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种子在这儿被悉心“播种”

2016-10-13信息快讯网

从延平路135号门口路过时,人们时常会停下来,看看这里有特色的装潢和频繁进出交流的外国人。这家刚刚在上海落户的众创空间“Wework(联合办公)”,不仅把国际最流行的办公方式带到上海,也让路过的人们感受到了上海的创新创业氛围。

“Wework”是“双创”时代兴起、利用市场和社会资源发展的众创空间,截至目前,上海已经有450多家众创空间,苏河汇创始人罗钥说,众创空间就像种子一样,把创新创业的理念普及给大众,完成了一次普遍的创新“播种”。

为传统行业转型搭一部观念的“梯子”

复兴公园,上海历史悠久的市民文化休闲地,近年来已成为苏河汇举办创新创业活动的场地之一。一次活动上,一位正在经营美容店的本地居民前来求助:她有意转型,却无从下手。罗钥告诉她,以美容店的模式,当前最热门的转型方向是做P2P,他问:“您有什么项目可以做上门服务的?”这一下打开了女老板的思路,她店里有一款光子刀产品,可以从这款产品入手提供上门服务,实现转型。在苏河汇的帮助下,她又招来一位具有P2P从业经验的管理人员,入驻了孵化场地。

在罗钥看来,国家大力提倡众创空间的最大作用,是在民间完成了一次创新创业的普及。许多众创空间都配备孵化空间,当人们看到有一群人正在这样的空间中做事时,会对创新创业这件事有初步了解。

“如果他们之中有人有了创业想法时,就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资源,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罗钥说。

当今的创业是协同创新

“当今世界,人们与最先进技术的‘时差’,只有4个月。”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后得出这一结论。全世界范围的科技竞争,很大程度是在拼速度,而埋头于科研前线的工作者,很可能缺乏整合资源的能力。华东师范大学董大南教授的“面向时钟同步多天线GNSS接收机的定向测姿系统”获得去年中国国际工博会金奖时,他只有两台原理样机。从算法到产品,还需走过硬件、芯片、产品设计、安全测试等一系列关卡,上海雷哈韦众创空间发现了这块“璞玉”,营销开始,即引来上下游多家科研机构。现在,董大南教授既可以将这一技术直接转让,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参与到后续开发。

苏河汇有一个信息库,每月新增2000多个优质项目入库,这些项目的人才、技术、资金都一目了然。当有一个点有需求时,整个网络的资源都能调动起来去匹配。例如,当有人想要从事互联网家居创业时,他们很快就从信息库里找到一支刚从某大型互联网公司跳槽的30人左右的创业团队。

专业是未来众创空间的必由之路

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表示,推进科技工作始终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坚持走好“退、放、进”三部曲。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加快了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职能转变。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例,众创空间的成立不再需要政府审批。

值得关注的是,在如此宽松的条件下,市场对众创空间的服务性能做出自己的选择:一方面,缺乏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面临生存危机;而另一面,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众创空间,有些尽管开出了2000元/工位/月的高价,仍然供不应求。

许多企业看到了众创空间在匹配资源上的高效性。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杨伟民说,张江即将携手联合利华、博世、GE三家跨国公司,面向全球招募创新技术,这也是首个由政府为企业站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配置的案例。跨国公司的需求也简单明了,找到突破性技术收为己用。

众创空间如同“种子”,可以扎根开花,也可以撒向国外。今年6月,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在法国开出“创业首站”第一站,在这里经过一段时间孵化的产品,当创业者想注册公司时,上海将成为首选。去年成立的“中以上海创新中心”已经开始了双边孵化模式,现在这家众创空间的电脑里汇聚了7000多个以色列的创业好项目,等着孵化与结果。

报记者 沈湫莎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