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点】“人文松江”之城市与文化
我们的祖先,从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到逐渐脱离原始状态,开始形成了群居的聚落、村寨、城堡等原始的城市雏形。可以说这些城市雏形,使人类从“野蛮社会”发展进入了“文明社会”。城市的不断发展也使人类发展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大家可以想象,在农村生活是一种悠闲、恬静,相对随意的状态。但是一旦进入了城市,则要遵守很多的规矩,不能由着你的个性来,因为城市的功能是整体性的,所以个体只能是遵循、服从,它所维护的是群体的利益和发展环境。这是现代人必要的拘束(现代人有着太多的随便)。因此,当下讲城市精神,它不仅仅是写在书上停留在文字上,而应该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市民的集体性格之中(生活中)。对于踏入城市的人来说,城市也代表着机会的多样性和选择的自由度。要不为何有如此众多的打工仔都涌向城市呢?城市的最大功能就在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密集的方式聚集各种人才、技术、资金信息,使城市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环境,人类必然还将根据社会经济的进步,对城市进行持续建设,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的这种环境是人创造的,但它也同时造就了在城市生活的人(自私、嫉妒、冷漠等)。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大尺度的文化景观,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个宝贵的财富不是随便就能从中得到益处的,还得要有所取舍。“人民普遍会接受下面这样的说法:若不了解城市是什么,是不可能解释‘城市应该是什么’。”张在元说:“城市记录人类思想、情感与成长过程的所有片段。”说到过程的所有片段不假,只是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一个片段,更多的片段是在已有的总结和记录中。有时候眼见为实也不管用,有比较还要有反复。
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采用文化的形式,文化也越来越具有巨大的经济容量和社会功能。这是件好事,但我们仍要理性辩证地去看。因为这种所谓的文化形式,有的只是形式而没有文化,甚至根本就不关心文化,关心的惟有经济利益。文化也成了敛财的工具,文化的社会功能在弱化,文化精神在不断边缘化。
我们见到的名山大川、明珠宝石等,这些自然存在物还不是文化,只有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这里有了人的希望和愿景,名山大川等都是为我服务的,关键是提升你的心灵。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价值不在文化本身,而是文化能让你怎么样。如今大多数的人是没有文化(文而不化),文化要化,你要有作用于社会。形式的创新,不同于内容的创新,何为文质彬彬?
文化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内在的,而不是表面的,是长远的而不是暂时的。文化是城市的身份,因为文化的本质是整个社会所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是一种自觉意识和共同行为。文化擦亮城市面孔,思想决定城市战略。一个城市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丰厚的物质积累和充足的现实财富,更取决于它能在什么样的高度给自身的发展打上永恒的印记,而文化正是这种永恒印记的承载者。
个性的特色,是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城市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文化既塑造城市的形象,又体现城市的气质,是城市文明程度、精神面貌和人们综合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城市的不断演变过程中,城市通过自身的物质和文化的力量加速了人类交往活动,并通过城市中的各种有形的物质形态载体和非物质的意识形态载体把城市的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形成被称为城市灵魂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应该是有主体有主干有副枝的,其主干是政治文化(法律条文)、传统文化(古代的和古代以后变成现代的)、宗教文化、学校文化、社会文化(生活)等。城市对其城市居民而言,主要功能就是生活。而如何看待生活,如何自我生活,如何发展生活,如何精彩生活,那需要的不仅仅只是读文化学文化用文化,人有没有文化一般是看不出来的,关键是你的生活的文化性。文化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它的本质是一如的,但它所表现的形式是多元的。我们有必要从宗教和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重大的宗教庆典和有影响的传统节日,到了那一天无需宣传发请柬,大伙自发自愿地就会从四面八方赶去,这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说到特色、个性是什么呢?
“它们纵向的记忆着城市的时脉与传承,横向的展示着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我们总是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不同的城市所具有的不同的历史人文特征。”
现在的现实是消费主义风行,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利用审美武装消费,审美也成了消费品。怎么理解呢,很多我们从事文化的部门及艺术家在向市场和中间商极力推崇自己的设计理念时,这些带有审美外衣的理念,其目的大多是让第三者花钱,让自己的小利之舟随着中间商大利之船上升。要命的是,一般的人们是没有自我的审美意识能力的,只能随大流,你买什么我跟进,所以“日常生活审美化”并不是好事,应该是“审美化的日常生活”那就对了。
迪克海布迪奇《作为形象的物:意大利踏板摩托车》指出:“走向繁荣的设计工业,其既定利益在于使市场转型,是产品审美化,在于‘教育’消费者,其物质资源适应于一种新产品——即形象——的生产,它要表达和实现一套新兴的文化价值(欲望的一种新扬)。”迪克·海布迪奇的“新兴的文化价值”,和其他理论者推进的理论,(消费主义)是一个必然,只是在个体的消费者没有经济财力的情况下,他也想用此种价值去装点自我的所谓文化,错就错在这里(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悖的)。我们应该先有文化(审美)才有物之价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城市不能只是各类房屋的布置与罗列,不能只是各种交通的叠加与交叉,它应该是建筑艺术和环境优美和谐的结合,应该体现城市的历史传统风情。历史传统风情要分开来看,分段看,历史是个过程,传统是个延续(包括发展),而风情只能是当下(现代)。
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是一项关系到人的社会活动的鲜活的开放性工程,人和人、文化和文化间也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尤其是文化领域更是复杂和多元的,它包括文化产业领域、旅游领域、乡村社会领域、民间文化领域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等等。广富林要开放了,泗泾、车墩、永丰特色小镇要建设,影视产业要发展诸如此类,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用无限性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态度积极作为,努力弥补功能有限性的不足,理顺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设施使用率,确立顶层设计整体理念,时时刻刻把我们的思维汇聚到区委区府的中心工作中。千万记得人是社会、国家、城市的灵魂,人美则城市亦美。我们要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这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不是某一些部门的事,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松江人的事,我们每一位松江人都要为之思考并有所行动。(来源:人文松江 作者:陆春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