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际一流人才的价值实现之地

2016-10-17信息快讯网

核心观点

人才“30条”凝聚了上海多年探索、实践、创新的成果,体现了上海人才战略、制度、体制、政策上的突破创新。它是一项含金量高、产出预期大的改革大举措。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关键是抓落实、抓行动、抓细化,把全面展开的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奠定在更为坚实的人才基础之上,使上海成为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上海在去年人才“20条”基础上推出人才“30条”,不仅全面体现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紧紧抓住了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问题,而且全面诠释了上海“十三五”加快发展和更长远发展的战略思维,将全方位提升上海人才的规模、质量和国际综合竞争力。

制度和体制创新是灵魂

一是更为开放的“能量释放”导向。上海已全面进入全球科创中心建设阶段,正遇新的“用人之际”,步入了新一轮高端人才的“刚需”阶段。把集聚更多世界级高端人才放在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战略中心点上,实施包括大幅度向用人单位放权、松绑、实现人才效率最大化等在内的更为开放的人才战略变革,使更多天下英才“来得了、待得

住、用得好、流得动”,这是一种人才思维上的根本性变迁,具有进一步释放能量和活力的巨大功能。

按照这一示范导向,加快推进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一是要以更为开放的胸襟,通过进一步破除束缚人才各环节上的障碍来“释放能量”。加快简政放权,尽快建立两级政府部门“人才管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真正把人才使用权、管理权还予市场主体的手中。二是要通过抑制商务成本来“释放能量”。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商务成本增高有必然性,但对于需要大量外来人才参与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上海来说,抑制商务成本、让更多人才群体“活得下来”、发展得好,就不是一般的商务概念了,而是一个有着巨大“能量释放”收益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是更为翔实的“制度创新”导向。制度和体制是一个社会结构的灵魂,也是上海加快形成人才高地的灵魂。如何聚集更多更出色高端人才,本质上是一个制度和体制创新的问题。人才“30条”体现了这一鲜明导向。其突破在于:一是充分吸纳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按照国际通行法则来建立人才管理制度,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人才制度和体制;二是把近年实践中出现各种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加以解决并规范化,体现了“先行先试”的勇气和力度。

依据这一导向,要更多地运用制度、体制和法治的方式来革新人才工作,更多地探索和创造人才制度、人才体制、人才机制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

推进市场化改革是方向

三是更为具体的“政策激励”导向。人才“30条”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激励举措,如运用户籍政策杠杆,通过诸如改进居住证积分、居住证转办户籍、直接落户人才引进政策等的协同配套,对加快引入各类紧缺人才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具体“政策激励”导向中,有个突出的瞩目点是对先行先试的“双自”地区合乎条件的各类外籍高层次人才,经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张江高新区管委会推荐可直接申请永久居留,并推行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证“两证合一”试点等。这些政策性突破,表明上海户籍政策已从静态性、管束性功能阶段,推进到动态性、激励性功能的新阶段。

世界级人才增量不足,是上海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短板。通过户籍政策的“正向效应”延伸,促使上海重大科学工程、重要科研公共平台、大科学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高层次、世界级人才的优先引进,是应大力抓好的重中之重。

四是更为鲜明的“市场配置”导向。人才“30条”有个非常突出的导向是强调人才配置的市场化,把人才、人力资源配置和评价。由政府主导转向由市场主导,这是个很大的突破。如何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突出市场在人才配置的主导功能,构建市场化人才资源配置模式,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上海要按中央要求,在2020年率先建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但要更好地坚持生产要素和资源上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还要加快实现包括人才资源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这也是上海“先行先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此应加快推进用人制度的市场化改革,确立人才的市场评价本位,在人才引进集聚中强化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的机制。“2015陆家嘴论坛”数据表明:上海35万名金融从业人员中传统金融类从业人员占60%以上,创业投资、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人才短缺,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更匮乏,比例低于2%(在新加坡则达20%左右)。而从硅谷、深圳的经验看,一个城市创业创新强度依赖于规模化集聚的“创客族群”,这在张江、杨浦等有雏形,但影响力还不够大,更多“创客族群”的形成只有在更加充分的市场化条件下才能实现。

人才“30条”凝聚了上海多年探索、实践、创新的成果,体现了上海人才战略、制度、体制、政策上的突破创新。它是一项含金量高、产出预期大的改革大举措。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关键是抓落实、抓行动、抓细化,把全面展开的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奠定在更为坚实的人才基础之上,使上海成为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作者为东华大学特聘教授)

高校毕业生十年流动大数据显示:上海对人才的“地心引力”最强
上海国际艺术节来了,魔都重要剧目演出清单出炉
金山城市沙滩国庆举办国际音乐烟花节
美的让人窒息 盘点全球十大梦幻唯美之地
2016上海国际喜剧节让笑声布满城市角落
打造国际创新合作新高地
上海人才新政20条升级到30条,有哪些变化?都在这里了!
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优惠票数量约达10%
沪将拓展海外人才居住证待遇,港澳专才满3年可办上海户口
上海追逐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再提速
沪上高校紧锣密鼓启动相关科研和人才培养
静安构建复合商业生态圈 销售逆势实现两位数增长
有效监管,让网约车真正实现为民服务
沪推进"家政上门服务证"全覆盖 计划3至5年实现
脱贫攻坚:实现共享发展的伟大创举
鲁迅在英文世界中的传播
创新用警提高公安战斗力——上海公安改革综合试点综述
浦东国际女子半马开跑
上海有那么多好看的国际体育赛事 你都看过吗?
实在是太嗲了 25年后的上海竟然可以实现这些
中医药国际标准实现多个零的突破
上海国际童书展下月举办 6万余种中外童书新品将集中亮相
三名俄美宇航员飞赴国际空间站
助力实现普通人的“飞天梦”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未来几何
检察官李磊:用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公正
上理工2个“黄金学分”倒逼人才培养改革
抓住技术革命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搭建多种平台培养国际化人才
上海将增30万套保障房,多渠道解决青年人才阶段性住房困难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人才困境”
建起输送高技能人才的“立交桥”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