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陈平原: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分地贪多求博,对阅读是一种戕害

2018-02-03信息快讯网

北大教授陈平原: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分地贪多求博,对阅读是一种戕害-信息快讯网

今天我们格外关注阅读,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精神家园日渐花果凋零——不少读书人,也慢慢爬上了网,任他们曾经习惯的书本沾上厚厚的尘埃。

“可以问一问每位教师几天读一本书?不读书怎么教书?不读书算什么读书人?”去年,上海一位小学语文教书匠的呐喊,无意间点燃了一场读书大讨论的“导火索”,很多老师和学者纷纷加入。

“缺乏阅读,再灵秀的文字也无法呈现个人思维的缜密,更何谈表达思想?!”“我们恐怕正在经历史上最严重的语体松动。”……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更透彻地看到了大众阅读滑坡背后的问题:真正的高雅阅读,即便在大学也很难坚持。如何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听听陈平原教授的怎样说。

“最近20年,大学教学愈来愈功利化。很多大学的科目设置,倾向于实用知识,“小火慢炖”的通识教育不受重视,继而导致中学里也同样忽略课外阅读,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记者:多年来,您不断在公开场合勉励年轻人多读书,个中原因不言自明,很多80后、90后沉浸于网络,正丧失阅读的习惯。但另一方面,每年我国图书出版量却成级数增长,看上去很繁荣。您如何解释这对矛盾?


陈平原:很早以前我就说过,在当下中国,阅读的最大敌人是功利化。今人读书过于势利,都希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这只有电器说明书、股票指南这类读物能做到。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掌握和使用,是需要长期的“无用”阅读来积累的。


举例而言,在中学里,“语文”是最不能急功近利的科目。因为对文字的感觉需要漫长的时间去熏陶和培养,阅读习惯也必须靠平时日积月累逐渐养成。最后,“语文”的修养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就像广东人煲汤,太猛的火是不行的。


中国有一首流传很广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众多劝学诗文,没有比这首名声更大、影响更深远的了。你可以批判它,但中国人“读书做官”的思路根深蒂固。若发现读书既不能“做官”,也不能“发财”,一转便是“读书无用论”。换句话说,大部分中国人至今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记者:功利化阅读表现在课堂上,最典型的现象莫过于学生读教辅书的时间,远远甚于读闲书。而承载母语养料的语文课,虽然大家都知道重要,但其实从中学开始就在边缘化。您觉得,应该怎么来救救我们的语文课?


陈平原:上世纪90年代,北大开设过一段时间的“大学语文”课程,但后来消失了。近年我希望恢复老北大的“大一国文”,没有成功,因有些理科院系的老师追问:你能保证学生上了一学期“大一国文”就变得特别聪明吗?其实,这样的“中国文辞”学习,主要目的在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品味,需持之以恒,其好处方能体现出来。


但在社会趋势总体趋于实用的背景下,最近20年,大学教学愈来愈功利化。很多大学的科目设置,倾向于实用知识,“小火慢炖”的通识教育不受重视,继而导致中学里也同样忽略课外阅读,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须知,使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国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表征。让学生们能准确无误地、优雅地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对于教育而言是最基本的。而在当下中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在绝大多数民众和政府官员眼中,远不如经济增长指标,因此可以忽略不管。

“阅读一旦受制于社会舆论、受制于大环境背后的政治利益和商业潮流,就没办法读出自己的味道,活出自己的特性来。”

记者:某年世界读书日那天,您在《人民日报》发文,呼吁读书人坚守自家的阅读立场。在您看来“阅读时尚”是不是也是一种问题?


陈平原:大部分中国人的阅读,严重受制于整个社会的趣味,不敢对抗时髦,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阅读一旦受制于社会舆论、受制于大环境背后的政治利益和商业潮流,就没办法读出自己的味道,活出自己的特性来。


从学校里的课程设置,到国家发展战略,眼下中国人的阅读环境之所以不太理想,与国人普遍忽略本国语言文字的教学有密切关系。一个大学生,学习外语是有制度保证的,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受网络语言影响。平时你没感觉,一到写论文,发现他们为何如此半土不洋,杂乱无章。作为中国人,没有能力准确、优雅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实在太遗憾了。


胡适说过,现代的中国人,在传统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外,还得添上一句“时髦不能动”。社会需要各种立场、声音和表达方式,但现在很多人都希望获得“最大受众”,哪个地方受众多,哪个话题时髦,哪个场合掌声响,就往哪里跑。


我在上海交大做讲座,讲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如何在战争状态下弦歌不辍。讲座结束后,有学生问我,为什么当时的人读书兴致盎然,我们现在却觉得读书很没劲?我给他们看西南联大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人个个衣衫褴褛,然而精神焕发,“很漂亮的”。眼下这个时代,物质的诱惑太多,教授忙课题,学生茫茫然,读书环境及文化氛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记者:您能给读者一些关于阅读的具体建议吗?


陈平原:这需要问三个问题。


首先,走出校园还读不读书?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一出校园,书很可能就被扔下了。


第二,课外书读不读?为专业而读书,不必强调,任何一个接受过学院训练的人都会这么做。缺的是专业以外的阅读。我说的不是“跨学科研究”,而是纯粹出于求知的欲望,一种无关学位与学历,不能拿来评职称、报课题的“阅读的乐趣”。而在这一类阅读中,最后进入视野的大都是人文类书籍。


第三,同是人文的书,哪些值得读,哪些不值得读?这就要考个人的眼界和趣味了。对于已经走出学校的人来说,我建议大家“业余时间”凭“自家兴趣”读点“杂书”。这里所说的“读杂书”,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翻书”,而是指超越具体专业的限制,且不含功利目标。这种阅读很高雅,也很难坚持。

“当一个人整天阅读破碎的内容,不仅不可能养成好的阅读趣味,还可能因越读越烦,最后变得毫无阅读的乐趣。”

记者:最近,第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纸质书籍阅读和手机阅读比例都较前次有所增长。看来,经过前些年的振臂一呼,“阅读危机”是不是已经减缓了?


陈平原:过去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是书到读时方恨多。宋代,由于刻本大量增加,朱熹曾感慨,今人读书,“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这句话特别适合于当下中国社会的阅读状况。对于聪明人来说,读过的书能说,没读过的书也能说。这是一种本领,可也是陷阱。


很多人没意识到,阅读是一个过程,需要在这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思考,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或修养,而不是得到一个具体的结论。如果只在网络和手机上读别人给出的书籍摘要和评论,表面上不断地接受信息,但实际效果不好。其实,过分地贪多求博,对阅读是一种戕害。宁肯少读、精读,那样更有意义。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呼吁传统阅读的都是年纪较长的知识分子,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应当有自己的生活和阅读方式。这好像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您怎么看?


陈平原:媒介的变化当然值得重视。1872年《申报》创办,中国人开始读报刊;1978年中央电视台正式成立以及电视机的日渐普及,“看电视”于是成了重要的学习和娱乐。上世纪90年代出现网络,信息流通的速度及渠道大变,最近十年很多人读手机。在媒介层面上,现在的阅读可以说是“目迷五色”。在某个时代成长的人,肯定对特定时代的媒介感兴趣。但媒介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媒介影响着内容,却不等于内容。


年轻一代成长于电子媒体的环境中,其阅读习惯与长辈不同,这很自然。其实,在使用电子书时,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阅读时尚、通俗、娱乐的内容。这种网络时代养成的阅读习惯,在我看来有很大的局限性。当一个人整天阅读破碎的内容,不仅不可能养成好的阅读趣味,还可能因越读越烦,最后变得毫无阅读的乐趣。


一种新媒介横空出世后,旧的媒介会做策略性调整。我的判断是,纸质书的使用量会日渐缩小,但将会越做越精致,不只供你阅读,还让你赏玩。一方面,实用性书籍、更新换代很快的书刊会迅速电子化,另一方面,经典书籍会继续以纸质形式存在。这和阅读习惯有关。阅读有各种状态,我个人只有在查资料时才看电子书,一是习惯于读纸质书时的姿态、纸张的味道和触觉,更重要的是,我觉得阅读的速度和快感,在纸面上和电脑上是不一样的。比如读《诗经》这类需要咀嚼、或不是一眼就能看懂的东西,就需要放慢阅读的速度,调动各种学识及积累来面对文本,在这种状态下,纸质书更合适。


不熟悉的人来我家作客,常惊呼,北京房价这么贵,这么宝贵的空间,你怎么用来放书?太可惜了!我想,将来有一天,想读好的纸质书,除了图书馆,也只能到真正的读书人或藏书家家中才行了。然而,纸质图书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取得平衡的最佳作品,我相信它是不会消亡的。

责任编辑: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汇报社论 | 凝心聚力共创新时代的美好生活:热烈祝贺上海“两会”开幕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宪法保障 | 四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局面 |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引起热烈反响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宪法保障 ——四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宪法保障
周末阅读 | 推理十诫,曾是悬疑写作圭臬,让当下无数“柯南”躺枪?
牛人!21位“80后”入选2017年度长江特聘教授和国家杰青
上海红房子医院华克勤教授团队为一极重度肥胖患者成功实施经脐单孔腔镜手术
抗衰老与癌症的爱恨纠葛,肿瘤治疗的另一种可能
“成人不得阅读!”《纽约时报》推出儿童月刊
风雪夜也无法阻止观众看沪语话剧《繁花》,这是一种怎样的疯狂
2017年上海市健康微信公众号累计阅读超5481万
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成立
近半家长期望孩子成绩班级前5%,焦虑是一种“社会病”!
不明原因咳嗽发热未愈,“元凶”竟是一年前误食的它
最新!3E英语博士专家组组长史志康教授宣布“退出”测试团队
文汇战略 | 特朗普首肯备忘录公开,华盛顿政治圈热闹纷呈
刚刚,上海发布霜冻黄色预警!
习近平向全军老同志祝贺新春,奏响新时代强军梦
杭州拱宸书院让阅读有声有影有温度 捧起承载大运河记忆的读本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 | “大调研”垫实迈向卓越全球城市步伐
定了!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
牢牢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 一论学习贯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 中央农办主任韩俊解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
文汇深呼吸 | 经典阅读“速成”之风何以蔓延?
丰子恺: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
他们把“颜值巅峰”集体献给了一种类型片
在五星级影院观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上海首批65家星级影院挂牌
93岁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夏基松逝世,他编写的《现代西方哲学》是哲学经典入门书
饶宗颐教授的新经学构想
大到对付渣男,小到搞定熊孩子,犯罪心理学教授现身说法!
有一种精神叫“马上就办”
讲堂报名|120期:俞立中/陈平原/张春vs浙大复旦华东师大学子:责任·奋斗·困惑,40年间的变与不变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