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处着力,展现“上海文化”标识度 | 解读《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
更具标识度、更加开放包容、更富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该有怎样的风景?
充分用好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激发上海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让内容生产精品迭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艺名家群星璀璨、文化地标绽放魅力、文创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有此回应。
作为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重要标志,文化品牌承载着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聚焦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对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需求、国际大都市的最高标准、兄弟省市的先进水平,市委宣传部牵头研究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
这份“行动指南”明确了战略总体目标,提出确保在三年内全面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使城市文化特质更加凸显、人文内涵更加厚实、文创产业更加发达、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优秀人才更加集聚,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也亮出五大分目标——就是要使上海城市精神全面转化为市民的精神气质、行为习惯,使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中国革命文化总源头的历史地位充分彰显;就是要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3%以上,使上海成为与北京齐头并进的现代文创产业重镇;就是要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凸显文化源头地位的百部文艺精品,培育两个以上平台级新媒体、两家以上国内领先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就是要全面提升重大节展赛事国际排名,持续扩大城市文化世界影响,使上海进入国际城市权威排行第一阵营;就是要培育集聚大批高层次文化人才,使上海成为一流文化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为实现《三年行动计划》,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具体将从五处着力:推出“上海原创”的文化精品,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源头地位。提升“上海主场”的文化平台能级,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码头地位。做大做强上海文创产业,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产业领军地位。打造精神标识和文化地标,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精气神的独特魅力。加快培育集聚名家大家,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人才高峰地位。
一连串“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强势突出,底气源自文脉底蕴。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伟大梦想在此起航,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基因。上海是中国工商业和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祥地,在多元文化的交汇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海派文化,形成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当然,上海还是鱼米之乡,江南文化的根脉在此不断绵延、集聚,发扬光大。
一连串“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强势突出,瞄准的更是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努力让上海市民同步实现“文化小康”“精神小康”。一段崭新的奋斗,始于这份《三年行动计划》。
作者:王彦 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