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浦东,也惟有通过改革开放再出发才能实现新发展。
28年间,浦东这片热土上诞生了33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第一个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特别是2013年9月成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第一”的“产出频率”进一步提高。
这些“第一”,体现着上海落实国家战略的扎实步伐,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从这个角度说,浦东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递出一种“精气神”。
前不久,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岁月更迭,改革精神一脉相承。
极目远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站在新起点,回望、重温浦东这片热土上的首创案例,为的是保持初心、昂首阔步、改革开放再出发。诚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所说: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浦东要坚持开放为先,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保持创业初期那种精神状态,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坚决将改革进行到底。
外高桥的自由
改革,向着“最高标准”迈步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从诞生之日起,它就有一个颇为“洋气”的名字——Free Trade Zone(自由贸易区)。彼时,有国家领导人曾这样向外宾解释:“这个保税区,就是你们的自由贸易区。”
这也是中国大陆启动最早、规模最大、产业最全、辐射最广的保税区,享有“货物可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出入,免征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免验许可证,免于常规的海关监管手续”等特殊政策。
“这里,是中国经济与世界最先接轨的地方之一,也成了各项改革举措率先探路、试水的最佳试验场。”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兆杰这样解读。他历数着在这里率先“落子”的各项改革:率先创新海关监管方式,从2000年起开始探索保税货物空运直通式、EDI无纸通关、“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等;率先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2001年8月起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等目标,实行完善告知承诺制、企业直接登记制、年检和认定备案类事项上网办理等措施,精准提高服务企业效能;率先开展进出口经营权试点;率先开展外汇管理试点;率先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率先探索法制保障。
可以说,外高桥保税区在成立之时就对标着“世界级”,这样的高标准谋布使得改革开放、探索创新的每一项实践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萌生出无限可能。
李兆杰给出了这样一组颇有说服力的数据:2017年,外高桥保税区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国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前列,以占全国130余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2%的面积,创造了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商品销售额的51%,进出口货值的16.6%,税收部门税务的42%,成为国内龙头。它,被国际权威杂志评为2015–2016年度全球最佳自由贸易园区综合类亚军、亚太区冠军,以及全球最受大客户推荐的自由贸易园区冠军。
目下,外高桥保税区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保税区功能创新的叠加优势,努力为国家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新贡献。
金桥的迭代
改革,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难题
吹遍神州大地的改革春风,让浦东金桥成了国内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但很少有人知道,28年内,金桥已几经“迭代”:从最初的“出口加工1.0版本”逐步演进为“制造2.0版本”再到如今的“智造3.0版本”。
“用改革的方法来破解瓶颈、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这成了金桥乐于分享的秘籍。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金桥管理局副局长、金桥管委会副主任马淑燕“复盘”了金桥的涅槃:1989年,上海全市工业面临产品市场不足、工业增速下滑的局面,扩大改革开放、引进三资企业,引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成为当务之急,金桥出口加工区就这样于次年应运而生。彼时,金桥出口加工区有着明确的产业定位——以制造业为主,扩大开放和引进外资企业。这个阶段,金桥实现了出口替代和出口创汇的历史使命,业内一度开始流行“世界名品金桥造”。
此后,金桥的工业生产持续向“U型线”两端延伸,一方面,制造业以外,很多研发设计总部纷纷入驻;同时,很多跨国公司的销售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也落户于此,生产性服务业逐步集聚。这时的金桥,二三产业协同发展,逐步成为一个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开发区。
如今,金桥以浦东1/50的面积,实现全区工业产值的1/4。特别是2015年4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后,这里又迎来了蝶变新机遇。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中心、“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无线网络与芯片国家工程实验室”,还有沃尔沃、诺基亚贝尔的研发总部等,依托这些高端研发机构,金桥瞄准了汽车和智能制造产业、移动互联网视讯产业、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产业等,推动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延伸。
面向未来,它的目标明确: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发展成上海能级最高、质量最好、贡献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陆家嘴的温度
改革,寻找对标系的内涵实质
毋庸置疑,今天的陆家嘴拥有美妙天际线。高楼林立、夜揽星辉,堪比伦敦金融城和纽约曼哈顿的高端商务区,每幢楼都是一条垂直的“金融街”:已建成各类商办楼宇250幢,建筑面积1466万平方米;93幢亿元楼,其中2幢四十亿元以上、10幢二十亿元以上、15幢十亿元以上;产业集聚度高,入驻企业近4万家,形成以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产业为核心,以专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会展等产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金融业发达,共有持牌类金融机构830家;证券、期货、保险等要素市场功能齐全;区域内落户总部经济300余家,占全市总数20%。
然而,作为1990年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走到今天思考的问题更为深入。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局长王华说,站在新时代,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对标系的内涵和实质究竟是什么?
他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前不久,一部由陆家嘴金融城的白领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风靡”了陆家嘴,“我们这里绝非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森林,而是有温度、有品质的人文城区。”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各层面的文化普及,也能被及时“推送”各类贴心的政务服务和党建服务。
追求温度与品质外,陆家嘴依旧要在影响力和竞争力上持续发力——积极对标伦敦、纽约、法兰克福、东京、芝加哥、新加坡、香港、旧金山等国际一流金融中心城市,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标国际通行投资贸易规则,面向全球推广陆家嘴金融城国际品牌、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增强在全球金融市场和资源配置中的能力,为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作出战略贡献。
>> 相关链接
浦东拥有的那些“第一”(选取)
1.浦东开发区全国第一(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
2.第一家中外合资展览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3.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
4.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经典之作:“资金空转、土地实转”
5.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光源:我国大陆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装置
6.第一家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北京奋迅律师事务所和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
7.对标国际最高标准,首个自贸试验区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8.全面推进以“证照分离”改革为重点的系列商事制度改革,勇当新时代“放管服”改革标杆
9.第一家航运自保公司——中远海运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
10.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职业培训机构——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公司
作者:顾一琼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