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目标2025年跻身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之列
■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0%
■到2025年,申城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
■未来,上海将加快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场地设施,完善15分钟体育生活圈,逐步实现城市社区、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
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赵雯介绍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重点内容、主要特色及年内主要工作任务等相关情况。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上海将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
顶级赛事引领体育产业发展
目前,上海每年举办的国内外重要体育赛事达130余次,其中四成为国际体育赛事。在今年成功举办花滑世锦赛后,又一项全新的国际级赛事——国际滑联“上海杯”短道速滑及花样滑冰队列滑大奖赛将于明年春天正式落户申城。与此同时,上海还在积极争取申办2019年世界青年帆船锦标赛。这些国际赛事的举办,不仅大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激情与活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更使得申城市民通过欣赏高水平赛事,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
在打造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同时,上海将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在体育产业发展与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调整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用品与装备、体育培训与中介等业态健康、均衡发展。
在《实施意见》中,明确了2025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0%的发展目标。放大体育竞赛表演业的优势,发挥赛事的溢出效应,同时鼓励体育制造业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体育企业用好自贸区金融政策,建立体育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体育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高端体育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
发展体育产业重在“惠民生”
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其最终目的就是增强人民的体质。《实施意见》充分体现“惠民生”的定位,提出到2025年,申城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
未来,上海将加快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场地设施,完善15分钟体育生活圈,逐步实现城市社区、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科技、教育、会展、传媒等领域的融合。
会上还透露,在“十三五”规划中,已考虑在黄浦江浦东一侧建慢跑道,在有条件的路段增加自行车道,新建的郊野公园和中央绿地也要尽可能增加体育锻炼设施。通过新建体育设施和盘活现有资源,尽可能解决体育场地供需矛盾,并打造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管理和配置资源,让更多人享受体育运动。
文汇报记者 谷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