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听不见就“打手语”?上海“人工耳蜗”资助项目运行两年申请者少,医生呼吁提高对老年耳聋的关注
明天是全国爱耳日,这些年来,孩子们“听”世界的能力已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与之相比,成年人的耳朵似乎没那么重要——“年纪大了,总会听不到的”“实在没办法就学手语吧”……很多成人尤其是老人如此面对自己的听力损失。而另一方面,上海市从2015年起就出台政策,面向18岁-60岁年龄段的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提供“人工耳蜗”资助计划。运行两年多来,这个好政策却乏人问津。
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全球有残疾性听力损失总计3.6亿人,占总人口的5%。据统计,我国约有2780万人存在听力残疾,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老年性聋达到949万,听力障碍人群主要以60岁以上人群,我国老年听力残疾率达11.0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是2015年起成为“就业年龄段极重度听障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补贴申请”项目的本市三家定点手术机构之一,其他两家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这两年,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成人患者并不多,2015年至今收治了12例患者,仅为同期儿童患者的1/3。这似乎也是上海全市层面的写照,上海市残联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成年人阶段申请该人工耳蜗资助的数量也仅为0-7岁儿童的1/3。
现实需求真这么少吗?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数超6万,其中先天性耳聋患儿为3万名以上 。50岁以上老人听力障碍发生率达40%,其中,3%为中度到极重度聋,而70岁以上重度聋者更高达8%。有相当一部分上海人完全具备申请上海市人工耳蜗资助项目。
“似乎家长与整个社会更重视儿童耳聋!”医生告诉记者,很多人对人工耳蜗的认识仅停留在孩子更适用的阶段,随着这些年爱耳日的宣传,拥有先天性耳聋孩子的家庭都会寻求医学的帮助,但成年人阶段即便是到了中重度耳聋的阶段,很多更倾向于安装助听器或学习手语。
“在欧美发达国家,人工耳蜗安装的成年人是儿童的两倍,与我们的现状恰恰相反。”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军告诉记者,成年人耳聋问题应该更为受到重视,因为耳聋不仅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引起交流障碍和认知障碍,甚至导致压抑感、孤独感、焦虑、易怒等心理困扰,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
社会对成年人对听力损失的忽视由来已久,而现实中,成人听力损失发生却呈上升趋势。随着生活环境、习惯等改变,后天获得性听力障碍人数正逐年增加。医生解释,后天获得性耳聋包括噪声性耳聋(由于长时间暴露于中低强度的连续噪声所产生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内耳听觉损伤)、老年性耳聋(人体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衰老现象,这就包括因为听觉系统衰老而引发的听觉功能障碍)、药物性耳聋(指使用某些药物致病的,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引起的耳聋)、突发性耳聋,以及由不同疾病、感染、外伤等引发的耳聋。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植入人工耳蜗,这也有严格的适应症。杨军告诉记者,对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是最有效的康复手段,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公认。
链接:新华医院将开设免费听力筛查
作为一项便民医疗服务,今年3月3日爱耳日后,新华医院耳鼻喉科助听器验配中心计划在每月第四周的周三13:30-16:30特设免费的助听器验配咨询门诊,限额10人,将提供免费咨询、听力学基本检测(纯音测听及言语测听)、助听器验配等服务。
文:唐闻佳
责任编辑:沈秋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