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面向小学生的公益晚托,为因材施教打开了一扇窗

2018-04-16信息快讯网

上海面向小学生的公益晚托,为因材施教打开了一扇窗-信息快讯网

公办小学丰富放学后时光,让不少孩子从补课班回到了兴趣课堂

上海面向小学生的公益晚托为因材施教打开了一扇窗

周三下午放学后,长宁区绿苑小学体育教师王琳的体育舞蹈课就开始了。这学期,全校约有40多名学生选修他的课程,一些原本害羞的男生也因此爱上了舞蹈。

在上海,已有93%的公办小学开设了公益晚托服务,并在原来爱心看护基础上进行“升级”,逐步试行放学后“快乐30分”拓展活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对上海公办小学晚托全覆盖做法表示肯定。

在业界专家看来,这不仅缓解了家长的“三点半难题”,甚至一个可喜的现象正在出现,不少孩子从补课班回到了兴趣课堂,丰富的晚托服务为“减负”出了一把力,给学校因材施教开了一扇窗。

开设拓展课程要“想孩子所想”

绿苑小学曾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校1800多名学生家长的晚托需求做过调研。结果显示,50.88%的家长有晚托需求。从2016年开始,绿苑小学将原有学校爱心看护服务作了升级,加入内容丰富的拓展活动。校长王晶介绍说,下午3时30分至4时,三到五年级学生可以在语文、数学、外语教师指导下完成课后作业;下午4时开始,学校提供集中看护;此外,全校范围内还有体育、艺术、科技等二三十门拓展活动供学生们选择,全校约有30%的学生选择这些拓展课。

眼下,长宁区的小学开设了“3D打印”“围棋小课堂”等702门“快乐拓展日+”课程。如今,长宁区平均每天参与学生占总人数的30%左右,最多时达到50%左右。

为学生开设内容丰富的晚托服务,学校教师理所当然成为了课程研发者。在徐汇区汇师小学,语文教师施萍结合兴趣爱好开设了少年瑜伽课程,在校内“圈粉”无数。

老师们说,课程建设需要“用户思维”,想孩子所想,从学生需求、参与感和体验度三方面入手。在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师训部主任刘华看来,“每每开发、策划一门新课程,老师们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主题是不是能打动他们,内容是否让孩子们‘走心’。”

为工薪阶层教育投入减负

“晚托服务话题再提,在当下别有一番意义。”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教研员姚瑜洁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小学生放学后可自愿参与学校晚托班,每人每月交费7元。每天放学后,语文、数学、英语老师轮流值班,以辅导孩子完成作业为主,也自然而然地承担起补缺补差的任务。后来晚托班逐渐消亡,许多孩子放学走出校门后,马上走进辅导机构的大门,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些价格不菲的培训机构,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此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在答记者问时谈到了“课后三点半”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他分析,“三点半”现象,之所以会成为年轻父母们和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难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关心这个问题的年轻父母,正处在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处于抚育孩子的关键阶段。同时,这个现象更多出现在大中城市。三点半之前,孩子是在校学习时间,责任在学校;三点半之后,孩子是在家生活的时间,责任在家长。由于分工、作息时间的不匹配,家长没有办法到校接孩子,带来了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中的困难。

姚瑜洁说,时下,“80后”“90后”家长对于作业辅导也有更加精细化的要求。相对而言,学科教师对于作业题目理解更专业,对孩子的个体差异了解更深入,在放学后有限的时间内,督促孩子完成当天的作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对于作业辅导需求。

三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就很看好学校提供的作业辅导服务,她说,以往常常是夫妻俩下班后6点多到家时才开始督促孩子写作业。“现在有了学校老师的督促,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都有提升,孩子的睡眠得到了保证。”

有学校调研发现,原先30%的孩子放学后直奔社会机构,开设晚托服务后,已有一半“回流”,回到学校参加各种拓展活动,“不出校门、没有花费,为工薪阶层的教育投入‘减负’。”

因兴趣集合,让学生找到内心所爱

“公办小学的晚托服务不断升级,这其中传递出一个新信号。”姚瑜洁认为,内容丰富的晚托服务,是给学校因材施教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她说,各所学校根据实际,开设的拓展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发展兴趣爱好的可能性。

这与新高考改革对于人才选拔的新观念不谋而合——除了重视学生的学业知识积累外,还关注学生的课题探究能力、体育艺术特长等。姚瑜洁说,“公办小学开设的晚托服务,能让小学教育理念更好地与新高考对接,家长也应该更新教育理念,让孩子在擅长的领域不断发展,提供给孩子适宜的发展条件。”

杨浦区少科站站长、上海市特级校长胡建民也表示,公办小学晚托服务提供的拓展活动打破了传统的班级建制,不同年级、班级、性别的学生们因为兴趣爱好集合在一起,面对的也不再是传统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找到内心所爱,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

作者:本报记者 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杭州试水“免费晚托班”解决家长痛点
钟扬教授生前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释放学生的学习力
上海公安出入境再推人才办证便利新举措
日均8000人次“码头流量”为上海带来什么
让绿色发展与人民健康比翼双飞,农工党上海市委生态与健康论坛举行
文汇时评 | 一次成功的美术展对擦亮上海文化金名片的启示
今年是大规模征集大学生入伍第十个年头,一张图看懂大学生入伍优惠政策
“我不知你是谁,感谢你教会我为了谁!”上海交大医学生清明追思“大体老师”
明起网上登记小学入学信息,“不可使用照片修饰软件对照片进行面貌处理”
听说,南极新发现了一个“企鹅岛”?
这位和肿瘤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院士给癌症患者的建议:身体交给医生,心交给自己!他现在在做第三件事——
自从儿子上了小学,我老婆竟动了印“假币”的念头!
被过誉的《头号玩家》:用无比宏大的场景构建了一个低幼童话
《第三度嫌疑人》到底好不好看?是枝裕和完成了一部逆流而上的电影
一男子因吃辣椒造成大脑剧痛!他吃了一个辣度世界第一的辣椒!1569300个斯高威尔,你扛得住吗?
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律政精英,华政出新招:留学生,请去中国顶尖律所实习吧
铁路罢工为期三月,学生抗议蔓延全国,马克龙能否经受考验“重塑法国”?
王毅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举行会谈: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势头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 | 上海“社区通”使陌生邻里“融”到一起
深入大调研 发展有实招 | 上海社区尝试“邻里汇”,老人配药不再烦
上海爱乐乐团“回家”,新排练厅颜值爆表!90后作曲家龚天鹏和乐迷聊新作
精耕15年,F1上海站夯实市场基础
中铁上海工程局文艺小分队走进贵阳中铁阅山湖
语文老师用文言文翻译网络流行语,学生惊呆:壮哉我中华文化!
64年前,周恩来请卓别林看了一部中国电影,把大师看哭了
家长别焦虑!小学成绩具有强烈的欺骗性,专家说,没有这个习惯支撑,只会饿死天赋!
生动呈现全国高校美育创新成果 ,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暨艺术作品展览开幕
工厂车间里聊出的笑话,成就了一部墨西哥当代的“聊斋”
天气这么好,校园那么美,华东师大今天全校停课一天!学生们只做这一件事……
书法、戏曲、太极……上海学校美育工作滋养学生心田
舞蹈引入昆曲添几许“中国之味”,用艺术传承文脉,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心中
高晓松在杭州开了一家图书馆,把你做过的梦都实现了
到孔子家上学帅呆了!文庙刚刚办了一堂“浸入式国学课”
“孩子,请放下你的裤腿!”中学规定让全国家长拍手叫好!这些“小动作”危害学生的健康
75%中国孩子喜欢阅读!一次性信息给阅读带来新挑战,中小学生阅读需要“信息流畅力”
奉棉花为“万花之王”、在中小学开设龙船课,这个小镇带你穿越700年
上海推进校园午餐食育试点,力争本市9月1日起中小学校开展食育工作
海洋几乎成了一个“塑料世界”,制定阻截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途径已刻不容缓
公民办小学网上报名今天开始了,这份图文攻略家长们请收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