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择一事终一生”背后,匠心的分量

2017-11-08信息快讯网

 

感受“择一事终一生”背后,匠心的分量-信息快讯网

这些党员工匠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人民,把才智与坚毅交给国家,在平凡岗位上甘于清贫、勇于担当,却又都不与外人道。所以纪录片要做的,就是把匠人身上的情怀、执著、坚守传播开来,为更多人所知和传承。图为节目截屏。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手上的工程;看似简单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并不断钻研,就能成专家;人有“三条命”,一是性命,一是生命,一是使命———道出这些心声的,是新一批的上海工匠,也是奋斗在基层平凡岗位上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

大型纪录片 《上海工匠》 第三季在国庆节期间首播后,于近日多次重播。与前两季分别以国企改革和“一带一路”为背景不同,第三季的拍摄把镜头对准了上海市产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本季记录的十名主人公———钢铁工匠杨磊、核电工匠罗开峰、电力工匠王和杰、高铁工匠朱东鹰、古物修复工匠张品芳、园林修缮工匠顾军、医疗工匠耿道颖、刑侦工匠蔡能斌、装备制造业工匠原金疆和水利建设工匠何建强———他们都为“中国梦”和上海产业转型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纪录片总导演、总撰稿王晓明看来,这些党员工匠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人民,把才智与坚毅交给国家,在平凡岗位上甘于清贫、勇于担当,却又都不与外人道,“这部纪录片所要做的,就是把匠人身上的情怀、执著、坚守传播开来,为更多人所知和传承”。跟着纪录片探探他们的成长道路,听听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观众能在其“择一事终一生”的背后感受匠心的分量。

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攻坚克难,他们为“中国制造”擦亮名片

亿万中国人为近年来“国之重器”欢欣鼓舞的同时,可曾想到,有一类人需要常钻进直径不到一米、内部气温可达60多摄氏度的管道中,为重器的核心部件锻造特殊钢材,直到闻见自己皮肤被烧糊的味道? 每逢高温酷暑,2500万上海市民在家中安享空调时,可曾知道,有人凭借一股执拗,为上海甚至整个华东电网保驾护航,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 当高铁惊艳了无数外国人,被他们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又有多少人意识到,信号工这个岗位,牵系着多少条生命?

特钢、核电、高铁、装备制造、水利工程等,这些无不是国之基石,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更是“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而工匠就是擦亮名片的人。纪录片里,王和杰因为听到换流阀光纤里传来细不可闻的放电声,在原设备提供商不以为然的情况下,自己将几百个接口逐一排查,将停电隐患扼杀在萌芽中;朱东鹰为了观察沪宁城际高铁路段道岔缺口0.5毫米之内的变量,一个月有26天工作时间从零点开始,凌晨四点结束;作为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首席技师,罗开峰凭着一把出神入化的焊枪享誉国内外,但他一次次从零开始“焊接”技艺的各项难点……

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攻坚克难,是这些上海工匠的共同品质。正因如此,他们中有人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有人获得了“工人院士”的称号,有人改善了困扰上海多年的水质问题……

干一行爱一行,他们的选择为青年人树立典范

在上海华山医院,放射科的耿道颖医生是同行和病人口中的“火眼金睛”。因为经她解读的医学影像、作出的疑难杂症判断,准确率高得惊人。但这位从小就是“学霸”的医生说,放射科就是各个科室的小助手。一个“小”字吐露出她过往的心路历程,也对荧屏前的年轻观众大有启迪。

学校毕业分配时,耿道颖这个全校第一被分到了彼时年轻人都不愿去的放射科,“因为不是直接参与治病救人的科室,又常年工作在大量辐射的环境中”。年轻时的她也有思想负担,甚至想过请病假拖延上班时间。但放射科老党员的一席开导为她解开心结,让她意识到,没有微不足道的岗位,但求“干一行爱一行”的执著。认定目标,她在结婚生子后重新走进学校,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终带领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专业领域树立了世界领先的标杆。

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将播出 全景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辉煌中国你我共筑——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引起热烈反响
八集大型纪录片《强军》昨起播出
八集大型纪录片《强军》首播引发驻沪部队官兵热议
大型电视纪录片《强军》如同催征的号角,激发全军官兵
上海发布《行动方案》 六大专项行动推出60项举措
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系列报道 | 集聚金融资源,促进资金融通
全国首家贸易谈判二级学院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成立
紧急提醒 在上海乘坐这些列车出行 请一定提前出门
在上海 吃过这100样东西 人生才算完整!
老外看中国 | 巴西学者谈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
老外看中国 | 巴西学者谈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
十九大时光 | 上大师生细数五年来科技创新的“中国突破”,自豪感使命感荡漾在大学课堂
上海国际艺术节 | “创世神话”与中华戏曲,呈现生生不息的中国气派
全球10大无现金国家中国排第6,网友表示不服
他们,是最早看到十九大报告的外国人
中国迎来第三次留学生“归国潮” 他们为何都选择回来?
代表畅怀 | 徐爱蓉:在真情服务中涵养工匠精神
上海代表返沪了,听听他们啥体会?
我画文人故居,因为感念他们
和总书记握手后,他们想了啥做了啥
携手共答中美关系“未来之问” 一一写在中美元首北京会晤即将举行之际
18张图表引出一堂生动的高三政治课
上海人注意了 关乎一大笔钱 不看你就亏大了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票价低了,国内原创落地了,海外顶级巨制多了,只因—— 借东风,引入资本催开艺术百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上海设立“教师教育中心”
上海浦东今起可接种宫颈癌疫苗!上海大部分区的疫苗年底前陆续到货
上海天气:冷空气后天起降温,下周二再有一波!
书写“中国创造”背后的精彩华章
时隔近14年美国牛肉再次走进中国市场 第一批牛肉从奥马哈走向中国餐桌
科技与时尚相融合,和世界分享中国之美
学生考试错一题罚50元 老师:初衷是为他们好
中国排球学院在天津揭牌 郎平出任院长
为中国大工匠立一群雕像 ——《创新路上大工匠》体现主题出版物新理念
劳模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上海10位专家入选中科院2017年新增院士,来看他们究竟有多牛!
一部纪录片的众筹观影带动了一项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志愿行动
2017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智慧工匠”揭晓——他们 用“匠心”为智慧上海绘就蓝图
联合国用最高奖向他们致敬!这群中国人的故事震撼了世界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