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2016-12-08信息快讯网

■本报驻京记者 郭超豪首席记者 樊丽萍

描绘长征的壁画、记录遵义会议场景的瓷瓶……这几天,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善斋楼,100多件艺术作品正在以教学展品的形式呈出。这些以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创作的作品,正是清华美院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作业。

近几年,清华大学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因材施教”教育模式,借助慕课等新兴平台,形成了一套先进、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去年9月,清华大学《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程被世界三大慕课平台之一———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创建的edX选中,成为中国首门登陆国际三大慕课平台的思想政治课程,如今已有130多个国家的5000余名学生学习过该课程。有国外媒体对此评论称:“中国正通过慕课方式向西方国家传递他们的价值观。”今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这门课也登上了edX慕课平台。

结合专业,学生感同身受

“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学科背景,让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雯姝教授告诉记者,“在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我们觉得,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实行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有效果。”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上,老师针对清华美术学院学生的专业特长“因材施教”。课程作业不仅仅是小论文,还有“读历史搞创作”。学生用美术作品、诗歌、微电影等形式,完成思政课作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老师华表让学生以“雄关漫道”为主题进行创作。美院200多位学生共提交了100多件作品,有绘画、雕塑、陶瓷、染织、摄影、书法等多种形式。例如美院动画专业学生莫均鸿等9名同学,将小英雄 《鸡毛信》 的故事改编成连环画,用一幅幅精美黑白钢笔画呈现少年、八路军智斗日寇的场景,在朋友圈中博得一片“点赞”。为了创作这份作品,9个人查阅大量资料,根据故事选择场景,设定人物。“这次课程,既让我们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了解了英勇的抗日战争,又锻炼了我们的专业技艺,我很喜欢这种作业方式。”莫均鸿说。

据悉,清华大学本硕博一共8门思想政治课程,各学院、各专业的“育人课程”,已经全部实行“因材施教”模式。同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给工科学生授课时,会加入邓稼先、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把科学精神和爱国激情结合;给文科学生上课,则多和他们讲讲朱自清、闻一多这样靠手中一支笔来担当时代责任的文人。老师们说,这样的“因材施教”,才能让正确的价值引导覆盖整个教学。

教学相长,拓展立体式教学

在“因材施教”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近年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始着手对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课程组率先推出了全程实行“教学相长课程手册”管理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每学期开课前,一本 《教学相长课程手册》 就被及时上传到网络学堂上,手册包括教学内容与大纲、教学相长交流卡、格式化读书报告表、评分表等,使学生们对教学安排了然于心。每次下课前15分钟,授课教师都要给学生们布置几道题,要求通过填写“教学相长交流卡”归纳教师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观点与评论,如果观点言之有物,还能得到老师的嘉奖和加分。

“教”与“学”的有效结合使传统的平面化教学拓展为立体式教学,大大提高了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教学相长”课堂管理模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计算机系3位女同学用动画、DV等多种形式合作创作了 《百年清华百图游———从清华风物看近代史》,她们的作品把百年清华历史与近代中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登陆慕课,开放选课受欢迎

线上平台“慕课”正在兴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抓住了这一契机,2014年9月,在全国高校率先推出首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课程,当年校内学生选课1600多人,校外超过万人,被媒体称为“万人迷”的思政课。之后,4门面向本科生的思政课全部登上了慕课平台,向全社会开放,累计选课人数已近15万人。

传统的授课方式,老师往往要在45分钟或90分钟时间内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内容。而在清华大学的思政慕课课堂,一个章节的内容被分解为符合阅读习惯的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被制作成7至15分钟的独立视频。

一位在慕课平台上讲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的老师说:“在慕课课堂里,时间被化整为零,学生可以在等公车时、在食堂里,拿出手机看几分钟视频,做几道习题,完全是他们可以自主选择的。”

清华大学又开始探索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据介绍,学生前8周在慕课线上学习,后8周则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讲授。“他们通过慕课学习到了理论,上课时老师会用大量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对理论进行消化理解,这样的效果更好。”王雯姝说。

(本报北京12月7日专电)

上海力争成为5G商用首批城市
昆曲《三打白骨精》将为学生演满百场
松江大学园区七校招聘会上学生遇奇葩面试官 问闺蜜数量
上海招聘会上学生遇奇葩面试官 被问闺蜜数量
崇明发布公告称成为禁猎区 捕鸟严重问题仍难解决
《2016年上海市大中学生社团发展报告》发布 沪上62万学子“沉浸”社团文化
日本"最可爱小学生"出炉 千年美女终于有接班人
英国大学最受女生欢迎的热门专业
何时不再“谈性色变”?——大学性教育问题调查
大学的本质在于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看变革中的法国课程范式
大学的本质在于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上海智慧城市“十三五”规划发布 2020年成为国际“数据经济”枢纽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 2017学年1年级、6年级课程说明会
执教履历并不出众的波耶特出任申花主帅 “最后选择”能否成为最佳选择
育人功能从思政课向专业课全面覆盖
一批“中国系列”课程彰显价值引领
专家人才引进由数据说话
“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呼唤商会走出去
浸润式生涯课程“发力” 奠基性幸福一生“张力”
“避寒”成为年假游主题 长滩等海岛游人气爆棚
陈天桥夫妇向美大学捐1.15亿美元 帮人类接受死亡
调查称香港学生科学能力大跌 排名第九不及台湾
大学生4年养昆虫万余只,写日记晒图片吸引千名粉丝
理想的大学教育:比学识更重要的是生活与情怀
经真实环境磨砺,他们也能上大学
上海第16次学代会将开幕,首次设立学生提案制度
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发布 迟到、缺勤学生不做迟到或旷课处理
大学毕业生众筹百万拍网剧 上线1个月点击5680万
让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构建多维立体化综合性大学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红豆为什么成为“相思”的代名词?
“大国方略”课程对全方位育人的启示
“如果他生在当代,也许能成为摇滚巨星”
让申城“交通秩序之美”成为常态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