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位专家入选中科院2017年新增院士,来看他们究竟有多牛!

2017-11-28信息快讯网

 

上海10位专家入选中科院2017年新增院士,来看他们究竟有多牛!-信息快讯网

▲新当选院士参观院史馆

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新增院士名单,共61人当选。上海10位专家当选,创下12年以来当选人数新高。他们是数学物理学部的马余刚、李儒新和龚新高;化学部的岳建民;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黄荷凤(女)、蒋华良、樊嘉;信息技术科学部的毛军发和王建宇;技术科学部的刘昌胜。

据上海院士中心统计,在沪中国科学院院士已增至107人,占中国科学院院士总人数的13.38%,其中女院士6人,平均年龄为73.66岁。按照他们所在的学部划分,生命科学和医学部36人,占 33.64%;数学物理学部20人,占 18.69%;化学部19人,占17.76%;信息技术学部15人,占 14.02%;技术科学部14人,占13.08%;地学部3人,占2.80%。由此可见,上海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科技实力最为突出。

上海10位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简介

 

上海10位专家入选中科院2017年新增院士,来看他们究竟有多牛!-信息快讯网

1,马余刚

核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68年3月出生于浙江余姚。1989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1989-1991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硕士生,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重离子核物理实验与唯象研究。领导RHIC-STAR中国组研制完成了基于MRPC型的大型飞行时间谱仪,极大提升了STAR探测器的粒子鉴别能力;与合作者发现了首个反物质超核-反超氚核,发现了迄今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反氦4,首次实现了对反物质相互作用的测量,以上成果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提出了原子核Zipf定律,测量了氩核的量热曲线并系统给出了氩核液气临界现象的实验证据;测量获得了22Mg的高激发态双质子发射的实验证据,提出了利用输运模型研究核反应总截面的新方法,提出了轻核α团簇结构的新探针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次)、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等。2015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上海10位专家入选中科院2017年新增院士,来看他们究竟有多牛!-信息快讯网

2,李儒新

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1969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市,籍贯福建建瓯。199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光电子技术专业,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超高峰值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与强场激光物理研究。在超高峰值功率超短脉冲激光方面,与合作者一道解决了大口径高增益宽带激光放大器的寄生振荡抑制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建成了拍瓦激光实验装置并取得重要应用成果。在强场激光物理方面,与合作者一道在激光尾波场的级联加速和高性能高能电子束产生、基于亚周期时间尺度相干控制的强场高次谐波与阿秒光源产生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上海10位专家入选中科院2017年新增院士,来看他们究竟有多牛!-信息快讯网

3,龚新高

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1962年6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籍贯湖南长沙。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物理学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和1993年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先后获硕士与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主要从事凝聚态体系结构、电子结构和计算方法发展研究。计算预测了具有反常金属键合特征的金笼子结构。预言了微纳管的硬-软转变,并给出了其转变压强与管径的幂次律。阐明了一类四元半导体的基本物性,提出了该类四元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具体优化方案并被实验采用。发展了有限体系等压分子动力学方法、半导体带阶精确计算等新方法。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和两项省部级一等奖(2009,2014)。

 

上海10位专家入选中科院2017年新增院士,来看他们究竟有多牛!-信息快讯网

4,岳建民

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彬县,籍贯陕西彬县。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7和1990年相继在该校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天然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研究。以传统功效、分子生源合成途径和化学结构为导向,对150多种重要药用植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发现了800多个新天然化合物,包括大量新骨架类型和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阐明了相关药用植物资源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物质基础。提出了一批新骨架天然分子的生源合成路线,并通过化学合成和转化对部分生源路线进行了验证。对系列重要生物活性分子进行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发现了多个药物先导和药物候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等。

 

上海10位专家入选中科院2017年新增院士,来看他们究竟有多牛!-信息快讯网

5,黄荷凤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导,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多年来从事生殖医学和遗传病防控临床和基础研究,围绕不孕症、遗传病和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将基础研究和临床问题紧密结合,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临床提高试管婴儿安全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通过创建生殖新技术和优化助孕治疗流程,有效提高了ART的临床安全性。主编了中国第一部ART临床诊疗指南,为中国ART规范化和标准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863项目负责人,主创了中国第一个从家系收集—突变基因筛查—孕前胚胎基因诊断—宫内胎儿遗传学诊断—子代随访及健康管理的遗传病防控临床平台,从源头控制遗传性出生缺陷,避免了超过2000个遗传病儿出生;成果以第一和第二完成人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中国不孕症诊治和遗传病防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临床科学家,目前担任Endocrinology、Fertility & Sterility等6家SCI杂志编委,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客座教授。英国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 Gynaecologists决定授予她Fellow Honoris Causa称号。

 

上海10位专家入选中科院2017年新增院士,来看他们究竟有多牛!-信息快讯网

6,蒋华良

药物科学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65年1月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籍贯江苏武进。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2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药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系统发展了药物作用靶标发现和药物设计理论计算新方法,为新药研究提供工具,获得国际同行和工业界广泛应用。设计高效探针分子,深入阐明和确证了一系列新靶标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功能。针对肺动脉高压、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等国内目前尚无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重大疾病,与他人合作进行新药开发研究,数个候选新药进入临床研究或获得临床批件,并实现技术转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等奖项。

 

7,樊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重中之重)主任、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劳模,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大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药学奖),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育奖,健康促进卓越院长奖,中国医院协会优秀医院院长,上海市劳模,首届上海市十佳医生、上海市仁心医师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首批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他擅长并完成了9000余例肝肿瘤切除手术以及肝移植1800余例,涵盖诸多高难度手术,其中包括世界首例“废弃肝脏”成人-儿童部分肝移植、亚洲首例成人肝心联合移植、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活体供肝移植手术、中国首例经典劈裂式肝移植术等,治愈了大量肝癌和终末期肝病病人。曾获得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以及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0余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90余篇。

 

8,毛军发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湖南邵阳人,1965年8月出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1985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2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1994年-199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博士后研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讲席教授、IEEE fellow。

毛军发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973首席科学家,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微波分会副主任委员,IEEE Fellow,2015 IEEE Fellow Committee Member。毛军发长期从事高速电路互连与封装、微波射频电路与系统以及电磁兼容等领域研究,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已发表400多篇学术论文,包括IEEE 刊物论文11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项。

 

9,王建宇

1959年生,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分党组书记、沪区党委书记。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总指挥,高分专项航空系统副总设计师。国家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863专家组专家,中科院空天领域专家组副组长。是我国空间光学载荷、光电探测方面的著名专家。

他长期从事空间光电系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重大项目;负责了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系统,和探月、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中多项光学有效载荷的研制跟踪,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他担任COSBAR中国委员会委员、SPIE 亚太遥感会议/多光谱、超光谱遥感技术和应用会议主席,《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副主编,《遥感学报》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优秀科研院所长获得者。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超光谱成像技术、空间激光探测技术和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

 

10,刘昌胜

生物材料领域专家,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1967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1989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1992年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均排名第一)、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劳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励或荣誉称号。

他也是“生物材料与工程”111引智基地负责人,与国际多所著名大学与研究所建立了紧密的学术合作关系,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或邀请报告44次。他是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材料学院名誉教授,获国际生物材料学会联合会会士(Fellow)荣誉称号等。

刘昌胜教授针对现行骨修复材料存在的成骨性能不足等系列突出问题,提出了模仿人体创伤自愈合过程、构建材料在体内引导组织原位再生的学术思路,科学利用材料在人体内病灶处微环境所激发的系列生物学效应,实现了植入的无生命材料向人体内有生命组织的转化。深入研究了材料的理化特性对细胞行为及组织/器官等体内形成的生物新效应,提出了“材料生物学”新概念,为指导组织再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奠定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独家稿件,转载请标明来源。

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一一上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
上海1-16号线地铁站点房价&租金大全(图)
上海代表返沪了,听听他们啥体会?
上海菊展重阳节当天开幕 赏花期延长一周
2017奥迪专业双杯竞赛成功助推奥迪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国产Model 3有望降价3成 特斯拉上海建厂协议或敲定
42条路段49个公园秋景如画 2017申城赏秋地图出炉
29省2016年平均工资出炉 北京居首河南垫底
2018年度国考今起报名,上海地区共计招录747人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试日程确定
中国专家发现新矿物:命名为“吴延之矿”,已获国际投票通过
翻译,如何臻于“化境” 译界专家齐聚京城探讨翻译新标准
宝贝我该如何爱你?英国育儿专家破解科学早教的秘密
中法专家齐聚西安 共同修复“鲁班造的”公输堂
中国工程院新院士揭晓!上海3人在列
中国工程院新院士揭晓!67人当选,上海3人在列,比尔·盖茨当选外籍院士
新科院士专访 | 吴志强:在自己的土地上,自主创新做规划
新科院士专访 | 李兆申:一颗胶囊的“奇幻漂流”
新科院士专访 | 吴光辉:我相信中国人一定能乘坐上自己制造的飞机
2017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名单公布:61人当选,外籍院士16人
五号沟液化天然气站二期建成投运 今冬明春上海“用气”更足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河口海岸学家陈吉余去世,享年96岁
上海一学校办人工智能体验活动,上演围棋人机对弈和人机合作
上海推进创新转型做大做强做优主业
肝脏外科专家樊嘉与“癌王”作战30年
中国科学院勉励新晋院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魔都深夜豆浆油条地图 这才是最真实最有味道的上海!
2018上海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招生考试即将举行
双语:词典网站选出2017年度英文词汇
2018年放假通知:春节2月15日至21日放假调休
2017年上海“市民修身”展示季开幕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举行 专家围绕让更多残疾人有尊严地生活展开热议
宁夏彭阳县发现商周遗址 是近年来商周考古重大发现专家推断墓葬系诸侯级别
俄罗斯世界杯小组抽签让绝大部分人满意 2018年的夏天注定不够“死亡”
新晋院士的创新之路 | 刘昌胜教授:研究和转化,永远处于“创新进行时”
新晋院士的创新之路 | “科学家妈妈”黄荷凤在守护新生命的道路上不懈探索
专家学者和嘉定区基层社区工作者共商:把脉“社区共营”实践
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沪开幕 中外专家共话“新时代的中国”
新晋院士的创新之路 | 岳建民用现代科学“尝”百草寻新药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