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故事】毛主席定名的《沙家浜》原为松江人编剧——那些名人姓名背后的松江记忆

2018-03-16信息快讯网

【云间故事】毛主席定名的《沙家浜》原为松江人编剧——那些名人姓名背后的松江记忆-信息快讯网

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入朱恒夫主编的《后六十种曲》中的《沙家浜》京剧本,署名为“文牧等编剧、汪曾祺等改编”。而被定为八个样板戏之一的京剧《沙家浜》,是由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来;沪剧《芦荡火种》的编剧人名叫文牧。

据《松江人物》记,文牧原名王瑞鑫,艺名王文爵,松江人。读小学时,就对申曲(上海滩簧)感兴趣。毕业后进米行当学徒,1936年离开米行,拜申曲艺人王雅芳为师,学习申曲,并在上海市郊和苏南一带演出;1947年参加施家、上施等沪剧团。1948年,王瑞鑫加入由丁是娥、解洪元创办的上海沪剧团,始为演员,1952年起专任编剧,从此用“文牧”笔名。

【云间故事】毛主席定名的《沙家浜》原为松江人编剧——那些名人姓名背后的松江记忆-信息快讯网

文牧生于民国8年(1919),沪剧发源于他的家乡松江。据《瓶花斋脞录》记述,清乾隆年间(1736-1795),已有“花鼓戏”在松江流传演唱。此为沪剧主要渊源。沪剧发展至清末,受苏州滩簧影响,形成“本滩”。早期艺人主要在乡村集镇卖唱。光绪年间(1875-1908),善唱“西乡调”的著名女演员松江叶榭陆小妹,驰名上海西南地区,为“西帮”台柱。又据民国8年(1919)重修的《张泽镇志》记:“春秋农村聚资唱滩簧——今之沪戏,俗称花鼓戏。”松江张泽是今著名沪剧演员华雯的家乡。

【云间故事】毛主席定名的《沙家浜》原为松江人编剧——那些名人姓名背后的松江记忆-信息快讯网

民国11年(1922),文牧4岁那年,花鼓戏艺人马囡囡、朱泉根等进入县城,在松江东司戏院开台演出。当时的松江城里新风习习,如1920年8月,以宣传“五四”精神为宗旨,由侯绍裘主编的《问题》周刊创刊;又如1922年夏,景贤女中联合松江图书馆等单位举办暑期学术演讲会,邀请沈雁冰、邵力子、施存统、杨贤江等进步人士和著名学者前来讲学。此外,松江从1916年秋开始放映无声电影,时称“影戏”;东施庙开设戏馆,演出话剧,俗称“文明戏”。时至1922年,“文明戏”已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花鼓艺人开始编演时代新戏,“本滩”改称为“申曲”。抗战胜利后,改称沪剧。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文牧喜欢上了申曲和后称的沪剧。

【云间故事】毛主席定名的《沙家浜》原为松江人编剧——那些名人姓名背后的松江记忆-信息快讯网

据《松江县志》记,民国时期,在松江活动的主演剧团有中山社、爱鸿社、新新社、敬兰社、花月社等。沪剧著名老演员陈岳轩、张彩霞、杨美梅、张谷声、夏福麟、俞麟童、丁是娥、解洪元、汪秀英等都常在松江演出。时至30年代,松江已出现穿西服、旗袍和运用机关布景的现代戏。

【云间故事】毛主席定名的《沙家浜》原为松江人编剧——那些名人姓名背后的松江记忆-信息快讯网

文牧原是沪剧舞台上的一名出色演员。如1949年后曾参与《赤叶河》演出,塑造了王大富形象,获1950年上海市春节戏曲演唱竞赛演员一等奖。他之所以从1952年专任编剧,是因为这年他与宗华、幸之执笔将小说《登记》改编为沪剧《罗汉钱》,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剧本奖。获奖虽非编剧者的唯一追求,但对于在申曲和沪剧舞台上演了十几年戏的文牧来说,却是一个自我发现创作潜能,同时也让领导和剧团以及观众发现他的一个惊喜。此后的文牧,在改编整理和创作沪剧剧本的路上屡屡获奖。1954年2月,他与汪培合作,将刘白羽的小说《春天》改编成沪剧《金黛莱》,在华东戏曲观摩演出汇演中获剧本一等奖;又如整理传统剧目《阿必大》、《女看灯》、《公孙求乞》、《庵堂相会》等;再如与丁是娥、石筱英、陈荣兰、宗华等合作,创作《鸡毛飞上天》。

【云间故事】毛主席定名的《沙家浜》原为松江人编剧——那些名人姓名背后的松江记忆-信息快讯网

2014年,沈鸿鑫刊文“京剧《沙家浜》改编前后”,文中讲述了从编创沪剧《芦荡火种》到改编为京剧《沙家浜》的有趣故事。据回忆,1962年冬,他与文牧第一次见面。眼前的文牧,看上去很像一位朴实的老农,瘦瘦的身材,脸色略带黝黑,穿一件藏青的中式棉袄,戴一顶绒线帽,说话细声慢语,一口浓浓的上海本地口音。

【云间故事】毛主席定名的《沙家浜》原为松江人编剧——那些名人姓名背后的松江记忆-信息快讯网

沈鸿鑫在文章中说,1958年,文牧受电影《铁道游击队》影响,想编写一部反映新四军抗日斗争的现代戏。当时的剧团党支部书记、团长陈荣兰给他找来了一大摞材料,其中一篇是崔左夫写的《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引起文牧关注。随后,陈荣兰团长让文牧与陈剑云深入到文章所写的部队及当地群众中深入采访。1959年10月,文牧写成剧本,初名《碧水红旗》,后改为《芦荡火种》。1960年1月27日在上海共舞台正式首演。由杨文龙导演,丁是娥饰阿庆嫂,解洪元饰郭建光,石筱英饰沙老太,李廷康饰陈天民,夏福麟与贡中浩分别演胡传魁、刁德一。

【云间故事】毛主席定名的《沙家浜》原为松江人编剧——那些名人姓名背后的松江记忆-信息快讯网

崔左夫原是战地记者,1957年夏,他曾到江苏等地采访了两个多月,写成庆祝解放军建军30周年征文,交给了南京军区。这篇征文就是《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文艺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1995年去世的文牧,留下了《芦荡火种》创作札记。文牧说,阿庆嫂这个人物形象最初是个“男老板”,团长陈荣兰认为戏里男角色太多,建议把茶馆老板改成老板娘,让丁是娥来演这个角色,所以就改了。一开始的阿庆嫂叫阿兴嫂,后来改“兴”为“庆”,不仅有力量,而且叫起来爽,唱起来响。

【云间故事】毛主席定名的《沙家浜》原为松江人编剧——那些名人姓名背后的松江记忆-信息快讯网

另据《松江人物》载朱俊源介绍,沪剧《芦荡火种》上演后,在戏剧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反响,仅上海一地就有九个剧团对《芦荡火种》进行移植,而全国各地演出《芦荡火种》一剧的有三十一个剧团之多。后来北京京剧团将该剧改编成京剧。1964年,京剧《芦荡火种》在全国现代戏会演中得到好评。毛泽东主席看后提出了几点意见,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戏是好的,剧名可以叫《沙家浜》,故事都发生在这里。”20世纪70年代初,《沙家浜》被定为“八个样板戏”之一,不仅被搬上了电影银幕,而且被全国二百多个戏曲剧种移植演出。

【云间故事】毛主席定名的《沙家浜》原为松江人编剧——那些名人姓名背后的松江记忆-信息快讯网

毛主席定名的京剧《沙家浜》,源自松江人文牧等执笔编写的沪剧《芦荡火种》,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元代松江已有演戏场所“勾栏”。时至民国时期,松江建有大戏院。松江人俞粟庐之子俞振飞,是当代著名的京昆艺术表演家。还有1952年秋沪剧老艺人自筹资金,借岳庙东厅为演出场所,对外称群力沪剧团,另有1956年8月成立、1971年解散的松江县沪剧团。此外,松江新五乡徐林祥,先后创作了沪剧、话剧、曲艺等100多个作品,是松江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深刻记忆。此后,新浜陆军成为后起之秀,他创编的沪剧、越剧等在省市和全国调演中频频获奖。有感于此,以为“上海之根”中的沪剧脉息,也是沪地文化“寻根”的一大精彩看点。(来源:人文松江,作者:尹军)

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统一领导——四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凝聚新时代的奋斗伟力 ——热烈祝贺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超越与尴尬 ——读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翱翔的自由,更是理念的坚持 ——读巴勃罗·卡萨尔斯《白鸟之家》
荒芜田园中的守望 ——读谷禾诗集《坐一辆拖拉机去耶路撒冷》
中国人的故事:雷锋精神是种子
“二陆”与松江小昆山
闽宁镇的故事
【人文视点】“人文松江”之城市与文化
张嘉译新剧引争议: 编剧们,“换心神剧”的套路戏码还要上演多久?
被红海行动“燃”到的你,想知道“蛟龙号”副总指挥的真实故事吗……
脑洞大开的美术艺考:科幻故事、人工智能等你来画
【云间故事】华亭陆氏后裔黄公望——那些名人背后的松江记忆
刚刚,考研复试国家线发布!今年还有许多新变化!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应教育热点问题
除了霍金,我们还失去了他——人类基因组计划之父约翰•苏尔斯顿
印风·画格·石鼓文 ——吴昌硕艺术的几点析疑
王凯,张译,黄晓明,张嘉译,他们唱《光阴的故事》,链接多少记忆
要吃粽子了!“五芳斋”百年故事你知道多少?
历史时刻——中国国家主席宪法宣誓纪实
文化名家在两会 | 奚美娟谈文艺创作:以“在场感”留下最真实的时代故事
屋舍·门户·窗栏·舟船——我喜欢的《儒林外史》连环画
听,春天的声音——2018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回眸
Intel幽灵/熔断漏洞修复的幕后故事
“八级工”是怎样练成的?这些平凡故事告诉你不平凡的工匠精神
【云间故事】由松江古称和别称涵养的沪地根脉(上)
《好久不见》将播,冲着《金婚》编剧,张国立江珊杨子姗郑恺钟楚曦都来了!
《好久不见》将播,这一回是“001号讲解员”与《金婚》编剧的再度合作
上海松江打造“科技影都” 高科技片场带动影视产业升级
【云间故事】一个大写的松江人陈继儒 ——那些名人背后的松江记忆
【云间故事】云间柳如是 ——那些名人姓名背后的松江记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