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 “太懂事”的孩子,不仅没必要,而且很危险!“乖巧儿”“熊孩子”原来犯了同样的错

2018-11-16信息快讯网

培养 “太懂事”的孩子,不仅没必要,而且很危险!“乖巧儿”“熊孩子”原来犯了同样的错-信息快讯网

对很多学龄前孩子的父母来说,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往往是个考验。

不久前,一位影视明星在微博直播中透露了一件“自己最后悔的事”,那就是对女儿管教太严,使女儿过分“懂事”。

原来,有一次幼儿园里玩过家家的游戏,一些孩子扮演妈妈,另一些孩子扮演宝宝。很快,孩子们之间的“纷争”出现了:有的孩子执意要当妈妈,而这位明星的孩子虽然也想扮演妈妈的角色,但因为第一时间察觉到同伴的意图,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选择当宝宝。

这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生活中,有些孩子很懂事,赢得了旁人的一致夸赞。但试想,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真实意愿都不敢表达,这是不是意味着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和“懂事”的孩子形成鲜明对比,还有一类孩子时常引发公众的激烈讨论,那就是所谓的“熊孩子”。他们调皮捣蛋,一些恶作剧行为往往致他人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

“无论是过分懂事的孩子,还是一些所谓的‘熊孩子’,其实都犯了同一个毛病,那就是对社会规则的把握不当。”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主任张明红直言,2至4岁是孩子习得社会规则和交往技能的黄金时期。所谓“过犹不及”,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和自我意识,掌握正确的社会交往原则和技巧,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为关键。

培养 “太懂事”的孩子,不仅没必要,而且很危险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家,张明红时常收到一些为人父母者发来的求助。有一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事,在父母们看来都十分棘手,难以招架。

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某居民小区,4岁的乐乐拿着刚刚到手的新玩具——一部遥控小汽车玩得正欢。没多久,一路驰骋的小汽车竟突然停在了小男孩欢欢的脚边。欢欢果断地拿起了“从天而降”的玩具,开心地玩了起来。乐乐尾随小汽车的轨迹,很快找到了欢欢。看见自己心爱的玩具到了他人手上,乐乐自然一脸不高兴。此时,乐乐妈发话了,希望欢欢把玩具还给孩子。没想到在一旁的欢欢妈来了一句:“小汽车给我家孩子先玩一会有什么关系?!”不仅欢欢没有交还玩具的意向,背后还有妈妈撑腰,这一幕让乐乐妈和乐乐都十分委屈。几次索要不成,乐乐大哭,乐乐妈也跟着哭了。

还原并解剖这场“闹剧”,张明红试图和家长们分享一些必须要掌握的育儿准则。

培养 “太懂事”的孩子,不仅没必要,而且很危险!“乖巧儿”“熊孩子”原来犯了同样的错-信息快讯网

在幼儿期,与家庭成员、同伴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是幼儿获得人际交往技能的主要途径。准确来说,幼儿是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和亲身实践,来获得那些对自己的一生将起重要作用的人际交往技能。

在这个案例中,乐乐妈首先不应该哭鼻子宣泄自己的委屈情绪。更好的处理方式或许是:乐乐妈不妨告诉欢欢,小汽车是乐乐的新玩具,让乐乐先玩一会,等他玩得尽兴了,约定好时间,再让欢欢玩。于此同时,乐乐妈也可以同时告诉乐乐,好玩的玩具不妨和同伴分享,争取孩子的同意。而在遭遇强势的欢欢妈时,乐乐妈不应表现得胆小怕事,而应强调玩具的所有权,据理力争。她可以和欢欢妈一起让欢欢先交出玩具,在得到乐乐的同意后再给欢欢玩。

张明红说,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或矛盾时,父母是否能拿捏好分寸,果断处理,对孩子都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像欢欢妈这样强势、不讲道理的家长不少。一味娇纵孩子,没有及时教导孩子要遵循先来后到、拿别人东西要先征求别人同意等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准则,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下,很可能就会养成顽皮捣蛋、难以管教的“熊孩子”。

相比之下,乐乐妈的怕事、懦弱,也需要及时纠偏。遇到人际矛盾,如果家长选择息事宁人,不讲原则地退让,那孩子的委屈很可能会转化为内心的阴影。以后遇到人际矛盾和冲突时,也就不知如何正确表达自我主张、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显然,我们没必要培养这样“懂事”的孩子。

从学界的研究来看,那些太“懂事”的孩子,他们过于善解人意,其实只是压抑了自己的正当愿望。为了刻意迎合或讨好他人、迎合外界环境,他们往往选择不表达自我的正当主张,或者屈服于和自己意愿相悖的选择,这种无原则的处事模式,会让他们走向压抑或迷失,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来说极为不利。

父母谨记:可以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但不是像孩子一样处理问题

幼儿期的同伴交往是孩子获得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幼儿与同伴有着相似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更乐于和易于接受同伴的影响。因此,同伴交往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幼儿园,是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平时做游戏或玩耍时,幼儿会面临各种问题,甚至也会发生冲突和小意外。换个角度看,这些其实也为幼儿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平台。正确处理冲突和纠纷,家校之间的协同教育十分重要。

培养 “太懂事”的孩子,不仅没必要,而且很危险!“乖巧儿”“熊孩子”原来犯了同样的错-信息快讯网

这可能是不少父母都会遇到的胸闷事:到幼儿园接孩子放学的时候,甜甜的妈妈发现,孩子手臂上多了一排深深的牙印。一看便知,肯定是被别的孩子咬伤了。

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按照张明红的看法,父母对于这些“纠纷”的正确处置,都是对孩子极好的教育,这样的机会应该要把握住。

比如,在这一案例中,甜甜妈妈在向孩子了解事情的缘由后,完全可以先安慰一下甜甜,对女儿在幼儿园的遭遇表示同情。这相当于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你的,在情感上支持你。然后,家长可以把处理问题的方式抛给孩子:你认为妈妈应该怎么做?

或许,甜甜此时的回答是这样的:既然我的手上被咬了一口,那咬我的那个人也该被咬一口才对。

“一报还一报”的方式被不少幼儿视为是一种公平的处事方法。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先认同孩子的看法,并继而将问题引向深入。比如,甜甜妈可以告诉孩子:目前的情况是,你已经被别的小朋友咬了一口,妈妈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去复仇,咬别人一口,但别的小朋友家长知道后也会报仇,来咬妈妈一口。这样的话,妈妈就会受伤,或许血流不止,你觉得这种情况可以接受吗?

可以预想,孩子此时会犹豫,可能会因妈妈被咬的后果而感到一丝害怕。这时候,甜甜妈就可以给孩子另一个处理问题的方式:在老师的调解下,找到咬人的同学,让对方赔礼道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长也要告诉孩子,如果对方道歉了,我们就应该选择原谅。”张明红说,孩子在幼儿园甚至以后的学校生活中,还会遭遇很多类似的事情。而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小意外,家长应引导孩子认识到,没有一个人是不会犯错的,尤其很多时候对方是无心之过,当对方真诚道歉时,我们要懂得宽容,学会原谅。

“当孩子遇到具体问题或者感到很委屈的时候,家长应该试着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但绝不能像孩子一样处理问题。”谈及这一案例时,张明红专门提及,每个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有时候,年幼的孩子对所遭遇的意外伤害事件的口头陈述,或许只是事情的一个部分,并不是事实的全部。因此,家长不必先入为主地加以引导,而应和老师及时沟通,了解更多的情况。

但还有一些时候,若家长确实观察到了孩子遭遇来自同伴的具有攻击性的行为,那就应该第一时间介入,要求老师一起及时干预、处置。

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干预行为的目标不只是平息孩子的激烈情绪,而是要在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后,提供若干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让涉事的孩子们自己对选择何种方法达成一致。这样的干预才是有效的,才能让孩子提升同伴交往能力。

培养 “太懂事”的孩子,不仅没必要,而且很危险!“乖巧儿”“熊孩子”原来犯了同样的错-信息快讯网

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与其事后斥责不如事先教育

由于每个孩子遇到的情况都不相同,所以针对上述案例的应对之法也只是提供借鉴。家长们需要明确的是:要结合具体的事例,把一些待人处事的正确方式教给孩子,让孩子懂得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些规则。

毕竟,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建立的第一个人际关系。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承担的重要责任。在孩子的养成过程中,除了要懂得抓住时机,把一些突发事件作为教育孩子的契机外,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尤为重要。

按照张明红的观察,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公共场合表现出行为不当或顽劣的情况,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很有关系的。

举个例子。在有些家庭,一旦家里来了几位客人,有的孩子会表现得爱理不理,要么不和客人打招呼,要么很不情愿地回答客人的提问。当然,还有的孩子呈现的举止正相反,会表现得“人来疯”,过分热情或激动。尤其到用餐时,家里的客人围坐在一起,面对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台面,有的孩子整顿饭的时间都忙着用手转桌子玩,一刻不停歇,家长一旦出手阻止,孩子就哭闹不停……

“很多家长都习惯在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后严加斥责,但即便如此,有时也难以控制局面。”张明红说,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事先教导而非事后教导。

培养 “太懂事”的孩子,不仅没必要,而且很危险!“乖巧儿”“熊孩子”原来犯了同样的错-信息快讯网

其实,无论是家里来客人,还是和长辈亲朋一起聚餐,这些事情在发生前,父母一般都知道,且有所安排。所以,要让孩子能够从容应对这些人际交往的场合,比较推荐的方式是,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父母就要把如何招待来客、与客人打招呼,以及和亲朋在一起的就餐礼仪等必要的知识告诉孩子,让孩子早有心理准备。而为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对于一些明确说“不”的行为,哪怕遭遇孩子的长久哭闹,父母也一定要坚持,不能妥协。毕竟,比起空讲道理,真实的环境是更好的教育场所,抓住生活中随机发生的小事,明确处事规则,孩子自然就可以逐渐明断是非,建立起自己的处事原则。

当然,除了事先沟通,事后的反馈也十分重要。当孩子最初介入一些有成年人参与的社交场所时,总会有一些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父母不妨针对孩子的综合表现,先对其充分鼓励,大力表扬孩子得体的行为和举止,帮助孩子建立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自信。同时,对孩子身上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行为,父母也可以直接指出,“你今天还有一些地方,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然后耐心地指出有待改进的行为,让孩子以后有更好的表现。

张明红认为,在帮助孩子确立规则意识的同时,家庭教育还承载着另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帮助孩子确立自我意识。

现实生活中,对于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一事,很多年轻父母会显得无能为力,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告诉孩子,你这样的表现会让爸爸妈妈很没面子。你这样做,很多人会认为我们家里的家教不够好,会笑话我们家哦。”张明红给家长的建议是,对幼儿的教导要拿捏好分寸,既要顾全孩子的体面,不宜在公共场所打骂、伤了孩子的自尊,同时也要通过对孩子的教导,帮助其建立自我意识,要让孩子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实,这些年,一些走入公共视线的“熊孩子”之所以频频惹祸、惹来众怒,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建立自我意识,而这和父母的管教不利是分不开的。有句话说,“熊孩子”的背后都有“熊父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有些孩子的父母,本身就自我意识薄弱,平时无法较好地处理和他人的关系。比如,有的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大吵大闹,还有的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有意无意地破坏社会秩序,这些不当的行为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孩子。

可以说,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良好家庭氛围的养成,是对为人父母者的考验。让孩子尽早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父母要做的不是时时当“保护伞”,替孩子出头解决问题,而是要让孩子通过和外界接触,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中自主掌握社会的处事规则,在与他人合作中懂得协同、分享的意义,并逐步培养自己的自制力。

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会有一种自觉:在教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前,自己要先学会怎样做人。

作者:樊丽萍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马伊琍很后悔“让孩子太懂事”?当你知道“懂事”背后的真相,还敢教孩子“懂事”吗?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在工作的路上,竟能有这样的奇遇人生
从不担心AI翻译会抢了学生的饭碗!这所培养翻译的大学与科大讯飞成立实验室深度探索人机耦合
孩子们心目中的创世神话什么样?这个展览告诉你!
严肃科普:为什么男孩子尿尿只要21秒,40岁以上的叔叔却要花更长时间?
“熊孩子”的励志,原来是被无人机惊吓的坠崖……这些灵动画面背后隐藏着拍摄者的残忍!
"考研励志帝"张雪峰在衡水中学的演讲火了,孩子不想学习时,就带他去这四个地方看看
顶级医学期刊:你给孩子买的所有非处方咳嗽感冒药都没用
失败失意的“暗色写作”,这样的套路只会让读者失去信任
厦大学者:“一本书”的大学培养不出一流人才,特别不理解北大清华的本科教育仍以就业为导向
文汇记忆 | 97年前什么样的愚蠢决定,让陈寅恪写下“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当京剧遇到书画,会迸发怎样的火花
追风的勇气 ——读《椰壳碗外的人生》
“哭声免疫训练法”“多媒体婴儿”……这些曾风靡一时的“科学育儿法”却是在害孩子,你也在用吗?
【云间漫谈】松江山水有怎样的江南脉动(二)
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她的TED演讲告诉大人们要向孩子学习
可变色可发光可变形,这样的“科技旗袍”你见过吗
教育孩子的12条法则:倾听孩子的声音,永远让他们看到希望
这所中国大学培养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元勋!
第二家“孤独咖啡馆”挂牌,关爱自闭症孩子有了软件创新领导者助力
特写:培养两国友谊的薪火传人——记习近平主席出席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图卡学园启用仪式
为何现在的孩子在情绪上无法学习?美国心理治疗师撰文:是父母将大脑“改”错了方向!
面对沙尘暴一样的文字,更需要让思考和写作慢下来
文汇早读 | 面对沙尘暴一样的文字,更需要让思考和写作慢下来
这位上海名媛穿着睡衣私奔,培养了五个名满天下的子女
上海出新规加强研究生培养:市级层面不再开展硕士论文双盲抽检,论文质量控制重心前移,监管重心后移
爸爸花超千元放烟花“庆祝”儿子考7分,网友:这样的爸爸请给我来一打
欧盟联军来了?!将自行研发武器、培养间谍,强调无意与北约争锋
另一群被迫懂事的“留守儿童”——医二代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