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课程该“正正方向”了

2016-10-26信息快讯网

 

本市21所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试点学校的名单目前没有变化。图/复旦附中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姜澎

连日来的家长圈,以“2017义务教育又要变天? 双语学校或将受到重大冲击”等为主题的文章热传。10月24日晚,上海市教委回应称:此类文章对本市民办义务教育工作存在曲解。记者查阅热传文章、对比相关文件发现,近期本市并没有相关教育新政落地,有关社会机构炒作实在不必。与此同时,本市相关教育从业者向记者表示:这次引起轩然大波却不失为一个“整顿”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国际课程的契机,“国际+”相关字眼的学校、班级、课程确实存在鱼目混珠现象,既可能伤害家长、学生的利益,也不利于教育事业的整体向好发展,是时候“正正方向”了。

市教委:本市外籍人员子女招收政策稳定

记者注意到,之所以出现热传文章,与近期的一场涉外民办学校政策解读会议有关。文章称,“国际课程学校的发展失控”,将进行重大调整。

对此,上海市教委10月24日晚回应称———

首先,本市中小学有四种办学形态,分别为公办、民办、中外合作(仅限高中) 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仅可招收境外学生)。本市外籍人员子女招收政策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变化,境外学生可申请入读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及公、民办学校。

其次,民办学校招收各类学生,均应按照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管理程序进行,学校要做好招生咨询服务工作,但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招生。

第三,按照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有关规定,外资可依法申请与本地教育机构合作开办幼儿园、高中,但不得开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第四,根据 《义务教育法》 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由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据悉,上海市教委将会同相关区教育局,依照上述有关规定,对民办学校涉外办学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文件,以进一步规范本市民办义务教育。相关文件按规定程序审定后,将适时公布。

纵览以上四条回应,都是已有的政策,一些帖子所谓“义务教育变天,要留学趁早”“低龄留学再加剧”等“用力过猛”的解读实属误谈。

“整顿课程”如何理解?

教委回应之后,昨天起,上海涉外民办学校陷入热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次教委回应其实明确或重申了三个重点:第一,不准违规提前招生,此前个别民办学校喜欢“踩红线”提前招生;第二,部分或全面引入境外课程进入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将迎来课程整顿;第三,有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外资背景或中外合资的,这意味着需要清退掉外资成分。

这里谈及的涉外民办学校,其实是各类“国际+”字眼的学校或班级。

“国际+”所包括的第一类是国际学校,这是外籍人士开办的国际学校,如上海美国学校、上海英国学校等,是仅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第二类是上海本地学校开设的国际部,比如上海中学国际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国际部、进才中学国际部等。没有得到教委审批的,不能使用“国际部”的名称。

第三类是民办学校,比如,协和双语学校、包玉刚学校、诺德安达双语学校等。

还有第四类是这些年兴起的国际课程班,简称“国际班”。

很明显,第一类国际学校不在此次讨论之列。第二、三、四类“国际+”课程、学校、班级等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按照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有关规定,外资可依法申请与本地教育机构合作举办幼儿园、高中,但不得举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这类学校如果涉及外资,就面临“外资清退”的问题。

第二,根据我国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由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业内人士解读认为,那些所谓整建制引入国际课程的学校,是需要“整顿课程”的,因为这不仅不符合国家要求,其实许多学校也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办学周期,难以真正实现高质量办学。

“正规民办教育的国际课程,是在为学生提供上海二期课改课程的基础上,以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做法融合国外课程的优势,运用到中国的教学中。但中国语文、数学等基本课程是不会少的,事实上,家长也不希望减少或丢弃这些中国的课程。”一名民办双语学校的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

21所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已规范,不受影响

“不论网传消息是否属实,这对于公办高中的国际课程班暂时都没有任何影响,本市21所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试点学校的名单目前也没有变化。”本市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昨天告诉记者。

据介绍,目前上海市共有21所高中试点国际课程,包括10所公办高中、10所民办高中和1所中外合作办学学校。这些试点国际课程不同于中学的国际部,也不同于国际课程。国际部本来就只是针对外籍学生的。国际课程试点班的一种模式是选择部分国际课程科目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试用;第二种模式就是开展中外融合课程试点。

早在2013年,对于这些课程班,上海市教委就出台文件规范相关工作。当时就要求,国际课程必须设置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本土课程,这是普通高中开展国际课程试点的底线。而且普通高中不得以开设国际课程班为由减少原来的高中招生计划数。

根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15门学业水平考试,境外学生可采用等级制。

“这一相关规定至今并未有改变。”这位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中学课程的设置本身就必须遵守相关的国家法律,其次是因为教育本身是一项需要相对稳定的办学环境和政策的事业,因此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

而另一位教育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现在选择国际课程的人群与1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别,并且人数也有所增加,因此不论是对于国际课程还是国际班,一定是会逐步规范的,而并非现在网传的取消或者收紧。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