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新设一类小巨人企业,做识企有道的店小二
UCloud(优刻得),国内排得上号的公有云提供商,现为5万多家企业级客户提供服务,2017年完成D轮9.6亿元融资,当年营业收入8.2亿元。到了年末,企业被注册地杨浦区评为首批十家“双创小巨人”企业之一,获得100万元政府资助。
100万对于如此长势的企业也许不是多大一笔钱,但却是辖区政府全新的尝试。杨浦在有十多年历史的“科技小巨人”工程基础上,调整审视企业的焦距,创设双创小巨人奖项,奖项背后有一套新的企业评价标准——比起通常强调的盈利、税收、连续增长年限等指标,双创小巨人更关注企业的商业模式、融资能力和增长潜力。
杨浦区科委副主任童惟平介绍,优刻得拥有互联网时代创业企业典型的生长路线,前期要布局、要“烧钱”,成立头几年报表上的盈利数据并不好看,这类企业尽管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巨大,但往往一时够不到上海市或杨浦区科技小巨人企业标准。
科技小巨人工程是上海市在2006年启动的科技型企业选拔计划,意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高新技术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评选需要考核企业的盈利、税收、连续三年增长率等数据,这几项通常不是早期互联网企业的长处。杨浦区在开展企业调研时发现,辖区中有不少创新创业公司在增速、规模、市场占有率方面表现不俗,但仍然达不到参评市级甚至区级科技小巨人的水准。
都说政府要做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互联网时代的“店小二”其实并不好做。科创企业多如蚂蚁雄兵,既要一视同仁服务好所有市场主体,也要对“种子选手”识企有道。而筛选“种子选手”需要眼光和技术的。于是,杨浦研究了一套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和风险投资评价下的科技小巨人评估机制。
“如果说原有的评价体系更注重历史业绩,双创小巨人则更强调未来成长性。”童惟平说,双创小巨人包含20多个考核指标,总分100分,60分是定量考核,40分是定性考核,后者主要考察企业的商业模式、融资能力、团队能力等,是双创小巨人特设的指标。定性考核由专家团队打分,比如融资能力,根据企业融资金额高低,分值从1到10。首批十家双创小巨人中融资能力强的可以拿下8到10分。相应的,双创小巨人对税收贡献等指标的考核相对弱化。
2017年3月,《上海市杨浦区小巨人工程实施办法》发布,区双创小巨人企业与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区科技小巨人企业共同构成了新的“巨人”拼图。2017年,杨浦区攻击收到39家企业申报双创小巨人,其中8家不符合申报条件,31家进入评审环节的企业最终有10家获得此一荣誉。区财政无偿资助100万人民币,资金在立项后和验收合格后分两次,每次按50%的比例拨付。
杨浦区表示,双创小巨人是目前区级政府颁给企业的最高奖励,今后还会为双创小巨人企业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在今天(2日)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上,杨浦区公布了《杨浦区双创保障性功能载体管理办法(试行)》。杨浦区发改委副主任张天炜介绍,杨浦借鉴深圳经验,在全市首创保障性产业用房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双创企业进行载体供给,降低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经营成本——经过认定入驻双创保障性功能载体的企业,租金价格按照认定类别享受同片区同档次同类用房市场评估价格的30%到70%。其中,市、区级科技小巨人,区双创小巨人中经认定的企业,租金价格原则上按市场评估价格的50%计算。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