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中心最大免税店试营业 开业首日迎罕见大客流
罕见的大客流让工作人员连称“没想到”。
昨天,上海市中心最大免税店CNSC中服免税店开门营业,该店的前身就是原来位于江宁路的上海中服出国人员服务中心免税店,曾经是上海、乃至长三角归国人员和留学生在境内购买进口免税品的不二选择。今年,这家不少老上海人记忆中很是“高大上”的老牌免税店终于“更新换代”,迁址曹家渡重新开业。
开业首日,中服免税店迎来了罕见的大客流,门外的蛇形通道等候区一直是摩肩接踵。进店后,不少顾客却对商品种类、价格有一些失望。作为曾经辉煌过的老牌市区免税店,重新“崛起”的中服免税店在迎来“开门红”后,又会如何转型发展,将拭目以待。
开业首日店外大排长龙
昨天上午10点,第一批进入免税店的顾客步入店内,而他们至少已经在店外的蛇形通道等候了20分钟,且以年长者居多。工作人员连称“没想到”,只得让顾客分批进入店内购物。中午12点时,店外等候的顾客已然排到了悦达889广场外。
刚从新西兰旅游归国的陈阿姨做足了准备,带上护照,拟好了购物清单,还上网查了免税店的推荐产品:“出国的时候行李太重,就没买太多,如果价格合适,刚好再买一些。只是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人,跟买沪牌标书似的。”也有单纯来“打酱油”的,“以前江宁路上的老免税店关了,听说新店开张了,就想过来看看,如果商品种类多、价格便宜,以后出国旅游也能轻松点。”市民刘先生虽然暂时没有购买资格,但依然和爱人来凑凑热闹。
正式运营后商品种类过万
据介绍,中服上海免税店面积达3300平方米,是原来江宁路老店的6倍。店内共分两层。一楼主营化妆品、手表,二楼则以食品、箱包、电器等为主。化妆品柜台中,除了海蓝之谜、雅诗兰黛、希思黎、欧舒丹、娇韵诗、资生堂等知名品牌,还有Jillstuart、Whoo和su:m37°等日韩品牌。二楼除了巧克力、咖啡、奶粉等商品,还有韩国电饭煲、德国锅具、英国瓷器等进口商品,孩子们感兴趣的乐高也设有专柜,不过此前风传的马桶盖倒是未得一见。
不过,店内仍有不少货架空空如也,不少货架旁还竖起了“此商品商检中,暂时无法售卖”的提醒标签。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免税品业务部副总经理阎建新表示,类似于中服上海免税店的市区免税外汇商品店在全国共有12家,而曹家渡新店是目前最大的,目前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商品上架率大概在80%左右:“先期试营业目的主要是针对系统运营进行检测,目前我们还在进行工作人员的招聘和培训,正式运营后,全店共计将有100多个品牌,约1万种商品。”
“免税”价格优势不明显
商品价格是否优惠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据了解,中服免税店商品免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三税”,售价在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但不少经验丰富的“剁手党”比价后发现,这里的商品价格相较机场免税店,并不具有明显优势。
刚从英国回来的朱小姐在机场购买了一款资生堂的“透白美肌集光祛斑精华”:“价格同样都是六七百元,但在机场日上免税店买到的是50毫升,这里只能买到30毫升。”而倩碧无油润肤露125毫升套盒在中服免税店的售价为462元,较日上免税店也有近60元的差距,欧舒丹的某款面霜售价甚至与普通商场几乎没有差别。此外,二楼的Godiva巧克力,每板售价69元,相比普通进口超市的优惠折扣价,也没有太大吸引力。
不过,细心的消费者还是发现了不少“小惊喜”,比如机场免税店很少见的MAC品牌就落户中服免税店,热门的“子弹头”唇膏售价仅为135元;而雅诗兰黛的红石榴润唇膏也只有在中服免税店才能买到,工作人员表示,这款润唇膏目前只有50支,售完即止:“因为我们进货周期比较长,所以如果卖完了,顾客就要等上一段时间了。”
对此,阎建新表示,各个品牌对中国地区的免税市场价格一般都会规定零售价格,中服上海免税店也会承诺遵从品牌制定的游戏规则,一般比普通的商场专柜售价便宜约20%-30%,“我们的优势也不仅仅在价格方面,一来我们地处市中心,地理位置较好,悦达899广场有很好的餐饮、停车等配套设施;二来市区免税店本身就是对境外购物以及口岸免税店的补充,比如大家出国买回来的护肤品可能只能用三四个月,那就可以来这里补货。此外,我们也鼓励消费者与店员交流、沟通以及试用产品,我们也尽量将店内人流控制在四五百人左右。”
购物前需审查护照
据记者观察,开业当天中服免税店内还是看的比买的多,不过即使如此,店内排队的消费者也不少,除了结账时需稍稍排队外,购物前还需经过严格的护照审查。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符合在中服上海免税店购物条件的顾客群为:持护照入境年满16周岁的中国籍旅客,自入境之日起180天内,可凭本人护照在中服上海免税店内一次性购买海关规定的限值限量范围内的免税商品。此外,有的旅客持电子护照回国、入境走自助通道过关,那么护照上就没有入境记录章,此类旅客应提供护照和入境时打印的、有边检盖章的回国记录证明,才可在此购物,且港澳通行证不在此范围内。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前来购物前需注意一些购物须知,以免白跑一趟。
[新闻延伸]
这股“热闹劲”能持续多久?
老上海人都记得,大约20年前,中服免税品商店在普通市民眼中是自带“光环”般的存在,不少人都以能在市区里的免税店购物为荣。“那时候出国旅游的人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能走进免税店的人都是留学人员、外交人员,或者公务出境归国人员,普通人没资格进去买。好像是每个人可以买两个大件,当时能有一台从免税店买来的进口冰箱、电视机,那绝对是很‘扎台型’的。”市民陈小姐说。
正因如此,当年江宁路的老免税店也曾盛况空前,一货难求,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出国早已不是新鲜事,购买进口商品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再加上机场免税店的补充,江宁路老免税店不得不面临逐步缩小、停业、调整的结局。新开业的中服免税店在营业首日迎来大客流,着实有些出人意料,但这股“热闹劲”能够转化为多大的消费力量,又能持续多久,恐怕是经营者需要思考、探索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