诗班”等特色活动,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风尚有机结合,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并以多种方式不断加强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等。
上海共有25个村镇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分布在浦东、金山、崇明、闵行等九个区,展现出本市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的成果。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要让百姓旧宅换新颜,更要注重涵养其精神世界。入选的金山区张堰镇是一座千年名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脉和珍贵的百年古宅。为了让居民对“文化根脉”加深认识,张堰镇回购修复陈氏老宅、钱家祠堂、政安弄等历史老建筑,让市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校园应是社会道德高地、精神文明沃土
在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评选中,上海五所学校上榜。获奖高校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在交流中说,“高校精神文明创建不能简单停留在‘讲文明、树新风’、队伍排排好、卫生搞搞好、活动办办好的层面,校园更应是社会道德的高地、精神文明的沃土,承载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
在上海交大,文明校园创建就是思政“铸魂育人”的过程:近11年来的“新生第一课”都由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思政课,扣好青年们人生第一粒扣子;近两年来,学校不断改革“形势与政策”课程,新推出“读懂中国”示范课程;引进戏曲、非遗演出,与故宫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合作引进文博名家开讲坛,塑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挖掘并弘扬杰出校友事迹,讲好交大故事、传承交大文脉……
“17日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邀请两位年事已高的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到前排落座合影,其中93岁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就是上海交大校友的杰出代表。总书记如此关心和尊重两位老模范,引发学生热议,交大人十分感动。”顾锋自豪地说,“正是一代代交大人的精神传承成就了一位位国之栋梁,这也是文明创建的意义所在。”
守望相助的“上海好邻居”投身公益回报社会
凌晨的大火和浓烟中,他冒死为15名邻居打开“生命通道”,自己却全身被灼伤88%。当时,年仅26岁的王海滨感动了整座城,被誉为“上海好邻居”。此次他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王海滨却在交流会上屡屡提及他的感激之情———“在我最艰难、痛苦的时刻,上海这座城市及全市人民给了我莫大的支持,让我坚定信心,有了力量,看到了希望。感谢大家,感谢上海!”用青春和生命书写大善之美,王海滨又在守望相助中感受城市的大爱和温暖。
康复之余,王海滨建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室,用亲身经历和经验鼓励烧伤病人;另外,他还在社区帮助老人和孩子。“治疗期间,社会各界给予我极大的帮助,把我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明年最后一次手术康复后,我将用自己的经验,并集合多方力量,更多地投身社会公益,回馈社会。”王海滨深情地说。现场热烈的掌声久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