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考结束 初步共确认70次102头次江豚

2017-11-25信息快讯网

报武汉11月24日专电 (驻鄂记者 钱忠军)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队11月23日下午3点抵达长江办武汉渔政码头,经过13天往返约1300公里的航行,武汉至宜昌江段江豚考察结束。

 

科考现场总指挥、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介绍,在此次宜昌至武汉江段考察中,科考队总共目视发现长江江豚59次165头次,对声学监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共确认70次102头次的江豚记录。这一结果要显著高于2012年该区域的观测数量,而与2006年的观测结果相当。不过,郝玉江认为这只是初步的观测结果,具体的种群数量估算还要等整个考察结束后,进行整体分析和比较。

 

此次考察发现江豚分布模式则与2012年和2006年大致相同,都呈现分布相对集中、日益斑点化的趋势。整体来看,洪湖保护区江段、监利县荆江门上下30公里水域和宜昌城区及葛洲坝下水域是江豚分布密度较大的区域。其中,荆江门上下水域(洞庭湖口以上水域)分布最密集,目击率显著高于前两次考察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往返考察均在石首保护区新厂镇及塔市驿镇附近水域发现江豚,而此前都未能在石首保护区江段发现江豚分布。另外,在宜昌烟收坝水域,自2008年以来一直生活着一群3至4头的江豚,此次考察再次发现这个小群体。科考队在葛洲坝下500米靠近1号船闸水域还发现约由8至10头江豚构成的群体。据宜昌渔政介绍,该群体为今年春季游上来的,随后一直定居在此。同时,此次考察得到各地渔政的支持,考察队利用渔政快艇对众多未通航的汊江进行了考察,在枝江市的关洲汊江水域发现3头次江豚。表明汊江也是江豚栖息的重要水域,汊江的考察对全面掌握江豚的分布水域和整体数量统计有重要意义。

 

从考察的长江江段的整体环境来看,很多零散的小码头均已不见踪迹;一些区域洲滩也得到自然恢复;但是,清水下泄对这一区域的冲刷明显,可见大面积的崩岸河段。为了稳固河道和航道整治,这一区域进行了大量的抛石护岸或护洲。自然的泥质或者沙质浅滩水域转变为硬质的护坡和陡峭的坡岸,这可能导致江豚等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的下降。此外,在宜昌至武汉段考察过程中共统计到航行货船1986艘,平均每半小时有近50艘货船经过,密度很高,这显然会增加长江江豚的生存压力。科考队在此江段共记录到作业渔船353艘,总体密度不高,主要作业方式是流刺网。

 

11月24日,科考队继续出发,开展武汉至上海江段的往返考察。

上海千余册梵藏佛典已形成初步目录,价值待进一步研究
近期上海教育考试招生一览(2017年9月-12月)
2017年上海百岁寿星排行榜发布 最高龄老寿星110岁
2017奥迪专业双杯竞赛成功助推奥迪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42条路段49个公园秋景如画 2017申城赏秋地图出炉
29省2016年平均工资出炉 北京居首河南垫底
白鱀豚仍是“功能性灭绝” 不排除长江仍有存活个体
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开工
7天科考观测到70余头次江豚 2017年长江江豚科考首站武汉上行至宜昌江段结束
中华民族文字原点成为世界共同记忆
市政协常委会议建言城市安全运行
闪耀2017CTCC赛场 凌渡助力上汽大众333车队赢年度冠军
群星璀璨 再创辉煌
——保利华谊(上海)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上海:2018年空军招飞初选工作时间安排确定
2017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名单公布:61人当选,外籍院士16人
上海10位专家入选中科院2017年新增院士,来看他们究竟有多牛!
沪通长江大桥29号墩承台浇筑完成 创造我国建桥史上混凝土单次连续浇筑最大方量纪录
邹市明眼疾病情初步确诊,医生称完全恢复正常非常困难
国际顶尖科考实习船问世!“东方红3”号下水
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号下水
“雪龙”号完100多吨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和其他建设物资卸载——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建设起步
长江江豚“升格”为独立物种!数量少于大熊猫,保护迫在眉睫
长江江豚"升格"为独立物种,数量已比大熊猫还稀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