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上海影视拍摄指南》向全球推荐近200个影视拍摄取景地,AR技术让地标"活"起来
2018版《上海影视拍摄指南》中,上海向全球推荐近200个影视拍摄取景地,凌空SOHO是其中之一。
扫描一张景点照,手机上便会"跳"出一段视频,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带观看者"走"入图中,并辅以解说,让人不虚此行。
提供如此酷炫体验的,并非时髦的旅游类图书,也不是最新款手机游戏,而是18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首发的2018版《上海影视拍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这本国内首创、将前端政策咨询和后期制作协调等一条龙服务悉数囊括的《指南》中,上海正式向全球推荐近200个影视拍摄取景地,还通过引入AR技术,让书中的地标"活"起来。
《指南》在手,人们从中看到的,是城市建设的不断升级,更是城市精神的不断升级。
在被纳入镜头的上海风光中看到城市发展的轨迹
《指南》隐藏着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
它的前身,是诞生于2014年的《上海影视拍摄服务手册》。那年秋天,上海发布《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在巨鹿路正式挂牌。2015年,服务手册更名为《上海影视拍摄指南》。
最初,指南中推荐的取景地只有99个,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基地,在今年的最新版中,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番。近年逐渐崛起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创意产业地标,更多地进入到推荐名单中。
"来上海拍摄的剧组,多是冲着上海活力四射的都市魅力而来",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志庆常常与剧组打交道,他认为,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剧组将上海作为理想取景地,将上海这座城市蒸蒸日上,丰富多元的真实一面展现出来,是指南的责任,亦是市场自发的选择。
于是,打开《指南》,就是打开了一个日新月异的上海。拿最新"入驻"指南的滨江大道为例,这片区域文化艺术场馆云集,又是都市人休闲运动的重要地标,剧组能够在这里捕捉到都市生活诗意而又惬意的一面。
再看同为"新人"的八号桥艺术空间,这座建于1908年的建筑曾是杜月笙的私人粮仓,如今却被改造成能够承办各类演出与时尚发布的艺术展示空间,恰是大都市文化创意精神的一个缩影。
进入指南的还有电子竞技馆,位于13号线真北路口的NEOTV电子竞技馆是不少电竞职业联赛的举办场馆,在这里能够触摸到青春潮流的脉动。
有"按图索骥"的指南,更有配套的免费服务
《指南》每年都会更新换代——扩展服务项目,推出双语版本,纳入上海影视取景拍摄地图,再到如今推出AR技术。2018版《指南》中有近200个拍摄点视频,这些视频拍摄历时九个月,涉及全市16个区。这个拍摄任务还将不断扩充、更新。
这些从内容到形式的进化,是上海打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应有之义,更是上海城市服务精神不断升级的鲜活注脚。
与指南配套的还有切实有效的服务。指南的编印方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是不少来沪拍摄团队心中的"老娘舅",因为该机构的存在,摄制组来沪拍摄的选项多了,前期实地勘察筛选的步骤却被精简了。只要摄制组对拍摄指南中的拍摄点提出申请,并且提供相应的证明,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便会与拍摄场地进行接洽,三天后必有回应,而这些精确到细节的服务都是免费的。电影《建军大业》在上海拍摄时,有一场戏想要在松江佘山顶上的大教堂取景,由于需要还原当年的历史氛围,协调的工作量与难度很大。为此,机构工作人员多次接洽,才确保了这部主旋律大片的顺利完成。
统一的协调服务规范了拍摄环境,过去几个剧组在同一场地拍摄"撞车",或者在摄制过程中影响到市民休闲生活的情况很少再发生。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15日,机构共受理政策、信息咨询和协调服务4068件次,其中,接受协调服务的影视剧组共555个。
四年来积累的成绩并未让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感到满足。于志庆介绍,接下来还会在三个方面使力:一是立足上海,联动苏浙皖,形成长三角区域联动的影视协拍服务体系。二是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搜集和梳理,把更多红色主题影视拍摄取景地纳入到《上海影视拍摄指南》中。三是开启广泛的全球影视协拍服务体系建立与合作,推动上海影视产业进一步向全球化纵深发展。"只要你设身处地为摄制组着想,服务是做不完的"。
作者:张祯希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