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编戏《十两金》尝试用传统舞台表演手段,将时代意识融入传统题材
新编戏怎样才能真正贴近当下观众的需求?昨天上演的京剧《十两金》,是一代年轻戏曲人对此做出的回答。该剧改编自清代李渔短篇小说集中的一个故事,却以当代视角进行重新构建;而在艺术呈现上则回归传统,将戏曲艺术的传统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首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中唯一一部委约作品,《十两金》带来了这样一个启示:用传统舞台表演手段来讲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故事,也许是为戏曲争取当下观众的有效途径。
在古代传奇中融入当代话题
《十两金》的灵感来自李渔《十二楼》中的《生我楼》。《生我楼》讲的是一对在乱世中离散的父子多年后偶然重逢的故事。主人公姚继幼年被拐,后来跟人学做生意成为一个有钱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买下了一个在街头插标卖身的老人严小楼,没想到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这样的奇遇和巧合在我们的传统戏中并不少见,但很容易受到当下观众的质疑。因此青年编剧高源在创作《十两金》时对人物设置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姚继和严小楼一个幼年丧亲,想通过买父满足自己对父爱的渴望;一个老年丧子,以自卖为名想找一个可靠的财产继承人。两人在躲雨时偶然相遇,彼此试探,最终买卖成功,共享天伦。高源在对记者阐述创作意图时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我想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探讨如何真正善待老人。”相比原作,《十两金》无论在叙事逻辑还是主题立意上都更具当代性。昨天演出现场观众的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演后谈环节,有观众用“将时代意识融入传统题材”来评价该剧。
“传统的骨子老戏,功能不在讲故事,而是展现技艺。但是今天我们的观念要与时俱进,因为年轻观众对故事有更高的要求。”该剧制作人王珮瑜这样对记者表示。
从传统四功五法中提炼创新元素
与故事的全新讲述相比,《十两金》在舞台呈现上则依托了传统戏的审美,努力在表演形式上回归传统,一些看似创新的元素,实则来自传统的四功五法。
全剧最为精彩的段落,当属“背父”一节。严小楼跟着姚继回家,为了进一步试探姚继的孝心,假装腿疼走不动,姚继二话不说,提出背严小楼。导演严庆谷说,背这个动作在戏曲舞台上并不少见,《桑园寄子》中就有这样的情节。但是《十两金》的演员是两个大小伙子,“试过之后说了三个字:背不动。更别说还要一边背着一边连唱带表演了。”最后采取的解决方式是“父亲”先站在凳子上与“儿子”做出背的造型,之后父子二人分立舞台两端,以形体动作表演背的意象。这样的处理其实并非该剧独创,虚拟的程式化表演本来就是京剧的特点,程派代表作《秋江》中就以这种方式表现二人划船过河的情景,此番被《十两金》巧妙化用之后,却起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十两金》让我看到了京剧之美,有骨子老戏的意境,依托西皮二黄的框架,但是在呈现上充满新意,是我想看到的新编戏。”一位年轻观众在演出结束后这样说。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天我们说戏曲创新,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把传统一口气都吹跑。然而,戏曲表演根在传统,从传统中提炼创新元素,展现传统艺术的精华所在,同样是今天戏曲人应该承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