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41℃的炙烤,为患者做检查!市一医院眼科最高日门诊量超1600人次,各部门严阵以待确保患者“清凉”就医

2018-08-09信息快讯网

顶着41℃的炙烤,为患者做检查!市一医院眼科最高日门诊量超1600人次,各部门严阵以待确保患者“清凉”就医-信息快讯网

▲在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预检区,医务人员正为患者检测视力。

“我是专门来找眼科门诊护士长郑凯蓉的。”冒着35℃的高温,80多岁的张奶奶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奶奶是郑凯蓉的“老粉丝”了,每次长了倒睫毛都要找她帮忙处理,即使酷暑天也不例外。

昨天早上9点不到,市一医院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便已排起长龙。当夏季高温天到来时,眼科的医护人员便明白,他们要面对的一年一度就诊高峰也随之而至。

如何能让患者在酷暑天有更好就医体验?从一线医护人员到后勤人员,市一医院严阵以待,确保患者“清凉”就医。

顶着41℃的炙烤,为患者做检查!市一医院眼科最高日门诊量超1600人次,各部门严阵以待确保患者“清凉”就医-信息快讯网

密闭空间,没有一丝光亮,每天平均接诊1000人次

挂号、视力检查、眼压检查,三条长队井然有序地“盘踞”在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一层。“今天自动感应门还能关上,还算不错。”郑凯蓉介绍,进入高温天之后,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可见。

顶着41℃的炙烤,为患者做检查!市一医院眼科最高日门诊量超1600人次,各部门严阵以待确保患者“清凉”就医-信息快讯网

密闭空间,没有一丝光亮,这是记者走进眼科诊疗室最直观的感受。不足十平方米的诊室,坐满了叫到号的患者。由于眼科精密设备对光线的要求,医生常常需要在密闭的空间中工作。

“坐下来,下巴放托架上,额头靠架子上、眼睛不要眨……”眼压检查,这是每个就诊眼科患者必经的检查项目,面对每个做检查的患者,医护人员至少说上十句话。郑凯蓉告诉记者,这里平均每天都要接诊1000多位病人,最高峰时一天要面对1600余位患者。“嘴上不停,手上更停不下来。”

在验光区,绝大多数都是父母带着孩子看眼睛的组合,小一点的三四岁,大的十二三岁,有的检查完之后,家长就直接带孩子配眼镜了。

7岁男孩琪琪新学期就要上二年级了,最近妈妈发现他看东西总是眯眼睛,趁暑假带来一查,一只眼睛近视150度,另一只近视 200度,都是真性近视,需要配镜。“以后,不准他玩手机了。”妈妈说,孩子特别喜欢玩手机,虽然家长一直限制时间,可孩子控制不住,经常趁大人忙的时候偷着玩,视力很快就下降了。

像琪琪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据眼科主任医师柯碧莲介绍,如今青少年近视发病年龄比从前提早了3至4岁,发病年龄从十二三岁提前至八九岁,发病的低龄化伴随着度数的高度化。

“千万不要小看近视,在上海,病理性近视已经成为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原因。”柯碧莲建议,孩子10岁以前都应该少用电子产品。“10岁是视力的关键点,10岁之前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如果孩子在10岁之前都不能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今后就更难纠正了,不仅近视的患病率会增加,近视的程度也会明显加重。

技师每天要在“暖炉”边炙烤近10小时

顶着41℃的炙烤,为患者做检查!市一医院眼科最高日门诊量超1600人次,各部门严阵以待确保患者“清凉”就医-信息快讯网

如果说眼科医生是针尖上的舞者,那么眼科护士则是针尖上的伴舞。在裂隙灯显微镜的照射下,任何引起眼部不适的“罪魁祸首”都逃不过医护人员的“火眼金睛”。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主管技师吴颖已是一位工作了27年的 “老技师”了。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吴颖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一个病人平均要接受五项检查,视力、眼压、眼底照相、OCT、验光。”光是 OCT检测,吴颖一天平均就要检查400多位病人,加班成了常态。

顶着41℃的炙烤,为患者做检查!市一医院眼科最高日门诊量超1600人次,各部门严阵以待确保患者“清凉”就医-信息快讯网

在吴颖工作的综合检查室,摆放着五六台风扇, “其实这风扇不是给人吹的。”吴颖笑着介绍,眼科精密设备对温度的要求特别高,特别是其中的激光头,如果超过43℃就会罢工。在吴颖的脚边就有一个这样的  “暖炉”,尽管有专门风扇降温,但这台OCT温度依旧高达41℃。每天要在“暖炉”边炙烤近10小时,对吴颖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考验。

跟着郑凯蓉走了一圈,记者的鼻子上已微微冒汗,“没办法,一层接近800平方米的室内面积要容纳近300位病人,只能克服了。”话虽这么说,但为了让这里的温度能再降一降,她与后勤保障处想了许多办法。单独安装风扇通风、单独安装空调降温,尽量将空调开到最大,保证患者的就诊舒适度。

顶着41℃的炙烤,为患者做检查!市一医院眼科最高日门诊量超1600人次,各部门严阵以待确保患者“清凉”就医-信息快讯网

八分钟到场,维修人员用脚步丈量全院

除了眼科忙碌的医务人员,酷暑天最奔波的当属医院后勤保障处的维修部。“一旦医疗设备出了故障,不能及时维修的话,工作就要停止了。”郑凯蓉告诉记者,维修部可说是医院的基石,在他们的帮助下,一切才能正常运行。

不久前,眼科地下一层的空调制冷出了问题,维修人员接到电话,放下手中的晚饭,立刻赶了过去。“我们要求的时间是八分钟内必须到场。”

“一个早上电话就没有停过。”说话的正是陈粉宝,维修部工程主管。尽管已年过耳顺,陈粉宝依旧忙碌在维修一线,“大到医疗设备,小到电灯开关,维修人员都要做到了熟于心。”

为了确保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零停机”运作,空调、电梯等设备 24小时为病人服务,维修人员时刻准备好冒着高温抢修、检修。进入夏季,水电等设备故障大幅增加,维修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幅上涨,平均每天维修部都要处理近100张维修单子。

顶着41℃的炙烤,为患者做检查!市一医院眼科最高日门诊量超1600人次,各部门严阵以待确保患者“清凉”就医-信息快讯网

气温节节攀升,病人的心情有时也跟着一起“中暑”。“有时去得晚了,病人不开心;有时维修声音吵了,病人也会说几句。”对此,陈粉宝都表示理解,“做了这么多年,忍一忍也就过了。”

说话间,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好,四号楼五层病房空调不制冷。”单子派了下来,他便又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作者:记者 陈 青 李晨琰 通讯员 金 平

图片:记者袁婧 摄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玩具枪子弹射伤、铅笔扎伤、运动撞击……暑假眼科就诊峰值来临,学生占比超七成!
前列腺”爆发”罕见肉瘤 市一医院应用3D眼镜下无出血摘除
坚持17年医疗帮困帮扶,上海公惠医院为低收入困难群体提供优质价廉服务
三甲医院专家扎进社区聊健康,新华医院与江浦社区探索分级诊疗下的科普惠民
上海燃气集团确保高温期间全市燃气供应平稳有序
各大医院做实制度惠及更多民众,上海“医学专家看普通专家门诊”举措赢得广泛赞誉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定信心,保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一论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曾被医生宣判“至多活三个月”,如今“七岁”的她给华山医院写来一封信……
82名沪上三甲医院医疗专家接力入藏,将上海优质医疗送上雪域高原
稳中求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三论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尽心尽责,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四论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上海消防30检查组“突袭”电动车销售、维修及停放场所发现隐患744处,查封7处拘留12人
这个医生自造器械“杀死”130名患者,5次被起诉。至死都没能平息争论“医生是否代表上帝”。如今他的故事搬上了大屏幕……
“稀缺医疗资源”!全国病理医生缺口9万,上海创新打造“云病理”惠及千万疑难患者
【中国梦·践行者】修脚师的"逆袭":42年医治20多万患者 让修脚"国术"走出国门
厉害了!中国高校首次赢得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
聚焦“胎儿医学”保障母婴健康,第四届妇幼保健普陀论坛召开
打通空中救援通道,中山医院直升机停机坪今试飞启用
正是这份关怀,让医学触手生温,瑞金医院邀请大众代表体验“医学的温暖”
降胆固醇新药在华获批,为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提供新机
儿童烫伤怎么办?涂牙膏、涂酱油、冰敷都不靠谱!瑞金医院医生告诉你正确的儿童烫伤预防知识
确保上海市民喝到放心的源头活水:坚持最严生态标准,保障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
市政府办公厅今天发出《通知》 要求全面开展空中坠物安全隐患专项检查
上海首例!仅重2克续航12年,世界最小起搏器植入患者体内
中国30年诞生800万试管婴儿,可医院碰到难题:无主胚胎库存近满,留还是扔?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李小秋:“医生的医生”用精准诊断照亮了这一家子!
不辜负患者“以性命相托”——迎接首个“中国医师节”
时隔60年,中国第二例超级细菌感染患者经噬菌体治疗痊愈
不良生活方式加速心血管疾病风险,年轻心脏病患者人数增加!沪港两院士:预防心脏病,请“笑多一点、幽默多些”
台风“温比亚”来势汹汹,李强应勇检查防御工作落实情况:坚决克服麻痹侥幸
杨浦区:“六条渠道”确保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了解民情 |“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主题征集”专题报道
浦东公安分局启动台风工作预案,确保早高峰道路交通安全
“光明在县”在沪启动,将在全国100县市建立眼科常见病诊疗示范中心
先斩大肿瘤,后止大出血,市一医院生死竞速拯救腹部大出血肿瘤患者垂危生命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