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构筑“思政意识”全覆盖体系

2018-01-08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姜澎 樊丽萍


1月3日晚,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谢锡麟教授的数学分析课,从18时30分一直上到了22时15分,这堂面向200多名学生的大课迟迟不能结束。“偏微方程就仿佛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充满了矛盾,但只要抓住主要矛盾,问题就迎刃而解。”这节课上讨论的不止是数学,还有当代“95后”大学生的人生。其实,每周三次的讨论课,都是谢锡麟为学生解决学业难题和人生困惑的时间。


在沪上高校,像谢锡麟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高校是教书育人之所,而能否实现“育人”的目标,取决于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在课后做什么。构建“大思政”格局,在上海各高校,除了专职思政老师通过思政理论课这一主阵地发挥育人作用,眼下,一流科学家、知名教授也都已成为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从而在高校实现思政意识全覆盖。


思政意识融入课程,辐射整个育人体系


刚刚过去的2017年,上海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以思政理论课为核心、以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以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目前,整体试点校12所、重点试点校12所、一般试点校34所,基本实现全市高校全覆盖。


在复旦大学,推动学校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功能、让所有教师都负起育人职责成为学校党委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针对如何发挥好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学校专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重点任务形式,将其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学校决定,大力推进各专业全覆盖的“三十百”示范工程,即建设三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二十门课程思政示范在线课程、一百门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到2020年,复旦大学74个专业,每个专业至少建设两门示范专业课程。


“将思政融入课程,本质上也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知识技术,养成什么样的事业观。推出新举措,就是要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提炼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要素,激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目前已推出首批六门全校示范公开课,包括经济学院石磊教授的《经济与社会》、上海医学院彭裕文教授等的《人文与医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长忠副教授的《中国社会政治分析》、物理系蒋平教授的《环境与人类》等。


在上海大学,除了传统的思政理论课,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选修课五朵“思政金花”甚是夺目。从2014年11月借通识课平台探索将党中央最新要求在第一时间带进课堂而开设 《大国方略》 课程开始,上海大学迄今已打造出 《创新中国》 《创业人生》 《时代音画》 《经国济民》 等课程,开一门火一门,由此形成课程系列。


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把高校育人工作做深、做细,教师的思政意识也非常重要。这组课程的主策划人之一、上海市高校思政课名师顾晓英告诉记者,从当初《大国方略》 开课试水,到目前五门课同时开设,学校授课团队的成员一直在扩容。


从校长、院士到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现在,学校最大牌的教授都主动请缨要来上“思政课”。


大学教师,人人都是“思政志愿者”


从思政教育开出选修课,到综合素养课程改革,再到所有专业课程的育人改革,上海高校都在进行创新探索,推动思政意识全覆盖。


对于同济大学德语专业研一女生、学生党员史若彤来说,阅读并翻译德文原版《共产党宣言》是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在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汉科技翻译课上,学生不仅学习科技翻译技巧,还研读原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上海交通大学将思政触角延伸到学生的实践场所,将育人环节覆盖到学生的实践环节。学校通过“时空交融式现场教学”,建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19个现场教学点。与上海汽轮机厂、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云计算创新展示中心、国歌展示馆、院士风采馆等现场教学点,共建上海交通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此外,学校还与上海汽轮机厂合作,共建“上海汽轮机厂和上海交通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开展“劳模精神”、党建及科技创新、企业体制改革专题教育。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教师张黎声把“人体解剖课”专业课,上成了让学生一辈子难忘的人生大课。课程的第一课就从讲述“大体老师”(即遗体)捐赠的动人故事开始,张黎声组织学生参与遗体捐献、接收的过程和对“大体老师”进行动手解剖、研究的过程,在专业课程上加载德育模块,将德育融合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


推进思政意识全覆盖,制度设计提供支持


要实现思政意识全覆盖,需要的不仅仅是课程以及有思政意识的老师,更需要有制度设计,为高校教师积极参与思政工作,精心育人提供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在每个学院构筑“课程思政”体系,从制度层面予以保证。在该校,每门课都要在学院内遴选出2-3位优秀专职教师,这些老师参加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政教育改革,并且根据年度考评结果给予绩效奖励。目前,学校已经对院系制定了相关考核政策。


以“开门办思政”为切入点,上海海事大学通过校级层面的制度设计,要求校内敞开教研室、实验室、寝室、机关处室之门,着力形成育人协同机制。这所以航海为特色的院校一方面坚持德育教育的优良传统,通过在学生的教学实习船“育明轮”“育锋轮”上建临时党支部,在海上航行期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为展现国家良好形象提供思想保证。此外,学校还主动将青年学生成才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不定期地邀请临港地区的专家学者进校园讲党课,讲述临港地区开放建设在一片滩涂上从无到有、从“冷清”到“火热”,从中国制造产业区到科创中心建设主体承载区的临港故事,让师生们从区域发展感知时代脉搏。


推动全员育人,思政意识全覆盖,复旦大学已拟定相关政策,在各个院系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找准本院系各类课程教学的关键点,制定方案,组织编写教材和教辅材料。同时建立课程思政工作的评价体系,院系课程思政工作情况纳入院系教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韩正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增强“四个意识”,努力当好排头兵先行者
明年底中型餐饮“明厨亮灶”全覆盖
黄浦江规范船容船貌,易扬尘船舶必须采取覆盖措施
上海今天或正式入冬,你可知最冷的城市在哪里?
今后拆迁只能分一套?上海房屋征收安置房源将按1:1配比
上海市民享受哪些基本服务 96个项目清单来啦
李强会见霍华德·舒尔茨:上海积极支持中外企业在沪开展创新活动
李强会见古巴客人:上海愿为推动中古关系发展作出新贡献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从“点名课”到“网红课” ———上海高校思政教育“磨亮”青年底色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综述
2018年高校毕业生新增25万 就业创业形势严峻
上海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6.9% 平均月薪5386元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特殊类型招生 高校不得降低报名资格条件
机器人手术是机器还是人在开刀?上海交大医学院“网红”思政课迎来特别一课
【大家谈】“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具备的“精气神”
面向世界文学,如何界定中国文学的写作姿态
上海市组织部长会议昨召开,提出抓好政治建设等七方面重点任务
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一一一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
上海今年首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举行 数据挖掘师成“香饽饽”
本周上海市区气温将首跌零下 郊区或达零下7℃
上海浦东吸引更多“外脑”参与自贸区建设
上海全力救助生活无着露宿街头人员
2018沪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考成绩即将公布
2018普通高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招生办法
新高考改革,呼唤高校勇担“良性引领”使命
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上海高校何以表现抢眼?
上海高校开出丰富多样“中国道路”系列思政课程
两院院士、知名教授率先探路,破解思政课和专业课之间“两张皮”现象
复旦交大中医大集中展示“明星思政课”:真的“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浙江省公益诉讼案件实现全覆盖
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
大陆移动支付加快落地台湾,支付宝覆盖岛内三万多商户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