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栋:“画框”里的鲁迅

2018-02-13信息快讯网

邱华栋:“画框”里的鲁迅-信息快讯网

阎晶明是长期从事鲁迅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和著名评论家,新近,三联书店出版了他编选的《鲁迅箴言新编》和《鲁迅演讲集》,十分受欢迎,而他的《鲁迅还在》这本以鲁迅为写作对象的散文集,也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几本关于鲁迅的选编本和散文著作一起出来,使得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而丰富的鲁迅。鲁迅,的确还在,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这几本书里。

尤其是,《鲁迅还在》这本散文集,以一种独特的写作面貌,引发了读者的浓厚兴趣。总结起来,我觉得阎晶明的这本书可谓是一种“画框式写作”。这是我想到的一个词,“画框式写作”,不同于一般的传记、评论式写法,而是有主题的、具有景深的写作。在《鲁迅还在》中,阎晶明不是写鲁迅传,写的也不是鲁迅作品的评论,更不是鲁迅“最后二十年”之类的断代研究。阎晶明的写法别样独特,一篇篇文章读起来就像是墙上挂了一幅幅画框,每个画框里有一幅画,一个主题,阎晶明带领我们进入到他关于鲁迅深度研究的文字画框里,然后,就是一个时间和时代背景的景深,我们就跟随着他进入到了鲁迅的宽广、深邃的世界里了。这就是我所说的“画框式的写作”,也是阎晶明兄这本书大受欢迎的原因了。因为“画框式写作”技巧,能够做到举重若轻,以一个支点,撬动很重的、很繁杂的东西,能够迅速带领我们进入到那些主题背后广阔的地带,使我们看到辽远而又温暖亲切的关于鲁迅的一切。

对于阎晶明写鲁迅的文章,我很早以前就关注过。那些文章打动我的地方,首先在于有趣和生动。他能够把似乎令人望而生畏的鲁迅的生活点滴和他的深刻思想联系起来,让我读到了一个亲切具体、生动随和的鲁迅,这和我们打小就接受鲁迅的一般情况大不一样。

我还记得2008年底的时候,我刚到《人民文学》当编辑几个月,看到杂志校样里,他的那篇《起然烟卷觉新凉》,眼前就一亮。这篇文章很有新意,它还有个副题———“鲁迅的吸烟史”,阎晶明从鲁迅的吸烟谈起,让我们一下子就懂得了鲁迅为什么总是手里拿着一个烟卷,他的身边、四周为什么又总是烟雾腾腾的样子了。我后来碰到那时还在作协办公厅任职的晶明兄,见了面谈的,就是他写的这些关于鲁迅的文章,我是由衷夸赞他的角度新颖有趣,文字考证的疏密度、语调的亲和性和文字背后的温暖感俱佳,非常好看,对我们这些自小读鲁迅却其实然而肯定也不大懂得鲁迅的人来说,是一个能够靠近乃至贴近鲁迅世界的很近的一个门道。

我的约稿起到了作用,几经催逼,晶明兄在极其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之外,写下了这个系列的文章,到处都有发,其中有些就交给了《人民文学》杂志发表,这些文章现在都收入了《鲁迅还在》这本书里了。所以,读到这本书,我也还认为,这里面也有我当编辑催稿子的一份功劳呢。他后来在《文艺报》担任总编辑,再后来又进入作协书记处,分管的工作很繁重,因此,这些稿子的完成也是殊为不易的。盯得紧了,他两手一摊:真没有时间写啊! 我一想,还真是,你说他那段时间前后忙着,管着财务,管着内务外事,后来管着报纸的大小版面、员工吃饭问题,诸般杂事,哪里有时间写啊。但须知,我有个经验,对于一个很忙或者嘴上说很忙的或名气很大、稿债多到了根本不愁的地步的名作家大学者,当编辑的就是两个字:紧盯。或者:催逼。紧盯和催逼把作者弄到“走投无路”的地步,然后,他就不得不奋笔疾书赶紧交稿了。

阎晶明这个人有一种急智,急智,是机智到了闪电的地步,急智急智,就是一种急切的智慧。说起来,只要是一碰面,他就喜欢打趣开玩笑,脑子特别好使,转得快,那种幽默和丰富都非常高级,一时间几个人在一起,你来我往地一阵语言上的缠绕和交锋,戏谑和幽默,讽刺和自嘲,大家真是在一种闪电般的快速的语言的体操里,感受到了他的那种旷达的幽默、达观和犀利的对人性的透视,以及对自我的省察和反思。所以,和他说话,那是需要语言和脑子都跟得上,才能进行一场脑力体操般眼花缭乱的、欢乐有趣的对阵和令人大笑的酣畅的对话的。我觉得他的这种急智与幽默,与他长期研究鲁迅、得到了鲁迅的某种思想和风格精髓有关系。

说起鲁迅,每个人几乎都有鲁迅的接受史。我们接触鲁迅的文章都比较早,在课本里,可以说,在少年时代里很早就学习过了。读鲁迅的那些散文,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等,觉得亲切随和,不过,弥漫在鲁迅笔下的常有那种淡淡的不易察觉的哀伤感。我上学的时候也学着鲁迅散文的调子,写过一些作文,改作业的老师看了,大都给了高分,说我是“学到了鲁迅的调调”。可见我的语文老师的眼光之犀利。那些作业现在也找不见了。后来,我记得我们又在课堂上学习了鲁迅的杂文,这些杂文有些言外之意和文外之事,就感觉看不大懂。而鲁迅的杂文的确都是火气很大的,像匕首和投枪的,小孩子读起来,大都感觉生涩,不怎么亲切了,就感觉鲁迅是高大上、脾气很大和令人望而生畏的。况且,鲁迅一向长着一张木刻般清晰有力度的脸,一撇很浓密的胡子,以及,他的古怪脾气和爱骂人的架势,都让我们觉得不好接近。后来,在大学的中文系里,更是将鲁迅作为百年来中国现代文学之开山者和高山仰止的大作家来学习的,鲁迅在我们的心里,不高高在上都不行。鲁迅就是大师、大家、巨匠、战士和先锋,大将和旗手。如此至尊的地位也使得我们一般都不怎么敢再阅读鲁迅了。

所以,仔细想想,我有十年没有读鲁迅了。这次读阎晶明的这本《鲁迅还在》,却又勾起了阅读鲁迅的巨大兴趣,我又将鲁迅的杂文集拿出来,一篇一篇兴趣盎然地读了起来。

《鲁迅还在》这本书,收录了阎晶明自2008年以来写下的关于鲁迅的二十多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很好的题目和角度,引领我们进入到鲁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里。而进入到鲁迅的生活世界里,则是多么的重要,也是很容易让我们亲近起鲁迅的一种办法呀。这本集子里的文章篇篇经得起咀嚼,如前面我说的那篇写鲁迅的吸烟史的。再比如,《何处可以安然居住》这一篇的副题,是“鲁迅和他生活的城市”,说的是鲁迅离开浙江之后,辗转生活过的北京、上海、广州、厦门这几个城市的事情。而阎晶明在这些文章中,即使是考证和考据,也是很不期然地就成就了一篇文章。再比如,《把酒论当世 先生小酒人》是写鲁迅和酒的关系的,其他的一些文章《一次“闪访”引发的舆论风波》,写的是鲁迅和萧伯纳的见面和关系,《病还不肯离开我》这一篇,写的是鲁迅的疾病史,《或可以“斥人”或“值得师法”》这一篇,写的是鲁迅笔下的鸟兽昆虫。

此外,其他文章还写到了鲁迅的青年观,《鲁迅为什么不写故宫》,柔性的鲁迅,萧红书简里的鲁迅,鲁迅和日本人藤野严九郎的关系等等,爬梳出不少的史料,不是八卦,但却比八卦好看,似乎是隐私,但又具有公共性,有点像考证,却是散文家的娓娓道来,似乎是考据,却又像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这样的文章组合起来,我们发现,在阎晶明的笔下,我们见到了一个“还在我们身边的鲁迅”,见到了一个亲切的、人性化的、七情六欲的、健康的但后来病歪歪的鲁迅,见到了一个烟、酒、茶里面的鲁迅,见到了日常交往和国际交往里的那个鲁迅,见到了柔性和有耐性的鲁迅,见到了能够回到我们身边、回到我们心里的一个鲁迅。

我想,这就是阎晶明这本书的最大的一个作用了。我觉得对鲁迅感兴趣的人应该去读读这本书,这样的话,“画框”里的鲁迅,就会再度来到你的身边。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