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迎来“金融管家”

2015-07-30信息快讯网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集团融资成本——充当企业内部“金融管家”角色的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正在上海自贸区落地开花。作为首家注册并经营在自贸区的财务公司,外高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昨天正式在外高桥片区开业,将对接自贸区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创新措施,探索境内外金融市场的联动。

畅通境内外资金融通渠道

“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非银行金融公司,其中区内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可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这是银监会支持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一大创新举措。早在自贸区挂牌之初,外高桥集团就启动了财务公司的筹建,并于去年12月16日获得银监会批准筹建的批复,成为第一家在自贸试验区注册并经营的集团财务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5亿元,由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最新数据显示,自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至今年上半年,外高桥集团共完成跨境直贷金额34.26亿元,完成自由贸易(FT)账户人民币贷款57.07亿元,这些相对低成本的资金都将用于自贸区外高桥片区的开发建设和功能平台的运营。

眼下,外高桥集团正经历着由“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由“在岸贸易”为主向“在岸贸易+离岸贸易”、由“贸易功能”为主向“贸易功能+投资功能+金融功能”的多重转变。在这些新趋势下,只有熟悉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优势打通境内外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才能实现接轨国际、功能创新、培育全球竞争力。

“在参与全球国际竞争中,通过设立集团财务公司,有利于集团更合理地配置集团内外资源,畅通境内外资金融通渠道,更好地融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做强核心主业。”外高桥集团副总经理姚忠表示。

对接自贸区新一轮金改

外高桥财务公司总经理黄丹表示,立足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财务公司将在原有外高桥集团资金池的基础上,通过集中运营、管理和结算,为集团搭建符合企业特点的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和资金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整个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本运作水平,从而更好地提升功能创新和服务能力,对接新一轮金融改革。

“作为企业内部的金融管家,我们目前主要将聚焦资金集约化管理,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个性化地满足各个集团成员单位的需求。”黄丹说,今后借助“一行三会”对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支持,财务公司可以加大力度探索产业与金融的结合,适时开展供应链融资、消费信贷、融资租赁、外汇等金融服务,落实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跨境人民币借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等创新措施。

据悉,今年1月至5月外高桥保税区的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业务规模逐月攀升,境外投资发展势头迅猛,完成境外投资额201.9亿美元,增长35.4倍;跨境人民币结算额2683.5亿美元,增长235.4%;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收支总额874.9亿美元,增长4.7%。目前,除了外高桥集团财务公司之外,注册地并非在区内的申能集团财务公司、上海电气财务公司也已悄然落地,开展业务运营。

在业内专家看来,大型企业集团纷纷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财务公司,将探索适合自贸区运作的资金管理模式,优化投融资能力,筹措低成本资金,为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自贸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