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实现岗位零对接

2016-07-07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张鹏

就职于江南造船厂四区的电焊技工高超,如今已成为岗位上的中坚力量。2011年,高超从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船舶钳工专业毕业,他曾在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过电焊项目2金1银的好成绩。高超说,工作技能和全国金牌的获得,都受益于读书时学校采取师傅带教教学和实训模式。

作为上海市首批示范校,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依托独有的江南造船厂办学背景,提出了现代学徒制,强化师傅带教过程。该校共有两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约30名企业工程师作为讲师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80余名企业技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传授学生专业技能。通过“做、产、教”一体化的培养途径,培养了一大批“星光计划”焊接比赛获奖选手,也使得学生掌握了企业一线真正用得着的技能、绝招,实现“毕业就上岗、岗位零对接”。

把实际生产过程引入课堂

船舶机械装置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船舶管线工艺》 的授课教师,是全国劳动模范、有着20多年实践经验的陆伟荣。他告诉记者,船舶上大小粗细不一、通气通电等错综复杂的管线,是船舶制造的重要内容。这门专业课的授课内容,主要围绕真实生产的产品来设计。课堂上,陆伟荣指着身边的一个法兰对学生说:“现在我们要设计一根管子从这里连接到那个法兰。”这堂课就从任务引领、现场设计开始了。陆伟荣说,“以产品为载体,学校既为企业生产需要的管子,又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学,真正实现与岗位工种无缝对接。师傅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在做的过程中教与学同步推进,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了专业技能。”

杨光伟老师带教的焊接专业,是要让学生掌握手工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的各种焊接方法,为此,杨光伟将在船用管子生产焊接过程中的对接焊、法兰焊接、管板焊接等难点问题设计成课程的主要内容。电焊专业教师阮根兴还与企业师傅们针对管子校管的技术难点,合理安排生产流程。他说,将产品制作搬入课堂,培养的学生参与生产任务的积极性高、适应能力强。

授课地点搬到了工厂

授课内容变成了实际产品的生产和制作,授课地点也从传统的教室搬到了实训中心和车间。在江南技校嘉定校区生产实训基地,环顾四周,课桌和实训样台全部由厚厚的钢板焊制而成,上面划有等距离的格子,以便学生寻找坐标点。

陆伟荣介绍说,实训基地按工艺流程划分为产品展示区、原材料堆放区、下料区、弯管区和校对区等;并按照企业的标准添置行车、锯床、校管平台、焊机、弯管机等设备。学校专业教师安排基地教学,和企业师傅密切配合,共同带教。

三年级开始,学生要进入江南造船厂工作车间,跟随企业技师实习。在江南技校电焊专业教师凌玮看来,实训车间设备和仪器布置都很合理,操作环境相对安静整洁,而车间工作环境嘈杂、复杂,会有突发小状况出现,这些都需要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和应变力。

江南技校实习科科长李斌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学生只需要控制小电流焊接12毫米厚的钢板。而在工厂实际参与生产时,学生会面对从20毫米到100毫米不同厚度的钢板,用大小各异的电流进行焊接。因为面对的实际情况更多,学生学会了如何调节电流。

师傅带教让学生获益颇多

江南技校自成立以来,坚持了65年师傅带教教学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能人才。

来自河北秦皇岛的李硕2009年9月进入江南技校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学习。因为对专业感兴趣,课余时间他一头扎进了“焊接”世界,每天都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思考。一次,李硕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焊缝过大,百思不得其解,带教师傅就特别邀请企业“大师工作室”的技能专家来会诊,并利用学校的仿真模拟焊接机数据,帮助李硕一起解决问题。

因为技能和职业素养出色,在校期间,李硕曾获得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工比赛金牌。进入工作岗位不到1年,他就可以熟练焊接船体上各种位置的结构。企业多次选派他代表江南造船集团参加各项国际赛事并获奖,如今他已成长为江南造船集团最年轻的技师。

江南造船集团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蒋守志是高超的带教师傅,一次全国大赛前,高超和其他参赛选手将调整好垂直度的钻床工作平台运送到比赛场地,可再次检测时却发现出现了偏差,“在蒋老师的要求下,我们一遍遍地反复测量和调整垂直度,一直干到凌晨1点”。高超说,这种“工匠精神”一直影响了他以后的工作。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