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的是实验京剧,但不是实验品
首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开幕,由北京京剧院的《碾玉观音》打响头炮,打的是小剧场牌,选择的是走市场路线,该剧编剧、导演、制作人的李卓群说——
我们做的是实验京剧,但不是实验品
撰文:文汇报记者 黄启哲
摄影: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
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的首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昨晚开幕,北京京剧院创排的《碾玉观音》率先在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上演。此次上海之行,也是该剧继北京、天津演出的第三站,即使打的是小剧场牌,选择走市场路线,仍然受到观众的欢迎,4月在北京首次亮相,接连10场演出上座率均超过95%。积累的口碑也让该剧在上海未演先热,演出票早早售罄。
作为最早涉水小剧场戏曲创作的国有院团,北京京剧院先后推出过《马前泼水》《浮生六记》《惜·姣》等作品,不论是对传统文本的改编,还是在创作机制上探索“制作人中心制”“一剧两格”,都迈出不同程度的创新步伐。不过,京剧院的主创们更愿意把小剧场戏曲的创作,看成是向传统的回归。身兼《碾玉观音》编剧、导演、制作人三职的李卓群认为,不应抛开传统来对先锋的理念和形式进行过分渲染,虽然做的是“实验京剧”,她却不愿意把《碾玉观音》看成是阶段性探索的“实验品”,“观众看完觉得这出戏还姓‘京’,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
回归的是传统:与台下观众“相演相和”
说起小剧场戏曲,很多人将其与先锋与实验划上等号,然而不少观众感慨,在《碾玉观音》中,最大的惊喜不是新,而恰恰是“古”。有专家评价,京剧程式性、虚拟性、综合性的三大特性,都在《碾玉观音》中得到充分体现。
《碾玉观音》的故事改编自同名宋话本,讲述南宋时代碾玉匠人崔宁与绣娘璩秀秀一段的人鬼情缘,虽时长只有一个半小时,其剧情容量丝毫不亚于传统大戏,流转于江南的多个城市,跨越人、鬼不同角色,时空延续百年。虽精简了舞台道具实景,然而唱腔、身段一样不少。第一场戏中,崔宁和璩秀秀一见钟情,一连串上假山、越池塘、过桥、闻花、游园的戏码,没有布景依托,全凭借传统的眼手身法,释放出戏曲的程式魅力。长于帝王将相的京剧,能够完成这样一出唯美的爱情故事,典雅精致的唱词亦功不可没,“一声轻唤炊烟晚,两小无猜行并肩,三生有幸再得见,四目相对续前缘。”在剧本创作阶段,这样的唱词就得到认可。编剧、策划人史航还特别为结尾崔宁殉情时加了一句唱词:“崔宁此生无他想,莫弃我一人在这天地中!”
然而,在原著中,男女主角的感情却远没有剧中这般浓烈动人:出身底层的女主角璩秀秀在原著中有偷东西的毛病,而曾与秀秀私奔的崔宁也背叛爱情,结局中化身厉鬼的秀秀没有惩罚将自己杖毙的郭排军,反而向情郎崔宁索命。在李卓群看来,一段讲述女性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作品里,出现这样“不和谐”的情节,似乎也是这个故事在历史上迟迟没能搬上舞台的原因。所以剧中殉情的处理,某种程度上,也是让这段爱情得以完满。
向传统的回归还体现在与观众的关系上。小剧场本身里观众很近,而此次演出的舞台,相较此前该剧演出的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舞台离观众更近,如何更好的和观众互动,让两位主演在演出前一晚还在“吵架”。原来,观演距离的拉近,让观众看得清演员的表情,这就要求表演更加细腻,不能有丝毫的偷懒。这个过程套用行话就是“当面审贼”。即便十分累心,演员却找回过去戏台上下与观众“相演相和”的传统。
创新的是机制:一剧两格,双生双旦
同许多舞台作品一样,《碾玉观音》也分A、B组演员,然而这次的B组,不是“替补”,而是该剧的另一版创作,从演员的流派行当、到主题曲、甚至故事的结局,都有不一样的呈现,从而形成现在“老生青衣版”和“小生花旦版”一剧两格、双生双旦的格局。昨天晚上的演出,就是由B组叶派小生张琎、筱派花旦索明芳主演的“小生花旦版”。这样的“一剧两版”得到观众的追捧。此前演出,观众买的都是A、B两组的套票。
同一个故事,同一个人物,以不同行当流派呈现,这在戏曲创作中尚属首次。在李卓群看来,戏曲的行当流派不是束缚,而是为人物塑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很多人说京剧演的不是人物,而是不同角色行当的程式。可是流派行当最初都是为人物塑造而诞生的,京剧院前辈老师常常提醒我们,一切要为人物服务。”A、B两组不同的演绎,赋予人物不同的性格,也赋予这段人鬼情缘不同的特质。“老生青衣版”的对手戏给人藕断丝连的感觉,被观众戏称为“韩剧”模式,所以最后结局处理成二人重逢,以表现爱情在经历磨难之后仍未泯灭。而昨晚的“小生花旦版”则是“美剧”模式,情感更加炽热浓烈,所以剧情定格在二人双双殉情一幕,把全局推向高潮,让观众感情得以真正释放。
在传统寻找依托之外,年轻的主创也向流行文化中要答案。传统戏里,常见小生花旦谈情说爱,老生青衣演绎青年男女恋爱并不常见。因而与剧中青年男女相配套的表演程式较少。创排时期,正值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热播,李卓群要求男女主角回家看剧“补课”,在她看来,这部韩剧的火爆绝对不只俊男美女一个卖点,“金秀贤演绎的都教授寡言,与全智贤的对手戏不少是靠眉梢眼角传递情思。这样细腻的表演能够给戏曲演员带来新的表演启发,再融汇戏曲老师传授的身段设计,让老生青衣的爱情戏在舞台上成为可能。”
这是李卓群的第二部小剧场作品,此前她导演的《惜·姣》,在戏曲界首度试水“制作人中心制”, 为小剧场戏曲走市场,提供了机制保障。这两部作品的主创们被戏称为“京剧合伙人”,即在创排前期没有收入,而是技术入股,票房自负盈亏。这样的放手一搏,也让大家更有干劲,最后,通过实打实的口碑呵呵一轮又一轮的演出,实现了盈利。
范志毅现身“钰爱同行•自闭症关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