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艺评论精神品格引领创作风尚

2015-12-22信息快讯网

 

用文艺评论精神品格引领创作风尚-信息快讯网

首期专版见第十版

■该系列评论专版将汇聚全国各地的文艺批评力量,直面文艺发展中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给予切合实际的批评和解读。力求以批评的力量推动创作,推动文艺理论和批评的建设

本报讯 (记者 黄启哲)年末,“作家富豪榜”之类的榜单一个接一个,网络中各类“八卦”式的盘点层出不穷,文艺的市场娱乐功能越来越被看重,一些文艺评论已经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了艺术评判标准,而对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的美学解读、价值发掘、艺术引导却被严重忽视了。对此现象,有学者指出,文艺之所以重要,根本上是能够让人获得精神的力量。文艺既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也是民族精神的建构力量,优秀的文艺批评绝不应缺席。

为此,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本报承办的文艺评论系列专版《海上观潮》,汇聚全国各地的文艺批评力量,直面文艺发展中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分期分专题地聚焦讨论,给予切合实际的批评和解读。力求以评论的力量推动创作,推动文艺理论的建设。

文艺创作为谁服务?文艺创作在当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首期对话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陆建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多次使用“人民”这个词,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说,“现在文艺作品的受众对文艺工作者的期待比以前高。这种期待不是单一的。现实五彩缤纷,他们期待的密切联系现实的‘真善美’的表现形态,也是五彩缤纷的。”在如今市场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文艺自身以及它所面对的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出现了“文艺边缘化”的论调。面对这种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江强调:“今天的文艺只不过去除了一些本不属于它的负累。而属于文艺自身的东西,包括它应该具备的作用与功能,始终未曾消失。文艺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文艺作为精神火炬的引领作用也会持续发挥。”

学者们在对话中强调,文艺应该是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念的最深刻、最细腻的体现。在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研究员白庚胜看来,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他认为,文艺一方面来自于民族精神;另一方面文艺是一定的时代和民族的精神产品。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更应担当起民族精神书写者的责任与使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