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戏曲、太极……上海学校美育工作滋养学生心田
知名书法家王朝宾、王运天、田滋茂,京昆和民乐艺术家谷好好、王珮瑜,太极拳人林添进……这些文化大家们先后走进复旦大学校园,与大学生们围绕哲学、民乐鉴赏等话题展开对话。无独有偶,在上海交通大学,舞美类、书画摄影类、器乐类、戏剧类、文学类等67个艺术社团为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这是上海学校美育工作的缩影。上海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美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有效,学生美育获得感明显增强,上海美育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上海学校美育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把全面育人的目标落细落小落实———从2005年开始,上海每年有1000万元专项经费投入全市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系列活动,至今已有上百万青少年参与其中;全市有73所中小学成为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近50%的中小学在不同层面开展“非遗”传习;每年,全市推出300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15万人次的师生现场欣赏高水平艺术表演创造机会。
在上海,大中小幼所有学校都有学生艺术社团。学生参与各类艺术类兴趣小组的比例不低于总人数60%。全市已命名112所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目前,上海已形成文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三联合一”的学校美育大环境———每年超过1万人次学生到美术馆上美术课;近5万名师生到美术馆观摩美术展览;每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中,拓展到学校的艺术教育专场达100余场;每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推出10多个学生专场演出,参演师生超过千人次。
此外,全市所有中小学实现了美术、音乐、艺术课等必修课100%的开课率。除专业的艺术院校外,越来越多高等院校开始建立艺术的通识课程。
到2020年,上海学校美育普及水平将更加显著,基本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与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文:李晨琰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