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文学不是刷存在,仅有想象中的“文艺范”是不够的

2018-08-29信息快讯网

旅行文学不是刷存在,仅有想象中的“文艺范”是不够的-信息快讯网

旅行图书市场群雄逐鹿已有十年,大批出版机构趁热而入,旅游书品种别开生面。其中引领风尚有,令人尴尬也有。

并非所有旅途感怀化为文字,都能为下笔人在文学场域里赢得作者的资格。真正的旅行作家和游客不同,他们从大千世界中挑选出可靠、有力而且丰富的事物呈现给读者,既能洞察到对象的深处,也能洞察到人的情感深处。所以,看似是脚步向外的探险,其实是一场向内的寻路。

浪漫包装出的远方幻想,刷不完的自我存在感

旅游书兴起大约与我国旅游市场崛起同步,从早期《中国自助游》等指南类图书逐步衍生出多个品种。随着互联网兴起,旅游网站以及生活服务类App的使用让传统指南类、资讯类旅游书渐行渐远,旅行书开始从“美景”记录转向“自我”表达,大量基于个人情感的游记登上书店、机场和咖啡馆的货架,进入畅销榜单。

这其中,有的旅行家脚踏实地,他到了荒野,天地之间并非只有冰川野地,他也能带回被工业文明遗忘的大地伦理;有的旅行家生气勃勃,他以“一生能着几雨屐”之心周游列国,遗憾的是行文成了流水账;还有一种旅行家贡献了很多网红圣地和艳遇高地,配以私房美图,看完这些书,厌倦了平庸生活的读者会为自己臆造一种新生活的可能。可等他们抱着种种另类的期待奔赴他乡,当真会在旅途中重生吗?

不可否认,这些个性化的旅游书具有趣味性,迎合了众多城市人的阅读渴望。具有代表性的《迟到的间隔年》《背包十年》等图书,让“背包客”“Gap Year”成为青年向往自由的精神符号,也掀起了主打情怀和个人成长类旅游散文的风潮;而《藏地白皮书》之后,市场上忽然多了不少教你如何在异国他乡“转角遇到爱”的旅行书。前几年,有一本畅销旅行散文,作者足迹踏遍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十几个国家,卖力写了近300页纸,翻开后,一半是照片,一半是恋爱记录,末尾还附上了艳遇指南。稍加观察会发现,许多旅行书中的“成长”止步于自我倾诉,“梦想”则停留在文艺幻想。

旅行文学不是刷存在,仅有想象中的“文艺范”是不够的-信息快讯网

还有一些常见的浪漫套路——这类书的封面会选取开阔的公路风景,插图往往是不露全脸的旅行者,或背对镜头伸出手,或背包坐在路上;腰封上会出现“××种放纵人生的旅行”“这辈子一定要去的××”“你和××之间,只隔着一张火车票”等字眼,铺天盖地催人们辞职、休学上路。这些包装上了“诗与远方”“理想”“自由”“漂泊”“逃离北上广”等字眼的旅行书,试图让人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丢下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带着相机,远离繁华,走向空旷。但是,表达自我和情怀的旅行文学也必须献出它珍贵的思考。一味玩弄文艺和“鸡汤”,看似为都市人群创造了宣泄情绪的出口,但禁不起现实的操练——人们会发现,一颗说走就走却自我膨胀的心,往往会让旅途最终不尽如人意。毕竟用浪漫元素包装出的远方,刷的只是自我存在感,眼前所见也注定偏狭。

真正的旅行文学不一定展示美景,但永远引发内省与深思

旅行文学并非不能谈私人情感,旅行天然具有个人的立场。作家止庵新书《游日记》不久前出版,以日记体的形式呈现私密性旅行。但是,作者规划的旅行路线围绕自己感兴趣的文学或文化主题,进行一场文学、哲学、美学上的“有期而遇”。止庵说,“旅行是休闲,但也要认真一点。”譬如,他去了川端康成《雪国》中的越后汤泽,在小津安二郎《晚春》《麦秋》中见到的北镰仓站,在《东京物语》中见到的尾道。当他参观了太宰治故居“斜阳馆”,坦言“感受更为深切……如果不来这里看看,恐怕无法真切体会其家境的显赫,对于他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叛逆者,也就难以深刻理解。”在旅途中,基于过往知识积淀,在大量互动、凝视、思考后所生发的“私人情感”,往往是“自我”的弱化而非相反。

旅行文学不是刷存在,仅有想象中的“文艺范”是不够的-信息快讯网

不久前,造访上海的英国作家、《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编辑凯瑟琳·莫里斯认为,真正的旅行文学不一定展示美好,真正的旅行作家不会接受一帆风顺的舒适计划,“他们恰恰想要遭遇种种意料之外的事”。上海图书馆参考馆员、《上海书评》撰稿人冯洁音表示,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再需要更多的《孤独星球》,但仍然需要文学意义上的指南。她认为,好的游记以作者之眼,展现对某一地方的深度观照。作者不会鼓动人们盲目出发,却通过身体力行、乃至故地重游,不断加深人们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比如,英国作家塞西格两度深入阿拉伯半岛南部沙漠无人区,混迹于当地游牧民族。重返沙漠时,曾为他牵骆驼的人开起了路虎和直升机,他用文字向世人哀悼了伴随着当地古老生活方式死亡的新世界的狂飙突进;保罗·索鲁则实力“唱反调”,打破世人对远方的幻想,他笔下的英国乡村形同猪圈,萨尔瓦多像人间地狱;意大利作家克劳迪奥·马格利斯以哲学和宗教的眼光沿着多瑙河游历中欧地区,顺便批判了那并不认同某些为“庆祝他们所属阶层或生活方式”而展开的庸俗浮华的旅游度假。

旅行文学不是刷存在,仅有想象中的“文艺范”是不够的-信息快讯网

梳理旅行文学,会发现对旅行之事格外用心的人不知凡几,海外的像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茨威格、塞西格、保罗·索鲁、奈保尔、华盛顿·欧文、布鲁斯·查特文、阿兰·德波顿、何伟等,中国则有徐霞客、张岱、沈从文等等,有人徒步苦行,有人坐火车,有人玩得像个本地人,有人冷眼看热闹……虽然个性不一,但都运用理性和情感对对象进行可敬的观察,把一个时代的文化教养,甚至是不良习气清楚地展现给人们。他们看似孤身上路,其实与世界精神为伴。

“恰恰是这样的旅行作家,有着谦虚的心。”凯瑟琳·莫里斯说。英国人艾伦·布思曾以128天时间步行3300公里,从北海道最北端的宗谷岬一直走到九州最南端的佐多岬,但仍在书中写道“你无法了解日本”。正如意大利作家克劳迪奥·马格利斯说,“旅行是进入一个谦卑的学校,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这些旅行文学早已远离膨胀的自我、迷幻且虚假的存在感,这也是它们之所以对读者产生强大影响的因由。

作者:李思文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均视觉中国供图

人民日报:"跪求体""哭晕体"频现,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作祟
2018上海书展 | 理想的阅读,就是不断地重访
“光克隆”空间显示技术、空气中的电脑 ……本周五上海科博会亮点都在这里,带你先睹为快!
盛夏中的80岁戴敦邦每天作画十小时:我是真的喜欢,画到画不动为止
古诗中的情话告诉我们的事
2018上海书展 | 单靠幻想,撑不起网络文学一个行业
哪些“大帽子”文艺社团是“李鬼” ——山寨文艺社团调查
《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出走是为了自我寻找,回归完成了自我创造
日本感冒药、德国咳嗽药水、泰国减肥药……现实中的网红海淘药,“神效”不靠谱
先锋视频丨“小李子”的奇妙旅行
打破次元之壁,“四代”网络文学作者齐聚一堂共话网络写作
跟着画作去旅行,来看看这些艺术思想和人文景象碰撞出的火花
听三千年喜怒哀乐慰文学的孤心圣哲——读《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
上海市民文化节推出“72小时特别活动”!70万人次参与,全城热“刷”
一方“玫瑰红”的传承与创新
《天真阁诗》中的“见道语” | 王培军
想成为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么?中国文联提供深造机会
文化视点 | 《延禧攻略》中的缂丝团扇藏着苏州古老的丝织技艺
陷入奇观化的刻板印象?是时候重新打量非洲英语文学了
文汇深呼吸 | 给经典粗暴贴标签,文学阅读耐心去哪儿了
把社团中的“李鬼”打回原形——民政部门开展非法社会组织专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国民企500强汇聚沈阳 他们眼中的辽宁是啥样?
【光小明的文艺茶座】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怀抱社会责任
冰心的《对于〈新文学大系〉的感想》| 陈子善
“量子黑客”来袭,现实环境中的量子通信还安全吗?我国量子战队正在反黑客路上
文学书写应该独唱还是合唱——评李唐《身外之海》
陈思和:我做文学批评,不怕被批评
电视剧“扛把子”马伊琍“承包”九月大银幕,两部文艺片接连上映
一次旅行,两种体验,“科学之夜”走进童话乐园
这次“点穴式”访问,很是不一般!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