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小巴"火过16号线短驳公交 主管部门:愿促成合作
图说:在16号线鹤沙航城站早高峰期间,互联网拼车小巴十分受白领青睐。
更多16号线地铁进站大排长队报道请戳这里
日前,率先报道《16号线公交短驳持续遇冷 “拼车大巴”为何反受追捧》,引发各方热议。今天(12日),交通规划专家向记者坦言,票价7元的“拼车小巴”之所以火过2元的公交,主要还是因为“其以服务性为本的运营模式”;而交通主管部门则透露,行业管理部门正在研究此类运营模式,不排除未来可以促成公交企业与他们合作。
网友之惑:短驳公交为何非得走沪南路?
在此前的实地探访中,记者曾发现,与公交短驳车不同的是,拼车小巴行驶线路大多数情况根据实际路况,如沪南公路段早高峰期间较为拥堵,小巴会选择走龙东大道在外环高架绕行一段。虽然行驶里程增加,但与从另一边全程走沪南公路的公交短驳相比,反而节约了时间,甚至出现了当小巴到站后,公交刚驶出沪南公路拥堵区的情况。
“从鹤沙航城到张江有很多路可选,为什么'民间小巴'能只走最快的,不介意绕路,只为保障准点和时间,而公交公司开出的短驳线路却做不到呢?”对于这一情况,不少网友表示“无法理解”。
有网友告诉记者,事实上,此前16号线多个站点就曾开行过全程沪南路的公交接驳车,随后不久就因客流极低宣告失败,“上次失败后就有很多网友提出不能再走极度拥堵的沪南路,但这次短驳车还是走沪南路,令人无力吐槽。”
“和'拼车巴士'不同,公交线路的调整牵扯到多部门的协调。”对于网友的这一疑惑,交通规划专家、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汤宇卿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在汤宇卿看来,除了灵活变动行驶线路不易实现外,现阶段短驳公交“堵在”沪南路上的现状,要想迅速破解,亦十分不易,“沪南公路自身宽度有限,现有条件下开辟公交专用道并不现实。”
专家支招:互联网小巴可否纳入公交系统
“轨交在规划时应切实考虑周边居民的出行要求。”对于类似“拼车巴士”这样的互联网小巴受到青睐,交通规划专家坦言并不意外。
“互联网小巴的出现客观上是承接了市民的出行需求,弥补了鹤沙航城周边公交与轨交的不足。”在汤宇卿眼里,“拼车巴士”以服务性为本的运营模式是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但汤宇卿也强调,客观上这类新生事物在合法性与安全性上仍有不足,“一旦发生事故乘客的维权在法律上也是空白,但这是未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趋势。”
也因此,汤宇卿建议,可以参考国外成熟的经验,“将互联网小巴的运营纳入公交系统,弥补公交系统的同时也切实提高了城市公交系统的灵活度。”
“对于这类巴士,车辆和司机都必须有资质。”对此,交通主管部门这样回应记者。
主管部门强调,由于事关乘客安全,非运营车辆绝不允许参与运营,对没有资质的车辆也会予以查处。但主管部门也透露,目前行业管理部门也在研究此类运营模式,鼓励公交企业创新管理,参与运营,“我们可以促成公交企业与他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