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揭幕 海内外嘉宾细数“莎士比亚的遗产”
第六届上海国际文学周16日晚在沪揭幕。在当晚举行的主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作家、评论家齐聚一堂,畅谈各自对“莎士比亚遗产”的理解。
莎士比亚为何有跨越400年的魅力?他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什么?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周功鑫从文化传承和人类审美发展的角度,讲述了她的理解。莎士比亚始终关注人类情感,尤其爱情,关注复杂的人性,这些是跨越国境,所以成为了人类伟大遗产。
上海作家陈丹燕说,莎士比亚拒绝片面化,而是把人看成复杂,具有两面性的存在。他创作的人物和故事,突出人类的复杂性、人类处境的复杂性,这是他和文艺复兴一批大师的共同特点,是一种文艺复兴精神,也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魅力。
诗人杨炼的发言从莎士比亚著名的“to be or not to be”切入。他说,这不仅是一个对人生处境的追问,更是一个文化问题。20世纪中国文化的转型,就充满了这样的选择。100年前的这个7月,胡适开始创作新诗,经历了重重突破最终清晰地找到了自己的选择和目标。诗歌具有诗人自觉的选择,同时具有人生和美学的意义,它不仅对中文语境有效,同时必须对世界有效。“我们不仅是中文诗人,而且必须是全球意义的中文诗人。”
据悉,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嘉宾人数和举行的活动数量相比往年都大幅增加。41位海内外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开展50余场文学对话、作品研讨、文学演讲、新书首发和读者见面活动。除了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还包括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之夜、上海国际诗歌节·世界诗歌论坛等。
2016上海书展1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开幕。参与今年书展及文学周活动的嘉宾星光熠熠,白俄罗斯作家、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受邀来沪,成为光临上海书展的第四位诺奖得主。此外还包括美国当代作家、普利策奖得主朱诺·迪亚斯,英国诗人、前进诗歌奖和T·S·艾略特诗歌奖得主肖恩·奥布莱恩,美国诗人、T·S·艾略特奖和普利策诗歌奖得主莎朗·奥兹,俄罗斯散文家、诗人米哈伊尔·波波夫,以及周功鑫、阿来、陈晓明、詹宏志、赵丽宏、吴亮、陈丹燕等知名学者、作家、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