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出击就有赢的机会
1998年,廖专从湖南考入海军军医大学临床七年制专业,2003年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时,同级的大多数男生都选择外科专业,廖专却怀着对消化内科学的浓厚兴趣,战战兢兢地敲开李兆申主任办公室的门。他从此成了李主任的学生。“做一名医师,做一番事业,兴趣第一,厚德为重,做人为先。”老师的这一教诲,成为他做人行医的准则。
慢性胰腺炎(CP,chronic pancreatitis)是一种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长期腹痛,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胰腺癌,是全世界的难治性疾病。在李兆申的带领下,廖专带领团队开展两次全国范围调查,发现我国CP患者胰管结石比例高达76%,虽已开展内镜治疗,但是成功率低。
为攻克这一难题,廖专先后赴德国和印度学习胰管结石的体外震波碎石术。其中2008年在印度学习期间,有一次他们一行人离开首都新德里才几小时,当地就发生7起连环爆炸案。廖专紧急致电李兆申,劝老师从安全考虑,是否取消印度的行程。李兆申却坚持如期抵达,这一行动深深感染了他。军人,就是要有“战狼精神”勇往直前;医者,就是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如今,长海医院实施的ESWL(体外冲击波技术)累计开展6000余例次,碎石成功率达99%,结石清除率87%,疼痛缓解率95%,并发症发生率6.7%,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CP诊疗中心。
为优化ESWL的临床应用,廖专率领团队在国际首次提出胰管结石ESWL术后并发症分类分级标准,建立出血、穿孔、感染、胰腺炎和石街等并发症的定义和分度标准,并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发表于权威医学杂志。与此同时,拓展胰管结石ESWL治疗指证,创建胰腺囊肿合并结石、巨大阴性结石以及取石网篮嵌顿等疑难病种的治疗新方法,其中囊肿合并结石研究发表于美国胃肠内镜协会会刊,国际著名胰腺专家Mayday对此评价说:“胰管结石合并胰腺囊肿不再是ESWL的禁忌,ESWL已经成为CP内镜微创治疗的基石。”
▲每每谈起自己的成长成才道路,廖专总是对李兆申院士“私人定制”式的培养不胜感激。
找到正确的出击路径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胃癌已经成为全球第4大致死性癌症,每年有超过95万新发病例。我国是胃癌大国,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世界一半,而且80%以上的患者诊断初期便已是进展期。插入式常规胃镜检查带来的痛苦大大制约了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积极性、依从性,同时医疗资源的分配差异、内镜医师的缺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展胃镜普查的难度。
如何实现胃镜检查的易操作,无痛苦?在前期成功合作研制我国第一台胶囊内镜的基础上,廖专在李兆申院士的指导下,与团队合作,历经5年多,合作研制成功世界首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真正实现了“做胃镜,无痛苦”。2013年1月上市后迅速应用于近1000家单位,累计应用超过50余万例,并出口到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
为明确磁控胶囊胃镜的诊断价值,廖专率领团队设计并牵头全国7个中心、350例大样本研究,通过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常规胃镜作为诊断金标准,明确了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对胃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94.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95.7%患者倾向磁控胶囊,可作为胃病筛查和复查的新方法,同时首次采用胃癌患者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证实了磁控胶囊胃镜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通过对全国99家体检中心、3000余例无症状人群进行磁控胶囊胃镜胃癌等疾病筛查,明确了磁控胶囊胃镜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的胃癌筛查。为进一步改善胶囊胃镜的诊断效能,廖专率先提出“祛泡剂+祛粘液剂+清水”新准备方法,提高了胃内黏膜清晰度和可视度,并有效充盈胃黏膜,提高了胶囊胃镜检查成功率;他还率先提出精确磁控结合改变患者体位的操作新方法,提高了胶囊胃镜机器人检查完全率。
如今,二代胶囊的上市将提供更清晰的消化道图像,远程阅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帮助患者临床获益。廖专领衔的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研究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两次登上国际消化内镜权威杂志的封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Mark教授在撰写磁控胶囊内镜的综述中,大段引述他的研究并重点推荐;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杂志首次推荐中国原创性的研究;胶囊胃镜机器人应用于临床后获得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入选“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和“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网、科技日报等媒体高度关注,进行了深度报道。
志在巅峰,引爆“狼性”渴望
在磁控胶囊胃镜成功研制的基础上,廖专突破性开展新型功能胶囊的研发应用,成功研发治疗便秘的振动胶囊系统,于2016完成安全性与生物相容性检测,被批准用于动物与临床研究,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振动胶囊的安全有效性。该项目已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的特别审批程序。为了直观获取消化道温度、压力、图像及轨迹信息等数据,廖专牵头研制成功首个压力胶囊系统,可实现全方位获取胃肠道的生理参数,这一系统的实施有望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精确诊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作为一名研究型医师,廖专并不满足于单纯的临床研究,针对CP的发病机制难题,他探索明确了我国遗传性CP常见的突变基因,明确了基因突变的致病性;尤其是针对2015年《Nature Genetics》新报道的欧洲人群新CP易感因子CEL–HYB,牵头中国、日本和印度国际多中心研究,发现亚洲人群CEL-HYB新杂合等位基因,命名为CEL-HYB2a,并发现CP患者与健康对照无显著差异,提示CEL–HYB为人种特异疾病危险因子,研究结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消化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并附同期述评,受邀录制视频介绍,该研究的重要性在于精准医学时代,强调了人种差异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为实现研究的长期发展,在李兆申院士的指导下,他带领团队建立全国最大的CP临床信息库和大样本库,希望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方法,筛查发现中国特发性慢性胰腺炎患者特有的易感基因突变位点,确立我国汉族人群慢性胰腺炎基因突变的遗传方式以及临床特征,通过构建针对中国汉族人群的高频致病突变以及新易感基因突变小鼠模型,进一步阐明我国CP患者的发病机制,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模型,最终为CP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每每谈起自己的成长成才道路,廖专总是对李兆申院士“私人定制”式的培养不胜感激。如今,他已从导师手中接过传道受业的职责,躬身力行,为他的学生绘制出一幅幅医学蓝图。
名医简介:
廖专: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副院长兼消化内科副主任,上海市胰腺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委会慢性胰腺炎学组主委,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青委会副主委、胶囊内镜协作组副组长。
发表SCI论文103篇,其中以第一/通讯(含共同)发表SCI论文、综述和述评等72篇,累计被引用1210次。发表的研究被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SGE和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等20多部国际指南和共识意见采纳。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主编《Handbook ofCapsule Endoscopy》等专著4部;参与制定全国指南和共识意见16部;主持基金课题18项。
获上海市科委“青年启明星”、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博、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吴孟超青年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作者:钱阳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