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作品不只有《梁祝》
王之炅是我国青年一代小提琴音乐家中的佼佼者。3岁习琴,199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俞丽拿教授,早在1998年,年仅14岁的她便夺得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那也是耶胡迪·梅纽因大师生前举办的最后一届比赛,因为充满灵气的演奏深受梅纽因赏识,王之炅受邀与大师亲自指挥的乐队合作。
见到王之炅,是她刚结束在外地的演出回到上海。
回忆最近的演出季,王之炅说自己与华沙爱乐乐团以及指挥家安东尼·维特合作,进行了巡演;在琉森音乐节中举办了独奏音乐会;与法国卢瓦尔大区管弦乐团在帕斯卡·洛菲的指挥下巡演……其中,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底在柏林爱乐室内乐厅的新年音乐会上演奏圣桑的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同一天,在隔壁大厅里,著名小提琴家安妮-索菲亚·穆特也拉了同样的曲子,巧合之余,也给王之炅带来了奇妙的体验。
幼年师从著名教育家俞丽拿老师,一学就是15年;年纪轻轻摘得了好几个世界级的大奖;和全球顶尖的指挥、乐团合作……旁人看起来一帆风顺的成长经历,个中的汗水与泪水只有自己能体会。这个勇于挑战新鲜事物、积极挥别过去的女孩,在说到自己的音乐风格时,竟用了“老派”这样的字眼,就是不按照既定的规格、标准“照本宣科”地演奏作品,而是在演奏中加入自己的个性。“现代演奏技法越来越完善,录音技术也越来越完美。但‘老派’的演奏可贵在它的‘不完美’,你能从琴声中听出人性,并把性情发挥到极致。”王之炅说,这是她所欣赏和向往的境界,时下这样的演奏家并不多见,“作为我自己,演出时我从来不想这会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怎样的影响或问题。不管外人的评价好或不好,我只在乎是否全情付出。”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最年轻的小提琴专业教师,王之炅目前同时带教10个学生,每周虽然只上两天课,但排得满满的。在她看来,只有通过演奏的方式深刻理解作品,才能更好地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在演奏时,不同于国内其他小提琴家,王之炅经常会有所侧重地选择当代国内原创作品。
“如果问中国有什么小提琴作品,大多数国人都会说 《梁祝》,但是似乎也只有 《梁祝》,这肯定是有问题的。”王之炅说,中国原创小提琴作品数量之少、知名度之低,都令人咋舌。这也许和当今的音乐评论也有关,“如果贝多芬的作品当年没有人演奏就不会流传到现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当年很不被看好,如果没有人坚持下去现在也不可能再听到……”王之炅说,当很多人在批评当代作品的时候,也应该想一想过去,尽管不少作品中确实存在比较花哨、注重炫技的现象,但也不乏用心创作的作曲家,他们的创作很有意义,“一棒子打死”显然有失公允。
王之炅说自己每年都要花20%的时间去演奏当代作品,“责任感”是动力所在。她演奏过包括陈怡、盛宗亮,还有许多上音作曲家等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民歌、戏曲、诗词的元素。我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痴迷,所以对我来说演奏这些作品非常有趣,并且这种有趣不是单纯‘音乐性’的,还包含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寰行中国®”2016别克·中国文化之旅滇藏线启程
2016雪佛兰SUV“最美中国行”正式启动第二轮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