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借轨交布局创新创业转型路
报讯(记者刘栋)复旦软件园、同济创园、长江软件园、移动互联网创新园、中成智谷、半岛1919……宝山区这几家产业园区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地处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记者昨天从宝山区政府获悉,宝山区将以轨道交通3号线宝山段为载体,串联起沿线24家产业园区,力争将曾经的老仓库、老堆场、老厂房,变为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载体。
目前宝山区境内有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其沿线一直是创新创业企业集聚地。据统计,在轨道交通1号、3号、7号线宝山段沿线,产业载体面积达600余万平方米。围绕三条轨交线路,宝山区结合所处地域特点,分别规划了轨交1号线沿线的“一号创新带”、轨交3号线沿线的“三号创业带”和轨交7号线沿线的“七号创意带”。今年8月,宝山区发布“一号创新带”实施方案提出,到今年底“一号创新带”沿线将形成约1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核心区中的智慧湾科创园正式运营;2017年底,将完成百联地块、市政地块转型,“一号创新带”核心区基本建成,共康路站、呼兰路站、共富新村站等三个站点创新元素植入改造完成。
昨天正式启动建设的“三号创业带”,将借助紧邻复旦、同济等知名院校的人才优势,依托沿线企业的转型意愿,着眼于企业培育和产业更新,积极建设年轻人创新创业基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离岗创业基地、大型企事业单位再创业基地,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工业设计、“互联网+钢铁”等产业,重点聚焦高境科创小镇、淞南梦创小镇、吴淞和友谊路街道吴淞口创业园等特色产业区块建设,最终形成创业要素聚集化、创业服务专业化、运营模式市场化、创业资源开放化的创业生态体系。 目前,宝山区围绕“三号创业带”已建成24家创业载体,未来将继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这一区域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再建创业载体21家。今年底,“三号创业带”沿线形成约15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到“十三五”时期末,形成产业载体总量300万平方米,引入5000家以上创业企业,集聚各类创业人才10万人以上,成为区域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形成增长新亮点、发展新优势的示范区,力争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上海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重点培育园区”和“张江高新区宝山园”重要功能承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