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这里先后“研发”推出“业委会联谊会”和“业委会法律顾问”两大品牌。两大法宝“护身”下,业委会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得到提升,成了持续推进社区治理的积极能量源,更为社区的“智慧之治”增添了十足底气。
“头脑风暴”赋能业委会主任
半淞园路街道是典型的居住型社区,现有住宅物业小区97个,业委会92个,业委会组建率达95%。在全市持续推进创新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组织聚焦“主心骨”这个小切口,在依法依规前提下推进业委会组建,把好人选关,使那些真正“品能兼优”的人能够“站到前排”。目前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近50%,在职人员占23%。
推进社区治理,首先要提升的是业委会的“能力值”。如何让这个关键角色能在小小一方社区成为大家眼中“叫得动、呼得应、信得过”的自组织?街道开始鼓励居民区建立业委会主任联谊会。
2013年,耀江居民区率先成立联谊会,每月组织业委会主任开展交流谈论。一大批带有共性的治理难题在这样的头脑风暴和互通有无中顺利销项,如:通过听证会、协调会制定“小区道路管理规则”,改变了车辆乱停放现象。2017年,这个业委会联谊会上升到街道层面,更多业委会主任能在这个大平台上现身说法,分享成功经验,共商自治之策。
同时,街道开始培育专业社会组织“半淞园治理家园服务站”,开展业委会培训,协助做好业委会组建换届、矛盾处置、物业成本测算等专业事务。去年,服务站共调解矛盾47件次,成功率达85%,并在多个小区的消防、监控等改造工程中帮助业委会把好价格关和质量关,助推业委会规范化运作。
法律顾问带来治理理念变革
伴随着居民诉求的多元,社区内很多事务仅靠“能人”还远远不够。为业委会聘请法律顾问,推动社区治理迈入法治轨道,半淞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顾定鋆说,“这是一场关于治理理念的变革,也是真正牵引社区治理迈入良性循环的牛鼻子。”
截至目前,依托结对的律师事务所,街道为每个小区都配备了“业委会律师”,但凡业委会涉及选聘或解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5万元以上维修更新、改造工程,调整物业费等需经业主大会通过的重大事项,在提交业委会联谊会讨论后,还会请律师开展法律咨询,帮助各家业委会提高重大决策的规范性。
更多居民区尝试通过基层协商,引导居民制定“居规民约”,以法治化思维开展自治。去年,在法律顾问帮助下,耀江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主任联谊会针对小区治理多发问题,发动广大业主、住户协商制定《住户守则》,对宠物饲养、房屋出租、车辆行驶与停放、小区通行、房屋装修、垃圾处理、物业管理费、邻里关系八个方面进行约定,形成符合小区实际,全面、翔实、可行、有效的自治规约,经业主大会通过,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小区基本法”。由此,物业公司落实管理责任、业委会维护业主权益、业主(住户)开展自治都有章可循,有约可依。
年度“体检”为业委会出具法律评估
“日常制度及文书规范、业委会会议规范、维修资金公共收益使用管理规范、物业选聘与监督规范等要进一步完善。”
前不久,西凌一村业委会收到这样一份《业委会法治评估结果报告及法治建议书》,对业委会工作“短板”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与西凌一村一样,去年年底开始,半淞园路街道92个业委会都将定期接受“全面体检”并作出“法治评估”。
目前,街道制定了包括六大规范、36条标准的业委会法治评估体系,既涵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对业委会履职的要求,又结合实际运作中易发问题明确指标。比如:针对业委会日常运作中涉及的日常制度及文书、业委会换届改选及变更、业主大会会议、业委会会议、专项维修资金与公共收益使用管理、物业选聘及监督六大规范,评估体系设立了36项具体指标,哪些做得好,哪些不够规范,都能具体量化。
同时,街道委托第三方邀请律师、业委会联谊会理事等专业人士组织评估小组,通过问卷调查、查看资料等形式,对辖区92个业委会进行“体检”,提出法律建议。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业委会开展星级评选。首轮评选,共评出星级业委会55家,占总数的60%。
今年,半淞园路街道将设立业委会引导资金,那些星级业委会可以项目形式申请资金支持,助推小区各类项目化治理,以此激励、推动业委会规范运行。
经过评估,很多业委会积极整改,有的小区业委会已将公共收益转入专项维修资金账户;而一些日常制度不够完善的业委会也主动向五星级业委会“取经”,标杆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作者:首席记者 顾一琼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