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知识付费平台这一模式经历了近两年的火爆,也因“碎片化、娱乐化、收割粉丝”等引来了猛烈的非议。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的观察是,知识行业在快速洗牌,用户在走向冷静,目的在明确,要求在变高。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的观察是,知识行业在快速洗牌,用户在走向冷静,目的在明确,要求在变高。。
豆瓣在去年推出的付费音频项目意外卖得不错,这个叫做“豆瓣时间”的产品,成功地邀请到作家白先勇,上线《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在成功学和心灵鸡汤泛滥的音频产品中,以谈古典文学的方式取得了成功。
很多人承认,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提升自我的学习模式。捧个手机,就能随时听到作家们、教授们随堂示范,还能互动留言。从作家的角度来说,作为文学与学术的创作者和研究者,以前的方式是通过出版著作获得相应的稿费和版税,现在又多了一个与读者分享所得的方式,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率先进入收入“千万俱乐部”,“动动嘴着就把钱给挣了”。很显然,这是一种双方都乐见其成的方式。
然而,订阅模式类似于健身房。为了拥有更好的形体,越来越多人去办了年卡,但大多数人在开始几周之后,便把卡扔在了抽屉深处。同样,有不少人买了不少知乎Live、得到专栏、喜马拉雅的视频音频节目,最后却越来越少去点开。因此,在内容组织上,对网络付费音频这一新生事物的制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比如,在最开始便要向用户展示明了,自己提供的内容来自哪位作家,请他来讲的意图,及他的讲述究竟与听者现有的知识积累之间能作怎样的联系——在音频这一形式里,不存在快速浏览这一方式。
>>> 链接
知识付费都能听到些什么
得到
名家专栏分属于不同领域。比如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开设的“教你如何变得更值钱”的专栏,订阅人数超过了17万;物理学家万维钢开设的西方书单解读专栏“精英日课”,订阅人数超过12万,而且已经进入第二季。心理学家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开播三个月已有11万的付费听众。乐评人刘雪枫的古典音乐课也有六万人订阅。
有个“每天听本书”的栏目,时长20分钟左右,每期定价4.99元,解读的书籍包括《疯狂人类进化史》《利他之心》《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等这两年新出版的社科书。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也有介入,由知名编辑黄昱宁带队,解读《乱世佳人》《巴黎圣母院》等文学名著。
喜马拉雅
作为知识付费音频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喜马拉雅FM”去年6月就推出了《好好说话》,首日销售额即突破500万。随后,《每天听见吴晓波》《田艺苗:古典音乐很难吗》《跟着龚琳娜学唱歌》《梁冬私房笔记:庄子的心灵自由之路》等付费节 目 陆续上线,均聚集了很高的人气。
喜马拉雅的付费音频课是目前种类最多的,拥有超过2000个课程,850位播讲人。在畅销榜上,排进前十的有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的金融课,诗词大会嘉宾蒙曼的最美唐诗课等,另外,于丹、王立群、郦波等畅销作家也有付费音频专栏,其他有特色的还有广告人叶茂中、乐嘉的课。“凯叔讲故事”的光头凯叔也和马未都合作,推了一档《给孩子听的中国史》。
豆瓣时间
专栏有作家杨照讲《史记》、叶嘉莹的古典诗词吟诵课、学者孟晖的《重觅古代生活》等,合作作者有徐冰、李零、韩少功、张承志、叶嘉莹等。
编辑制作:李思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