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东北学”概念

2019-11-20信息快讯网

“东北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东北学”概念-信息快讯网

2019年11月13日到16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联合主办的“东北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大连召开。哈佛大学王德威、东京都立大学大久保明男、罗格斯大学宋伟民、麻州州立大学张恩华、新竹清华大学柳书琴、苏州大学王尧及季进、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等专家学者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东北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东北学”概念-信息快讯网

会议发起人王德威在主题报告“文学东北与中国现代性”中强调东北对当代中国的关键意义,指出相对于已成气候的上海学、北京学、江南学、西北学等论述,东北研究的丰富性和现代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提出“东北学”概念。“东北学”里的东北从地缘坐标的指认开始,又必须诉诸“感觉结构”的描绘与解析。他认为“东北”的定义至少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包容独特的社会人文与自然生态的地理所在,二是启动关内与关外各种关系运作的流动的文化、族群、政经脉络,三是投射、建构有关“东北”想象、言说、论述、演绎的“时空坐标”。“东北学”研究可以扩展为三个方向,一是“地理就是历史”。横贯二十世纪,东北一再成为现代经验与叙事首开其端的节点,东北土地所隐含的驳杂的感觉结构跟地理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是“东北的广义内涵”。如何叙说关内与关外,东北与东亚,移民以殖民,遗民与夷民,革命与后革命,种种交错的线索,都是极有潜力的话题。面对全球方兴未艾的“满洲”和“满洲国”研究,如何提出不同说法也值得学界深切思考。三是“核心现场”的观念。“核心现场”不只是地理名词,更指向空间的辐辏关系。从东亚角度看,东北成为日本、朝鲜半岛、俄国以及中国大陆之间的纽带,多民族汇聚于此。今天我们看待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不能忽视东北作为“核心现场”的重要性。最后,王德威提出以往东北研究的关键词是“流”和“闯”,今天的关键词是从关外跨到关内、从东北跨向世界的“跨”,“跨”是对于未来“东北学”的期待。同时,他强调“东北学”的论述必须有文学的情怀,文学可以是进入东北经验的开端,也是如何讲好“东北故事”的起点。

“东北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东北学”概念-信息快讯网

作为“核心现场”的东北见证着不同国家和文明之间的相互冲击,不同地域的研究者在“东北的广义内涵”上,从多方面对“满洲文学”进行深入研讨。

刘晓丽在东亚殖民主义理论视阈下考察“满洲文学”概念,指出“满洲文学”既是东亚殖民主义意识的一种建构,也是东亚文学文化权力/关系的竞技场,殖民者欲利用文学为其新型殖民意识形态服务,却在殖民地开启了一种新型反殖民方式,藉“满洲文学”可以探入东亚殖民主义理论内部的错综复杂性。

柳书琴通过台湾地区的文献研究论述东北文化走廊中“反法西斯文学飞地”,指出其是借助国际空间形成的带有政治流亡和国际结盟意味的左翼文学与艺术通道。

大久保明男从“满洲国”文学研究会与《中国东北文化研究广场》论述了对“满洲文学”的挖掘和记录,并指出政权变更必然导致东北文化研究上出现空缺和断裂,重新认识东北需要从填补和连接开始。同时,他认为中国东北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历史叙述的均一化和单纯化,“满洲国”崩溃后知识分子、作家、文化人的立场与趋向,虚拟“满洲国”形象的扩大与抗争等方面的误区。期待能够包容来自不同领域的观点与方法,开启包括“满洲”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文化研究的新纪元。

“东北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东北学”概念-信息快讯网

季进教授指出如何处理好东北文学与“满洲”文学取代、互补或包含的关系,是决定未来东北学能够走多远的重要问题。作为“时空坐标”的东北,建构了地域和民族想象,学者们对东北人的国家民族认同进行深刻阐释。

张恩华以曾朴《孽海花》、萧红《北中国》、张爱玲《赤地之恋》三部跨越半个世纪的作品为考察对象,在地图逻辑、地理置换、在地性消解等方面论述中国东北文学地志与国族想象。

李海英以金学铁《说吧,海兰江》为例,论证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朝鲜族的革命叙事创作和国家认同的确立。

“东北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东北学”概念-信息快讯网

从“流”到“闯”到“跨”,研究者们关注到了清朝至今的东北文化变迁,并试图对其中重要的文学现象进行命名。

王欣睿提出并阐释了“闯关东文学”的概念,对“闯关东文学”所展现的民族迁徙史和民族生存史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围绕“东北文艺复兴”现象,黄平提出“新东北作家群”概念,描述其“共同体内部”写作的主题与风格,论述“新东北作家群”的未来及转型危机。指出“新东北作家群”的崛起,将不仅仅是“东北文学”的变化,而是从东北开始的文学的变化。

作为“新东北作家群”的一员,班宇认为文学有自己的叙事秩序,记录历史时间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逻辑。面对当下的九十年代的东北言说,需要生成一种语言来适配阅读方式的转变并精确地还原地域生活。

张学昕认为,“新东北作家群”的提出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期待,双雪涛、班宇、郑执等新一代作家写作的可能性,对整个东北文学的发展非常重要。

迟子建指出东北青年作家有其文学传统,作为一种现象受到市场和批评界的双向高度关注,无论是否命名都已形成对东北文学的重要贡献。她认为“东北学”的研究要建立在一种史学视角中,梳理和钩沉漫长而深沉的东北历史,在其褶皱中寻找可能被遗漏的文学与文化现象。

王尧以世界性视野呼应“核心现场”,指出“东北学”有更阔大的阐释空间,“国际东北”具有实际丰富的可能性。

本次会议围绕“东北学”概念,不同学者在广大的历史脉络中聚焦近现代东北文化与文学的流变和历史记忆与空间想象的发展,探索东北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尤其是王德威先生提出的“东北学”研究方法,为未来“东北学”发展提供了种种面向和可能。正如王尧所言,“东北学”是新世纪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倡导,其概念及理论框架将在学术史上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记。


作者:武兆雨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张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视频 | 吴贻弓的艺术情怀与文化追求,永远和中国电影人同在
进博·主宾国 | 这才是“上帝的后花园”——意大利东北的人间仙境
视频| 国内首提“心梗”概念,一生研究一颗心,95岁院士陈灏珠勉励后学敢做自主研究
沪上外文学术期刊领跑,助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圈粉”
最高法提出16条措施惩治高空抛物、坠物案件
国内将迎来首家纯正“量子通信概念股”,硅产业、国盾量子首发通过
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揭晓,为什么这两位“老顽童”获特殊贡献奖?
艺术节 | 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熔于一炉,共谱荡气回肠《英雄颂》
艺术节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集中密集签约,彰显上海文化贸易产业能级的持续发力
江晓原:理性看待伪科学,保持文化多样性
“石油之城”转型“旅游之都”新疆克拉玛依在沪举办城市推介暨产业发展专家研讨会
“江南古城”寻味“老上海”,“百乐门”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走亲”
原创儿童文学作品集《百年百部》亮相申城
在上海唯一的国际性诗歌文学创作交流活动上,中西方诗人进行了思维的碰撞
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揭晓:莫言、苏童、迟子建等获奖
沪苏浙皖统战部在沪学习总书记重要思想,研讨如何加强改进统战工作
七年,是游戏概念设计到漫画家的距离
外交部召见美驻华使馆负责人就美通过涉港法案提出严正交涉
习近平寄语希望工程强调: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鲜为人知的童年往事,“他是天底下最好的哥哥”
从“蘑菇棚”到“文化客厅”,嘉定马陆让农村有“颜值”又有“气质”
这些高校上榜,2019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公布
野生动物园项目、名淘云课堂……徐州在沪签约10大文化产业项目,金额63.5亿元
文汇时评 | 促进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的深度融合——写在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开幕之际
长三角文博会 | 下出文化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先手棋”
融商业、文化和传媒为一体,上报传悦新文创概念区正式揭幕​
京都大学文学科的开山大弟子
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2019年度剧本研讨会召开:上海舞台艺术进入收获期!
“传授秘诀”还是“文学祛魅”?王安忆:创意写作更多是培育铺路的石子
对话、和解、合作、共赢!第六届东北亚和平与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 提出四大保护具体方向
外交部召见美国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停止利用涉港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就路透社有关不实报道提出严正交涉
当古老皮影遇到现代科技,当人工智能与文化艺术完美结合,看一场中小学生带来的科学表演秀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