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

2019-10-26信息快讯网

十月秋凉添衣裳,欣欣然,前往松江美术馆。一路落叶纷纷,一路车轮滾滾,沿途感觉华亭湖的秋色,似乎因松江棉布展的举办多了些沉静;秋风拂面的泰晤士小镇,似乎也因松江布的乡土气息弥漫开去而令人亲近。

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信息快讯网

穿衣不忘织布人。一头系着当下,一头系着古代的松江布,牵动星转斗移的历史岁月。看到松江布,首先想起一个人一一我国棉纺织业始祖、同时也是松江棉布的开山鼻祖黄道婆。说到黄道婆能够立名传世,当感激最早记载黄道婆生平轶事的元代陶宗仪和王逢,没有他们的笔传,黄道婆其人其事则如山川之玄,岁月之秘,惟有天地铭记,但人间无从知晓。陶宗仪著《辍耕录》,以文字记传;王逢作《梧溪集》,以诗文传颂。在他们的笔下,黄道婆回乡后所织的"崖州被"亦即"乌泥泾被",记得真切,写得美丽,完全可以作为纺织艺术品来欣赏。可见,时至明代松江府成为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绫、布二物,衣被天下",从元代黄道婆伊始,便有纺织艺术审美上的高起点。回顾自己从文化角度关注松江布,最早也得益于上述两位古贤引路。陶宗仪《辍耕录》曰:"国初时,有一妪名黄婆者,自崖州(今三亚市)来,乃教以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帨,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王逢《梧溪集》诗云:"前闻黄四娘,后称宋五嫂。道婆异流辈,不肯崖州老。崖州布被五色缫,组雾紃云灿花草。片帆鲸海得风归,千轴乌泾夺天造"。

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信息快讯网

由黄道婆而来的松江布,机杼声声,织出了美丽与芬芳,光荣与梦想,连绵历史长河,泛动千里缘、一线牵的涟漪波光。这让我想起了"经纬"交织相连的江南松江和海南崖州,一个别称"茸城",一个呼为"鹿城"。虽然相隔千里迢迢,但文化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因为两座城,都相传同一个故事一一"鹿回头"。松江"十鹿九回头"传说,寓意叶落归根,不忘故土;三亚"鹿回头"传奇,源自一个黎族男青年追猎一只美丽的雌鹿幻化成美女的爱情故事。所以,由黄道婆而传的松江布,不仅纺入了缠绵的爱意,还织出了绵长的乡愁。走笔至此,突发奇想,若是有床织着"鹿回头"图案的被子盖在身上,大凡会有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海枯石烂的暖流温暖梦乡。

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信息快讯网

纺纱织布是一种劳动技能,也是一种情怀的寄托。相传,黄道婆为姑娘时,被迫远走他乡,飘泊至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州。不知是大海浩瀚广阔,还是黎族乡亲的怀抱像大海一样宽广,或是海南"鹿回头"的传说具有神奇的精神力量,人们最终看到了一个人生经历坎坷的汉族弱女子,无惧漫漫长途间的困顿颠踬,在崖州这片土地上重获新生。当地黎族和汉族老乡既是收留她的恩人,又是传授其先进棉纺织技艺的恩师。海风驱散心灵雾霾,海浪荡去心间灰暗,在崖州生活了30余年的黄道婆,已是一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出色纺织能手。黄道婆步入晚年时,"十鹿九回头",落叶归根,回到家乡乌泥泾,又开启了硕果累累的"秋收"人生。这让我由衷感叹,无论是天涯海角还是海角天涯,有了人性的光芒,再艰难的岁月也可支撑下去,再坎坷的经历也可称之为"华年"。

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信息快讯网

相由心生,情由心造。当又一个洒满金色阳光的秋天如期而至,参观完松江棉布展,走出美术馆展厅,仰望天空飘浮的朵朵白云,思绪漫游云间:当下松江确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在文化求根也求变中,抱守"根"的情怀,用自信自觉的实际行动,力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往今来,延续的历史中有一条文化纽带相牵,松江棉布展的背后,折射出松冮布开山鼻祖黄道婆的创新精神代代相传。

2019年10月9日《松江报》载"'布'里行间触摸'松江温度'"一文,其中引用区文化馆馆长陆春彪的话说:棉布承载的是农耕文明与传统生活的原始记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写照。棉布从经纬布局来看,大多以3、4、5、6、8、9为基数,其中蕴含很多生活的智慧和道理,天地人为"3",一年"4"季、"5"谷丰登、"6"畜兴旺、四面"8"方、"9"五至尊。做事讲心中有数,不是计算,而是合乎规律,不能忘本。受此启发,我的思路也被再次激活。

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信息快讯网

纺织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衣被天下"的松江布,为丰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的物质媒介作用。自古以来,中国纺织有个鲜明的特点,即具有物质和精神两重性。中国古代纺织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天人合一思想密切关联并受礼仪、风俗等社会文化背景所左右。《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孟母断机"的故事,说的是孟子少时学习欠佳,孟母用断织比喻废学。《新唐书.韩思彦传》中有"一夫耕,一妇蚕,衣食百人"之言。衣食住行,衣为其首。中国人从来都对穿衣戴帽多有文化礼仪上的讲究。

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信息快讯网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服饰是鲜明的标识。带有丰富东方文化色彩的中国丝绸和棉布,与相对单一的西装色调比较起来绝对更富有文化内涵。法国女作家特丽奥特,曾以女人特有的细腻赞美并惊叹中国服装丰富多彩,她写道:我把字典上所有关于色彩的字样都用遍了,可"中国服装强烈的对比和近似的调和,朝阳和彩虹都不足比之于百一。"君不见,西子湖畔,苏堤春晓,少年衣䄃翩翩,美人临风轻叹。还有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滩,一群彰显典雅、温婉、柔美、含蓄东方风韵的新女性,旗袍竞姸,秾纤合体,巧笑倩兮,织成一道观光风景线。所以,文学作品中许多你在看风景和风景里有个你的画面里,服饰应景人更美,是一种品位和回味。此情可待成追忆,唐代孟郊《游子吟》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子情深,线、衣抒怀,直抵人心。

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信息快讯网

回到语言的世界,许多常用词语源自纺织,如"组织"、"机构"、"综合"、"分析"、"继续"、"成绩"等,能列举许多。有关学者指出,"组织"的原意是织物的经纬线交织的结构,后泛指各种人为的组织;"机构"乃是织机的结构,后泛指一切机械和组织结构;"综合"原是指众多的丝线穿过综眼而被有序地集合在一起;"分析"的原意是将初剥下的麻皮浸渍后使其纤维分离,引申出分析之意;"继续"是把一段段短麻线联接成较长的绳子,故有连续的含义;"成绩"是把分析后的麻的短纤维加拈连结成有用之线,所以称有了成绩。明代范濂《云间据目抄》中记松江有多家棉布染坊,染工整日在染缸旁被染料沾染的形象,用"近朱者赤,近墨者乌"来描绘,可谓活龙活现。

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信息快讯网

虽然,我们不能详知衣被天下的松江布直接导致了哪些词汇的产生,但语言与纺织的关联越来越多却是事实。南北朝时,因亭林有吴县人梁顾野王读书堆,古代《松江府志》将顾野王列为传记人物,其所作《玉篇》是继许慎《说文解字》后的一部重要字典,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玉篇》收录与"糸"相关的糸、丝、素、索等七部共计400余字,至清《康熙字典》中的"糸"部则有830个字,形成了一个与纺织语言词汇相关的庞大系列组合。  松江话中,与纺织交织的方言很多,如称织女星叫"梭子星",称纺车为"摇机",称手工织机叫"布机"或"织布机",称旧时缚在枕芯上的布片叫"枕头衣",称衣料叫"料作",称大褂叫"长衫",称围在腰间的布片叫"围身头",称小孩的围嘴儿叫"馋围袋",称手帕叫"绢头",称围在身上的布裙叫"作裙",还有被单、褥单、被封筒等。

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古代民间风俗变化是一大看点。细说起来,与松江纺织息息相关的时风变化有很多方面。明崇祯《松江府志·风俗·俗变》,详记二十四个方面的变化,其中的"婚娶之变"、"冠髻之变"、"服饰之变"、"布缕之变"、"染色之变"、"舆盖之变"、"方外之变"、"僮竖之变"等,皆与纺织有关,即从嫁妆、穿衣戴帽、鞋袜和绣饰等变化上,就能看出时风在变。例如"僮竖之变","初士夫随从,皆青布衣,夏用青苧,冬有衣铁色粗褐者,便为盛服。近童竖皆穿玄色罗绮,至有天青、暗绿等色"。虽然古贤对"俗变"多有感慨,常会发出时风不古的感叹,但伴随着纺织业的繁荣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势必会带来风俗嬗变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稳定的地方风俗文化,虽然有固守、坚守的一面,但总有一种新的风习不断冲破保守。据《乙酉笔记》载,曾任两广总督的沈犹龙,明末在松江起兵抗清失败后,其"封二品",坐过八抬大轿的夫人,时"以纺织为业,自持于市卖之"。又如府志载徐献忠《布赋》,将机户上市卖布有求于收购布商的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云:"思得金之如攫,媚买师以如父"。意思是机户为了尽快把布换成现银,对收购布商恭敬如父。前例可以说是冲破封建礼制束缚,时风趋变的真实写照;后例可见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带有商业买卖气息的礼敬之俗。

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信息快讯网

亦名"方巾",明初颁行的方形软帽

穿衣戴帽的流行款式,从属于民俗文化范畴。明初,士庶粗衣细布,不论贫富,顶平定巾,衣青直身。这些历史记录里,深深打上了松江纺织印记。明正德《松江府志》载松江"方巾"等乃天下第一。明崇祯《松江府志.风俗》记"国初所用巾帽,帽以六合瓣合缝,下缀以詹。亦圣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杨廉夫见圣主以方巾,谓四方平定巾。"由此引出一个历史故事。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赐安车,即可供安卧之车来松江,接年迈的前朝饱学之士杨维桢去南京纂修礼乐书。赴召时,杨维桢服方顶大巾谒见。太祖问:"卿所服何巾?"答曰:"四方平定巾"。太祖大喜,"召中书省臣依此制,使天下尽服之"。这便是明初颁行的方形软帽,也是职官和儒士所戴的便帽。据王永顺先生考说,移居华亭盘龙塘绫绵墩(今九亭)的吴越王后裔钱全衮和钱女,都是杨维桢的好友,是钱女以黑纱罗制成了可以折叠造型的四方平定巾。所以,松江是明初中国流行这种形为四角皆方、取四方平定之意软帽的滥觞之地。

自古以来,与松江纺织连绵的诗文层出不穷,如元代王逢《黄道婆祠并序》、《绫锦墩》,熊涧谷《木棉歌》,王冕《江南妇》;明代吕克孝《松江田家月令》,姚遇《苦雨诗》等。入清后,张春华的《沪城岁事衢歌》、董含《云间竹枝词》、朱彝尊《丁娘子布歌》、黄霆《松江竹枝词》等都产生过一定的社会影响。董含《云间竹枝词》唱叹:"拟住红楼狭巷中,绣鞋桥畔待春风。郎来不用青聪马,双浆穿城一水通";又云:"禾豆秋深叶满田,绕溪鹅鸭乱人烟。阾姬相约过桥去,黑布缠头釆木棉。"黄霆《松江竹枝词》曰:"乌泥番布最知名,凤舞龙盘巧样生。何用白金成一匹,熙朝布缕尽无征";又曰:"不种稠桑爱种麻,兼丝细布薄如纱。露香园里高声价,花样新翻日月华"。黄霆曾在松江府城外西门大街近云间第一桥的水云亭、即俗呼的"接官亭"附近看到一幕春景,赋诗云:"西街一路麝兰薰,笑踏红尘到水云。才过春风寒食节,女郎齐着百花裙"。与诗歌牵手而行的松江民间歌谣,同样透出与纺织互通声气的情趣,如元代乡间民谣唱叹:"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近代与纺织有关的松江情歌更为情感缠绵:情哥情姐楼对楼,牵不着来搭不够,待姐起早摸黑"叽嘎叽嘎",织好三匹六码长头布,架起布桥楼接楼。解放后,松江出了个培育水稻良种"老来青"的种田能手陈永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流传的则是"织布要学黄道婆,种田要学陈永康"。

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信息快讯网

缂丝作品

更为可喜的是,松江这片纺织沃土,历史上开出了灿烂的织绣艺术之花。南宋时,中国缂丝工艺形成两大生产中心,即"北有定州,南有华亭"。据《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记载,朱克柔,华亭人,擅长画与织,女红行世,以缂丝织画著名。当代专家评说朱克柔的《莲塘乳鸭图》,是已知世界上尺幅最大、代表中国缂丝最高水平的织中圣品。起源于明嘉靖年间松江府上海县露香园的顾绣,发展至顾名世次孙顾寿潜之妻韩希孟时推至巅峰。松江董其昌对以针代笔、寓画理于绣艺之中的"韩媛绣"极为推崇,云:望之如书画,"当行家迫察之,乃知女红者。人巧极天工,错奇矣,错奇矣"。由此,绣中至尊,引起天下文人的广泛关注。

据上所述,南宋朱克柔缂丝、元代黄道婆相传的松江布,以韩希孟为代表的明代顾绣,堪称古代松江织绣"三宝"。对接当下深化人文松江建设,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笔者以为,松江织绣"三宝",可以为上海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增光添彩。因为这不仅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而且是一组载誉时代正能量、独具大国工匠精神的大巧之作,锦绣佳品。虽然其中有些技艺在当代松江已经失传,但并末绝世,如传统的缂丝工艺在今苏州地区仍然有传承,故,拜师学艺,培育传人,让缂丝工艺重回故里成为可能。当下松江棉布展虽已落下帷幕,但由于此次棉布展的推动,其文化传承温度的热能正在传感开去,因为人们眼见为实地看到了融传统与近当代布艺于一体的松江棉布,纺织原料环保生态,棉布松软透气保暖,印染色彩丰富美观,最为宜人,故有望借助文化创意和新工艺,推陈出新,成为新时尚。还有,松江当代从事顾绣的绣娘很是吃香,她们匠心所致的作品,正频频受邀,登上大雅之堂。世人为她们手牵缕缕丝线,牵动一个丝绸大国的传承之梦感动永驻。所以,松江应在织绣上打出"组合拳",以闪亮的传统文化优势品牌,撬动全域旅游板块,给天下人一个来松江的理由,即在一个文化寻根的地方,可观中国织绣"三宝"。

触摸松江布的文化温度-信息快讯网

松江顾绣作品出展

走笔至此,想到一地吸引人前往的文旅品牌,需要价值取向引领,正能量传播,还需要独具一地特色,避免一般雷同。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且不说苏、杭风光,仅以江苏镇江而言,一句"镇江是个美得让人吃醋的地方",就令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再说上海奉贤,围绕一个"贤"字丰厚文化基底,力求酿造一酝醇香美酒。松江继广富林文化遗址、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等项目亮出之后,正能量满满的小昆山中华二陆(陆机、陆云)读书台项目正在落地推进。喜看云间文旅发展新气象,怀古而叹松江"衣被天下"、"赋税甲天下"。其实,这两句话中交织着一个史实,即以布折税以充抵赋的史实。所以,松江布与松江赋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松江织绣"三宝"不仅能相连和反映以上两大史实,而且有助于丰富已有景区鲜活内容,有助于盘活松江西部老城区存量资源合理利用,同时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再说,在传承纺织文化方面,松江的现实条件相对优越,大学城中的东华大学就有专业人才集聚优势。总之,我们不去和别人争名人抢资源,但作为府城所在地的松江,有责任把自家祖传的精品传承下来,发扬光大。此乃务实发力之举,传承江南文化发展之需,也是当下触摸松江布文化温度并促进其再度升温的一个值得引为关注的话题。

编辑:孙欣祺

来源:人文松江

英国女王演讲结束,脱欧协议是女王宣布的第一项法案
世博文化公园、桃浦中央公园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绿色上海值得期待!
迪士尼旁挑战赛艇!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旅游+体育+文化”梦享之地
千米“鲁迅小道”串起了他人生的最后十年,第二届鲁迅文化周今天开幕
“文化+”“科技+”赋能400年豫园
“莎剧新诠”《入梦之前》上演,90后跨界团队用戏剧“讲好我们文化里的故事”
大学新生微游闵行,爱上这座有温度的城市……
外籍留学生在上海可以做些什么? 松江警方跨前介入促融入……
松江电力“电蜗牛”帮扶幸福老人村
香格里拉明年通高铁,这里不仅有绚丽的自然风光,还有难得一见的文化遗产
国网上海松江供电公司 为蟹塘用电用心“体检”,力保上海黄浦江大闸蟹丰产丰收
大运河: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厅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拟提请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的文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云淡风轻的文人画,也让人惊心动魄
逆向物流设计大赛来到临港新片区,加强高校物流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无人区”,中国该如何突破?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视频 | 《舞彩中国》勾连诗歌、乐舞,触摸多民族艺术的精髓
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十八届运动会 校园体育文化多彩呈现
“圣旨博物馆”带你感受一场与众不同的文物收藏体验
融合而成的海派文化为何吸引人?首届江南文化国际论坛上有答案
海派文化怎少得了工人书写的一笔,《工人新村》从家庭命运勾连集体记忆
甲骨文发现120年:深藏血脉的文化基因
“上海文化”出海矩阵助中国故事圈粉
为什么说感知上海的文化品格,离不开“一江一河”?
罗岗:如何重返“人民文艺”激活五四“人的文学”|嘉宾新著先睹㊺
进博·主宾国 | 意大利的文学之旅——这位欧洲“诗仙”,用十四行诗掀开文艺复兴的华章
护航进博,松江警方加强犬类管理,收容流浪犬同比增1.5倍
开幕在即!H5考考你有多了解第二届进博会? | 进博的热度上海的温度
“微笑四叶草”让进博会服务更有温度:为进博会来宾提供服务316524次
“微笑四叶草”让进博会服务更有温度:品牌全面升级,加大保障进博会力度
习近平:首届进博会上宣布的开放措施已经基本落实
进博会城市形象片《上海·恒新之城》充满“贴地行走”的人情味,建筑成为有温度的生命体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