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群普通市民一年影响了8部国家法律修订

2016-09-12信息快讯网

“被老公打了哪里敢报警?”“出来打工家里人都不在身边,哪有近亲帮她申请人身保护?”全国人大法工委没想到,一部《反家暴法》的意见征求稿,居然在一个社区收获这么多的“拍砖”。

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的普通老百姓就是这些“拍砖的人”。作为全国首批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过去一年间,这些最寻常的上海人影响着8部国家层面法律的修订完善,创造了我国立法史上的一个“奇观”。近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透露,今年在全市确立10个立法基层联系点。

群众一席话叫人恍然大悟

2015年,订立中的《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法律界专家学者、妇女儿童保护工作者纷纷建言献策。与此同时,两场小型征询会在上海虹桥街道悄然举行。不过,参加征询会的不是什么专家,而是工作、生活在虹桥街道的普通市民。

意外的是,征询会上一位居民发言说,按照农村人的传统观念,妻子被打是家丑,再怎么样也不会告诉外人,也有的是慑于丈夫淫威不敢声张。“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受害人本人或者近亲属申请保护令,怎么操作呢?”

“现在的家暴,已经不仅是老公打老婆、大人打小孩,还有子女打老人,但是文件里,通篇强调的都是对妇女儿童的保护,谁来管管我们的老人?”全国人大代表、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告诉记者,这是参加征询会的小区居民提出的现实问题。

这些语言平实却充满了群众生活智慧的意见,很快就被全国人大采纳。《反家暴法》最后定稿时,将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许可范围从受害者及近亲属扩大到了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团组织。

2015年7月,全国人大法工委开始探索在各地区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把立法征求意见的“耳朵”伸到最基层的群众中。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