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考古,中华文明五千年连续发展最佳例证——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贺云翱

2018-12-23信息快讯网

都城考古,中华文明五千年连续发展最佳例证——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贺云翱-信息快讯网

:都城考古和其他类型的考古工作相比,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贺云翱: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规模大。都城考古的发掘体量基本都在几十平方公里以上,第二,发掘时间长。由于遗址规模大和人类活动的密集,很多都城遗址都有复杂或多个时代地层遗迹的掩埋叠压,一般没有三五十年或更长时间很难做完,像类似于殷墟这样的重要遗址,上百年乃至数百年后可能仍在发掘。第三,内涵深广,价值重大。我国古代的都城是国家甚至于一度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营造过程汇聚了全国的智慧,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蕴含着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第四,科技含量高,往往涉及包括环境、遥感、实验室考古及城市科学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第五,考古工作与现代城市开发及民生密切相关,挑战大、保护责任大、利用空间广泛。

:有人说,与近年来海昏侯墓、张献忠沉船等考古现场,出土文物瞬间在社会上引起的爆炸性反响不同,古都城的考古往往周期较长,性价比不高。对此,您怎么看?都城考古有什么意义?

贺云翱:与单个墓葬或者文物点的考古不同,都城考古涉及国家文明发展历史的根本问题,毫无疑问具有社会整体价值,有着更宽广的意义。我相信,随着我们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相比金银财宝,大众会去关注“我们的民族根基”  “文化家园”“文明的来龙去脉”等有着世界性意义和持久文化吸引力与生命力的问题,对都城考古的关注度会超过对个别墓葬文物发现的关注。当然,就都城考古而言,这也是两个互相有联系的领域。

都城是每一文明共同体的文明特质及其文化发展高度集中的代表。翻开我国的考古学实践史,殷商都城遗址“殷墟”的发现,可谓  “开篇之作”。之后,都城考古一直处于“至高位置”。通过研究历代都城的总体布局、规划思想、各个功能区的布局和名称及其文化构成等方面的情况,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中华文明的发展足迹。离开都城考古,我们就无法深刻认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发展、多样性共生、异空间互动、跨民族创造等文明特质及其运动机理和“敬天法祖”“工商食官”“重人伦”“重礼制”“重社稷”及“重传承”等文化特征的实体性建构过程和具体的时空表达。此外,都城考古成果不仅为古都城遗址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还能够使当代人从中获得无限的创造性启迪,并为现代城市科学发展提供动力。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包括良渚遗址在内的都城文明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都城考古发现走向世界。

:明中都作为一座罢建的废都,对它进行考古研究有何意义?

贺云翱:明中都的营造处于历史上这样一个时代——明朝早期从洪武到永乐,三朝先后出现了三座建造背景并不相同的都城,且三个都城关系紧密,互动频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所以,对明中都进行考古发掘,有如下意义:明中都见证了明早期重要历史,以及相应的国家都城建设的决策过程;反映了明早期都城建造理念、规制、营造水平,并有助于研究其中若干营建思想对南京城、北京城的影响;作为淮河文化的结晶,也是淮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见证,毕竟如今在淮河流域,作为具有国家地位的都城遗迹留存并不多。

除此之外,明中都虽未正式使用,但它和明代早期的许多历史人物如朱元璋、朱标、朱棣以及很多建文帝的“皇亲国戚”有关,明中都考古有助于研究这部分重要人物。

:有种说法称明中都“规制之盛,实冠天下”,说它是南京都城、北京都城的蓝本。在您看来,明中都在我国古都城营造史中究竟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的营造水准真的超越了之后的都城吗?

贺云翱:根据史料记载和实物证明,明中都的建设水准非常高。从建造理念、营造水平上看,明中都超越了之前的都城。目前来看,明中都午门精美的石雕技艺,以及宫殿所用的蟠龙石础等,这些都是南京、北京所没有的,这方面明中都更加出色。但是,要讲明中都在营造水平上全面超越南京或者北京,以及它在哪些方面对明代南京和北京都城有所影响,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掘资料来证明。我很期待明中都的考古工作,它能揭开更多的历史未解之谜。

作者:本报记者 赵征南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块85年后再发掘的千年墓地 或将揭开西周时卫国都城之谜
未来考古学家或许会认为:鸡才是世纪赢家
经济日报邀你乘坐时光列车,见证40年发展变迁!
艾利森《注定一战?》中文版上市:中美不战,需去改变历史弧线
国足参加亚洲杯的历史中,来自上海球队的这些名字你还记得吗?
诸暨百亿创投资本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视点 | 浦东巨变,一曲震撼世界文明史的交响曲
风雨无阻,中国经济稳中有进——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一)
火箭裁掉中锋周琦,回国或继续留美将直接决定未来发展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国人用电变化见证国家飞速发展
我在水务大厦聆听总书记讲话 | 一组组具体数字,一幅幅历史画面,令人心潮澎湃
去而复归的历史悠久的虫声,才是对生态环境建设成功的权威的宣告 | 陈炳元
我在上海历史风貌区聆听总书记讲话 | 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留住上海城市的记忆
中国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南京花” 与恐龙同龄
36年,南京路上小推车长成了180米迷彩棚
“流动的书香有魔力!”依依不舍中,思南书局快闪店告别南京东路
明中都中轴线秘密正在揭开
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回国后吃饭还要奶奶喂,光有钞票砸不出精英!
中国学界直接面对马恩经典,国内首次影印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把握发展新机遇 谱写发展新篇章——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日本天皇任内最后一次生日:勿忘二战,准确传递历史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诸暨:从“临杭”到“融杭”,“西子”与“西湖”邂逅共推高质量发展
这家在沪创立的中管金融机构同市政府签署协议谋求更大发展,李强应勇会见
“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蔡英文声望急剧下降再创历史新低
党的政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这些重要事项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
俄罗斯47座机场用历史文化名人重新命名,在俄飞行一圈可完成一次文化历史的朝圣
金耀基:大学推动中国现代文明秩序,有了“真”,不能丢善和美
上海有这样一幢包罗万象的“老房子”,经历了65年的历史,一代代文学人为之添砖加瓦
注意!外滩、南京东路步行街、小陆家嘴等区域没有跨年迎新活动
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文明冲突”
上海考古从哪里出发?金山区博物馆的这个特展告诉你答案
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院成立 5位院士担任院长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从“千万工程”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和世界回响
首都城南,有只“金凤凰”
秦汉都城考古获重要发现——考古发掘“锁定”雍王章邯的都城“废丘”!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