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4路公交撞柱事故未解谜团:司机为何不避让?
图说:44路公交车撞柱事故造成2人身亡 图片来源网络
车辆出现明显偏移,驾驶员为何不减速、修正方向,撞击立柱前为何无任何避险动作?
44路公交车事故再调查
6月10日,一辆44路公交车撞上延安路高架立柱,造成2死多伤。事故原因日前查明,驾驶员沈志林未安全掌控车辆的行为被认定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沈志林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但一些谜团尚未得到解答:沈志林在撞击前为何没有做出任何避险动作?他患有高血压、心动过速,是否影响驾驶?如果按照医学鉴定所说,沈志林驾车时没有发病,那他撞向立柱的行为怎么解释?
自身疾病对驾驶没影响
经鉴定,涉事公交车在发生事发前的时速为40—43公里。据道路线形状态鉴定报告证实,事发地延安西路的道路线形向右偏转,内弧度为0.1396,与高架立柱所成夹角约为8度。
据车辆检验鉴定报告证实,事故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正常,故排除因车辆机械故障而导致事故发生;据对驾驶员血液、尿液检验鉴定报告证实,沈志林排除因酒驾、毒驾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据对驾驶员自身疾病进行法医学鉴定证实,根据现有材料,目前可排除沈志林因自身疾病对其机动车驾驶能力的影响;据监控视频及目击证人证言证实,事发时公交车前方无行人或非机动车横过道路,且事发时驾驶员身边无人,故排除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
在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中,本起事故原因系沈志林驾车遇道路向右偏转的情况下,未安全掌握车辆及时修正行驶路线,致车辆偏离道路而引发。在事故的责任认定中,沈志林未安全掌控车辆的行为被认定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难理解司机事发时表现
在“6·10”事故中,陈女士最终因脏器破裂导致死亡。
陈女士家属看过公交车内外部的监控画面后质疑,沈志林在撞击前为何没有做出任何避险动作?如果按照医学鉴定所说,司机开车的时候没有发病,那他撞向立柱的行为该怎么解释?他的动机是什么?
陈女士哥哥说:“我们拿到了所有有关部门出具的报告,并且看了相关的所有影像资料,车辆出现明显偏移后,司机应该减速并修正方向,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却向左接连撞上了人行道、护栏、信号灯和立柱。从影像资料中可以明显看到,我妹妹有一个很明显的抓扶栏动作,并且她还来得及张望,最后一下猛烈撞击后,她才表情痛苦地瘫倒。如果乘客都来得及反应的话,为什么司机不能够及时采取任何措施,我们在影像资料上看到,司机始终是同一个姿势,从始至终没有任何变化,既没有睡着或者醒过来,或者条件反射打方向盘,从车辆出现偏移到撞上立柱,司机没有任何反应,这是我们家属始终不能理解的。”
陈女士家属认为,沈志林的健康状况是一个安全隐患。他们手上有一份沈志林2014年的体检报告,报告显示,沈志林患有高血压、心动过速。此外,在沈志林2015年6月10日入院检查报告中,有一条“脑部CT显示,两侧脑室旁多发缺血性梗塞灶”。他们认为,这说明沈志林之前有腔梗史。腔梗是脑梗的早期,严重的话,就会变成脑梗。
飞来横祸给陈女士的家庭带来重创。陈女士哥哥说:“妹妹只有44岁,是家中的顶梁柱,去年12月她注册了一家公司开始创业之路,妹夫没有其他工作,也在全力协助妹妹忙公司的事。今年初,公司刚有点起色。前几个月,我和妻子先后辞职,准备一起帮妹妹大干一场。没想到,妹妹突然走了,公司业务我们都不熟悉,只好退了租的办公室。”
陈女士嫂嫂说:“父亲母亲都80岁了,噩耗传来,两名老人受不了刺激,送到市六院抢救,还发了病危通知。父亲因为这件事情受了很大打击,突发脑梗,之后大小便失禁,躺在床上不能翻身,生活不能自理。母亲患有严重哮喘,每天都要吸氧。至今,两名老人情绪仍然非常不稳定。两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请一个有耐心的护工,但现在市场上好护工很难找。妹妹的儿子今年5岁,我们至今都不敢告诉他事情,孩子每天都哭着问爸爸,妈妈在哪里?孩子还很小,我们不知道怎样让他接受失去妈妈的现实,急需一名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帮助。”
还原沈志林
公交驾龄十余年 身体一直不大好
昨天,在位于龙华西路龙恒路的44路终点站,车队陈队长表示,沈志林今年57岁,有10余年公交驾龄,未发生过重大事故。“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关键时刻他没做出任何避险动作,原因只有问他自己。事故发生至今,老沈一直躺在医院里,没法说话。”
据了解,出事前一天,沈志林在休年假。出事当天,他一早出车,并无异常。
据几名44路公交司机介绍,沈志林是老司机了,天天开这条线路,驾驶技术、对路面情况的判断、对路线的熟悉程度肯定没有问题。大家都知道沈志林身体一直不大好,有高血压和心动过速,但之前从来没有因为病情耽误工作或出过事故。老沈为人厚道,生活简朴,无不良嗜好,不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