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三个维度

2016-08-23信息快讯网

 

面向2040年的上海,2040个市民,就有2040种期待。

有人说,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扩大。

有人想,上海将建设成为优秀历史文化与时尚现代文化交融的魅力宜居都市。

有人议,上海将建成一座绿色、健康、有恢复力的城市。

从昨天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中,人们可以发现,创新、人文、生态这三个维度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期待。

更具活力的繁荣创新之城

创新资源在这里融合,创新人才在这里汇聚,创新企业在这里成长,创新效应在这里扩散。

——聚焦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紫竹、漕河泾、杨浦、市北、嘉定、临港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学城和重要产业基地。

——提升全球经济辐射力。由陆家嘴金融城、外滩金融集聚带组成的金融集聚区,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核心承载区。

——发挥制造业优势,将浦东临港、祝桥、崇明长兴、金山、奉贤、宝山、嘉定等承载国家战略功能、在区域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制造产业基地予以长期锁定并形成代表国内制造业最高水平的产业基地,产业基地内用于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工业用地面积不少于150平方公里。

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

海纳百川的精神继续在这里弘扬,男女老幼在这里安居乐业,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让人们在上海有的住。上海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构建可负担、可持续的住房供应体系,新增住房将重点向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倾斜,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城市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租赁性住房在住房供应总量中的比例;提供人才公寓、国际化社区等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住房需求;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推进老旧住宅的可持续使用。

——让人们在上海有的看。加强总体城市设计,形成“拥江面海、枕湖依岛、河网交织、水田共生”的自然山水格局,塑造国际化大都市和江南水乡风貌特色。推进“通江达海”的蓝网绿道建设,形成总长度逾2000公里的慢行休闲网络,承载市民健身、休闲等功能。提升公共空间文化艺术内涵,美化城市“第五立面”,加强对雕塑、色彩、照明、广告等景观要素的整体规划。

更可持续发展的韧性生态之城

这里的交通出行环保低碳,这里的城市空间舒适安全,这里的人居环境生机盎然。

——全市划定城市生态保护控制线总面积不小于5465平方公里 (其中海域面积243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3033平方公里),陆域生态保护控制线范围占市域陆域总面积的44.4%。生态保护控制线分四类进行差异化管控。

——全市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于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至2040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减少15%左右。力争2040年PM2.5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高水系连通性,市域河面率不低于10.5%,提高城市防汛除涝能力。

———至2040年,中心城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到2.0-3.0平方米,中心城以外达到3.0-4.5平方米。

相关链接

市域生态环廊

主城区:形成市域近郊绿环以及顾村杨行、嘉宝、沪宁铁路、吴淞江、沪渝高速、淀浦河、沪杭铁路、申嘉湖、吴泾、黄浦江、浦闵、外环运河、川杨河、张家浜、赵家沟、滨江等16条生态间隔带,宽度按照100米以上控制,至2040年,生态间隔带内建设用地比控制在20%以下,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郊区:形成嘉宝、嘉青、青松、黄浦江、大治河、金奉、浦奉、金汇港、崇明等9条市级生态走廊,宽度按照1000米以上控制,至2040年,市级生态走廊内建设用地占比控制在10%以下,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城乡公园体系

区域公园 (郊野公园):嘉定外冈、松江松南及广富林、金山廊下、浦东临港、青浦青西、崇明长兴等地区建设30片大型区域公园 (郊野公园)。

城市公园:结合中心城楔形绿地,生态间隔带建设面积50公顷以上的大型城市公园,新城建设面积100公顷以上的大型城市公园。

地区公园:全市建设一批服务半径为2公里、面积为4公顷以上的地区公园,以及一批服务半径为500米、面积为0.3公顷以上的社区公园。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