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

2019-04-04信息快讯网

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信息快讯网

日前,北京国际电影节主题海报发布,一时全网震惊一片哗然:

“打印店小弟十分钟作品”

“此图寓意为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

“哇,你看这棵树,好像一棵西兰花啊”。

这不是第一次由中国大陆承办的电影节海报遭到吐槽了。

去年,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的海报和金马奖海报的一张对比图被顶上了热搜。

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信息快讯网

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信息快讯网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再来看看颁奖现场背景板对比图,伤害也许更大。

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信息快讯网

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信息快讯网

你确定上面那个,不是乡镇企业家表彰大会的现场吗?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教育家蔡元培更是致力于在中国推行“美育”:“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美的对象,何以能陶养感情?因为他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信息快讯网

▲艺术家徐冰

中央美院教授、艺术家徐冰曾在文章《关于现代艺术及教育的一封信》中指出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留住了传统,但传统与新型社会形态需求的关系,并没有解决。”

“中国式审美”究竟为何产生?中国艺术的未来之路又该如何?

这篇文章节选自徐冰《我的真文字》艺术随笔集,一起来看看徐冰的见解。

学生直到毕业也没把艺术是怎么回事搞清楚

目前东西方艺术教育都存在各自的问题,看上去问题的表现形式很不同,可究其原因是相同的:都是由学院体系认识上的程式化导致的。

由于教学的要求,必须是摸得着和可量化的东西,“技法、形式”容易说清楚,而艺术的核心部分却是难以量化的。所以,学院最容易陷入孤立地研究艺术形式和手法的教条中,把艺术研究局限在量化的形式、材料中,导致了从根本上抓不到艺术的核心问题。

谈到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的长处和短处,利弊是交织在一起的。比如说,我们的艺术教育与传统没有明显的断裂,这是长处。留住了传统,但传统与新型社会形态需求的关系,并没有解决。

学生的学习有相对较明确的标准和根据,但这套成熟的体系,过多偏重技能的传授。学生毕业时,能够掌握艺术技能,这是必须的,也是我们的长项。但以我个人的经验和遍布在世界各地毕业生的表现,我感到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直到毕业,也没有把艺术的道理、艺术是怎么回事搞清楚。

具体说就是:身为一个艺术家,在世界上是干什么的,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更具体地说则是:他与社会构成一种怎样的交换链的关系?

在美术学院有先生讲艺术史论,另外一部分先生教技巧,但我总感觉缺少一个中间的部分。没有人讲两者的关系和其中的道理。一个学生如果弄懂了这个道理,他在什么环境、做什么工作都没问题。

我曾写过一封《给年轻艺术家的信》,在纽约很多人喜欢,并被发表出来。

我说:我有时想,我有房子住,有工作室用,有饭吃,是用什么换来的呢?美术馆,收藏家愿意用高价买我的作品,他们买走的是什么?作品本身只是一堆材料,值那么多钱吗?是由于精工细作的技术吗?比我在制作上讲究的艺术家很多。

其实,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那些有才能的艺术家、对其所处时代的敏感,对当下文化及环境高出常人的认识,而且,对旧有的艺术,从方法论上进行改造,并用“艺术的方式”提示出来。这是人类需要的,所以才构成了可出售的价值,才能形成交换链。

所以说,好的艺术家、设计家是思想型的人,又是善于将思想转化为艺术语言的人,而什么是这类人的基础呢?

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信息快讯网

▲徐冰作品 《背后的故事》

一直以来,我们对艺术基础的认识是偏执的,重视绘画基础,而不重视思维能力的基础;不考虑作为需要面对未来的艺术家所应具备的条件。大量的时间用在适合古代画家需要的素描训练上。

我们培养一个艺术家,花在素描上的时间是惊人的。而在这样大量的时间内,全部过程只解决了一个技术的事情——学会了把三维的对象画到二维的平面上,看起来还是三维的。

素描的目的,不只是为学习描绘本身。以素描作为基本载体,可以分解出很多不仅与绘画技能有关,并与整体艺术思维有关的一系列专门课题。通过训练培养一个人看事物的能力,从没有(一张白纸)到完成工作的能力,建立和培养有创意的思维线索和实现的能力,从一个粗糙的不能干的人,变为一个精致的能干的人。

“纯美术”会愈发小众,“大美术”是显而易见的趋势

现代艺术教育,必然涉及“大美术”这个概念,“大美术”是显而易见的趋势。它应该是包括与美术有关的设计、服装、广告、建筑等专业的整体美术概念。从“纯美术”到“大美术”这条弧线的延长线,就是未来美术与周边生活的关系。

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信息快讯网

▲第53届金马奖的主视觉海报,由黄海操刀,以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为主体,海报中央的少年手拿手电筒照向天空,代表着“电影之光”,寓意照亮电影的未来。

我甚至认为:在将来,“美术”这个概念是没有实质意义的,他被“大美术”稀释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纯美术将成为一种真正的传统艺术,像古典剧种一样被保留着。当然有人还在做,并继续对它进行现代化的尝试。但这部分绝对不是未来新型美术的主要部分。

未来学院的主要任务,一定是要培养具有开阔的创造性视野的人,有极强适应性的,能进入社会各种工作结构和领域的人,具有极强的预感力和懂得如何发挥才能的人,这包括创意—— 对人类思维具有启发性的价值;实现的能力—— 知识的广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精湛的技能。

美术的发展最终会还原于它起源时的职能,它不是因为“美术职业”,而是为人类生活所需的创造而产生的。创造这个基本动力,是艺术的核心,也是人类所有学科的核心。由于分工,在实用艺术之后,纯艺术又被分化出来,成为一部分人对视觉表达的实验性活动。而随着实验的深入,它在领域发展的同时,又在做着领域自身瓦解的工作。现代社会和现代艺术的出现,使这个瓦解的速度变得更快。

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信息快讯网

▲最新一期《新周刊》聚焦中国的“低美感社会”

从历史上看,实验艺术与实用艺术,一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到今天,由于商业广告、传媒的发达和直接的经济目的,实用艺术领域集中了更多的资金、更多具有智慧的人。它更广泛、直接地影响人的思想和生活,当然也就更能体现这个时代的品味与追求。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是对有价值的艺术的要求。

可以说今天的实用艺术,自身挟带着现代艺术价值核心的因素,并且是自然而然,又是活生生的。画廊里的实验艺术与之相比较,显得枯燥而落后。我设想,将来人看今天,什么东西更能代表这个时代?有可能是虚拟影像、传媒方式、广告时装等领域的成果,而不一定是实验艺术。将来的人是不理会实验艺术和实用艺术有什么区别的,什么东西更能说明那个时代,他们就更看重什么。

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信息快讯网

▲《蜻蜓之眼》是徐冰首次执导的剧情电影,片长81分钟,被称为是“影史上没有过的电影”。徐冰感兴趣的是,寻找一种与当代文明发展相匹配的工作方法。

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它的改变,必须是在一种新的、有效的思想方法及新的文明方式基础上发生的。这种新的文明方式,并非西方现代的,也非东方传统的,是前所未有的(因为中国的问题和情形是前所未有的),并且是对人类的未来方式,具有启示性和方法论价值的(大国的复兴与小国的经济起飞有根本的不同,小国的经济可以由周格局的改变被带动,或是找到了新的自然资源而改变)。

中国艺术的最终价值,是建立在这种新文明方式对世界的价值基础上的。艺术价值,实际是指它背后思想的价值,以及新思想所带出的新艺术方法的价值,这两者互为因果,构成艺术的价值。

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信息快讯网

▲徐冰作品 天书

谈“中国的现代性”,先要讨论什么是现代性,我认为,它是现代人所代表的人类文明的最高方式,是对人类生活提升有作用的现实思想。中国的现代性最终同样要达到的是“现代性”,这也是世界现代性的一部分。这个问题的定语,不是“中国的……”而应该是“怎样用中国的方式获得”这个“现代性”。

作品是否具有现代性,不是样式上的事情,也不是打不打中国牌的问题。关键是看你怎么用自己的特殊条件来工作。中国文化中有好东西,也有不好的,要看你用哪一部分,怎么用。

我新近的作品《地书》,看上去是超地域的、当代的、新科技的。参与的是西方最前沿的展览。但我知道,其核心的灵感来自于中国象形文字的传统,中国人最能阅读图形,我有这个传统,才对象形符号(现代标识)这事敏感。你说这是在打“中国牌”或不是?你说它是“中国现代”的,还是“现代”的?

徐冰:中国的艺术教育花大量时间练素描,学生直到毕业,也不清楚艺术是怎么回事-信息快讯网

▲《地书》是徐冰自2003年起持续进行的一个艺术项目,他以搜集来的公共标识为单位编纂一本书,不管读者是何种文化背景或教育程度,只要他是卷入当代生活中的人,都可以释读。

我相信中国文化中优秀的、智慧的、带有独特方式的东西,不使用是不行的。不给自己任何既定概念的限制和文化范围的限制,把我们的局限性转化为有用的东西。

也许百年前属于“保守”的东西,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就变成需要的东西,就变为当代的思想。这是我理解的当代与传统的转化关系。如何把我们的整个民族的经验和“局限性”使用好、转化好,这是一个课题,这个功课做好了,我们就有好多的东西可以使用。



作者:徐冰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来源:活字文化

鲁迅没说过“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埃及驻华使馆血案第一时间告破,促成埃及承认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李进:把中国的临床研究推向世界
中国的文明观,让世界看见 ——习近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五周年
“祖国的召唤就是我的方向”(爱国情 奋斗者)
慕夏经典回顾展中国首展落子上海
青年学人用学术话语讲述中国故事
文汇时评 | 有了艺术这道高光,“上海购物”未来丰富可期
上海已成为国外养老服务经验登陆中国第一站:“推广认知症服务,上海成长速度快过日本”
从十个方面看建设教育强国
【中国那些事儿】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分享的这些“大智慧” 你都get到了吗?
中国馆:“会呼吸”的绿色建筑(北京世园会风采)
百万特斯拉被涂鸦,老爸却在一旁鼓励,这样的“赏识教育”你支持吗?
建平临港小学正式揭牌 临港优质教育资源再升级
教育,因你而不凡 !2018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揭晓
草长莺飞时节,一场当代艺术展在乌镇开幕了
今天的商学院要被“消灭”?教育部又要推出新商科了!
“2019城市文化客厅”启动,因为艺术,商场、机场、车站都有了灵魂的香气
申城:“文化盛宴”进商圈,随处邂逅艺术美
艺术的创造与毁灭息息相连
市花白玉兰有了新品种,有望种植更多景观大道和主题园
一图读懂《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
【网络中国节·清明】倡导文明祭祀 让清明更文明
关于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遴选结果的公示
中国拒绝“洋垃圾”一年后,日美欧废塑料只能“流浪地球”
让论文抄袭无所遁形!教育部拟拨款800万元,抽检6000篇博士学位论文
俞立中:如何化解“家长焦虑”?教育改革须由上而下
全球约一半帕金森病患者在中国,上海推出全国首份城市帕金森病诊疗地图
地铁角传出《空山鸟语》,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与市民共享艺术春天
新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的前世今生,这套42册文献丛刊里藏着线索
“中国环球飞行第一人”张博美国芝加哥再启航
大众“流量”最多的地铁站响起优美民乐,老牌音乐节与市民共享美好艺术春天
当今我们需要怎样的劳动教育?复旦附中副校长:体验大汗淋漓、感受创新甘苦
潜入深海蛟龙舞(新中国的“第一”70年)
辉煌起点 星耀酒泉(新中国的“第一”70年)
慎终追远敬畏生命,让死亡教育成为“人生必修课”
“韩国金球奖”百想艺术大赏提名揭晓,《燃烧》领跑,韩国影史票房第一未入选最佳影片
这些神秘的艺术赞助人,不动声色地推动了一场场艺术风潮
假如没有赞助人,这些艺术大家还是我们熟知的模样吗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