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劳模创新工作室“1+1群”效应在显现
讯(记者 史博臻)牡丹花盛开之时,胡永红比平时更加忙碌。他不是去赏花,而是准备去“炼油”。
在多数人眼里,牡丹是国色天香的传统名花,很少有人知道,牡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α—亚麻酸含量高,在改善人的健康和智力方面十分有益。2011年,国家把牡丹籽油列为新资源食品。
牡丹籽油产业前景非常大,但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胡永红介绍说,这方面其他作物曾有过教训,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推广油茶种植,但苦于没有优株,单位产出比低,油茶产业走了将近30年的弯路,直到上世纪80年代培育出优株,才形成规模效应。“牡丹不能走这样的老路,一开始就要把技术路线设定好。”2012年8月,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胡永红领衔,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胡永红城市生态研究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改善城市生态、缓解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与研究为主题,其中重点围绕油用牡丹基因组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高亚麻酸的分子机理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
今天上午,胡永红和几位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相关负责人,在由市总工会和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主办的在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暨第四期劳模创新工作室研修班的开班仪式上回溯了一路走来的故事。据了解,上海建设交通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始于2011年,到目前为止,全系统已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200多个,其中上海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41个,占现有全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总数130家的三分之一。
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是一块简单的牌子,是引领着企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张雄伟是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的高级技师,从农民到工人,从田野到工地,他完成了人生的跨越。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张雄伟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提高效率、提高工程质量、改善劳动环境等优点的自动焊接技术为创新突破口,自主研发了“短管法兰自动焊接专机”,并在上海重点工程东方体育中心施工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自动焊接专机比手工焊的工效提高了一倍以上,在冷冻机房的管道焊接中,自动焊接的管线达到1600多米,占机房管线总量的77.5%;自动焊口665个,占机房配管总量的73%以上,自动焊接的焊口合格率达100%。大幅减少了焊工的劳动强度、施工现场的动火点和有毒烟尘、弧光,体现了绿色环保,成本降本率达37%,实现了民用工程管道焊接质的飞跃。近年来,“张雄伟劳模创新工作室”还先后参与了东方体育中心、后世博项目、中山医院、迪士尼、虹桥交通枢纽等多项市重大工程建设。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从“关荣一阵子”到“贡献一辈子”,实现劳模“1人做贡献”到“1+1群做贡献”,继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创新,这正是一个劳模能为社会作出的最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