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开创新型全球化

2017-03-28信息快讯网

王义桅

核心观点

如果我们把古代丝绸之路称之为全球化1.0时代,近代西方开创的全球化称之为全球化2.0时代,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则开创了全球化3.0时代:秉承“万物互联”,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等,推动E—WT0进程,开发和应用包容性技术———改变传统技术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状态,创新和实施包容性制度安排———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更加公正、合理、包容,开创包容性全球化

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海南举行的主题活动达13项之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2017年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等等,这些重头戏都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展开。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指出,某种意义上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全球化设想,沿线国家和地区如果能做到共商共建共享,把各自的发展目标都放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盘子里加以推进,命运共同体前景可期。

丝绸之路兴衰关乎全球化命运

全球化的命运是与丝绸之路的兴衰分不开的。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非常辉煌。欧洲传教士盖群英在漫长的丝绸之路旅程中如此记述:“宽而深的车辙分分合合,犹如江面上的涡流。在这条路上,无数人走过了几千年,形成了一条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

如果我们把古代丝绸之路称之为全球化1.0时代:其单元是文明,载体是欧亚大陆,动力是贸易-文化,遵循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近代西方开创的全球化称之为全球化2.0时代:以民族国家为单元,通过海洋实现全球贸易-投资扩张,确立西方中心世界;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则开创了全球化3.0时代:秉承“万物互联”,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等,推动E-WTO进程,开发和应用包容性技术———改变传统技术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状态,创新和实施包容性制度安排———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更加公正、合理、包容,开创包容性全球化。

传统全球化———关税减让,最多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5%。而新型全球化———互联互通,将推动世界经济增长10%-15%。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给全球化提供更强劲动力,并推动全球化朝向开放、均衡、包容、普惠方向发展。按照世行前副行长林毅夫教授模型,发展中国家每增加1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增加0.7美元的进口,其中0.35美元来自发达国家。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将增加发达国家的出口,为其创造结构性改革空间。

以文明共同复兴超越竞争逻辑

从人类文明史看,“一带一路”倡议修订内陆文明从属于海洋文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西方中心论,重塑均衡、包容的全球化文明,推动欧亚大陆回归人类文明中心地带。

“一带一路”倡议肩负推动人类文明大回归的历史使命。首先是推动欧亚大陆回归人类文明中心。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勃兴于海洋,东方文明走向封闭保守,进入所谓的近代西方中心世界。直至美国崛起,西方中心从欧洲转到美国。如今,欧洲迎来了重返世界中心地位的历史性机遇,这就是欧亚大陆的复兴。其次是改变边缘型国家崛起的近代化逻辑。近代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相继从海洋崛起,并通过地理大发现与海上殖民确立世界霸权,二战后的美国亦是如此。然而,这些国家皆非文明古国,而是作为世界岛的欧亚大陆的边缘国家或海洋国家,故此称霸周期无一例外没有超过130年。“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大河文明和古老文明复兴,正在改变近代边缘型国家崛起的历史,纠偏海洋主宰大陆、边缘主宰核心的局面。

“一带一路”倡议从三个方面创新了文明的逻辑:一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二是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三是以文明进步超越文明优越感。“一带一路”倡议将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串在一起,通过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推动内陆文明、大河文明的复兴,推动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推动新兴国家持续成功崛起。一句话,以文明共同复兴的逻辑超越了现代化的竞争逻辑。

新型全球化需各国共同努力

从空间角度来讲,“一带一路”倡议很大程度上帮助那些内陆国家寻找出海口,实现陆海联通,比如欧洲有“三河”(易柏河、多瑙河、奥得河) 通“三海”(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黑海) 的千年梦想。“一带一路”倡议激活了这一梦想,助推欧洲互联互通,形成中欧陆海快线、三海港区的大项目。另外一个是实现规模效应,现在欧洲越分越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能够把小国连通在一起,建立大市场,尤其把内陆和海洋连在一起,实现陆海联通。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一带一路”倡议扬弃传统全球化,如能开创新型全球化,其前景正在于:一是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架构。所谓开放: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开放,到相互开放。所谓包容:公平合理分享全球化成果,实现国与国、内陆与沿海之间的共同发展。所谓均衡:南北均衡、产业均衡、地域均衡。所谓普惠:让老百姓从全球化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参与感和幸福感。二是创新合作模式、观念。

在当前“逆全球化”、保护主义风潮不断的情形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可谓正逢其时。这是应对全球困局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新贡献。但“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种种风险也提醒人们,新型全球化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需要世界各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努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

国平:“七个着力”开创管党治党新局面
在深化自贸区改革上锐意创新——上海各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
帕加尼Huayra敞篷版亮相 全球限量100台
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勇于突破——上海各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二)
一件解元服 浓缩越剧创新尝试
在创新社会治理上凝聚发展力量——上海各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三)
湖南创新六年制师范生培养机制 大批青年毕业生返乡执教
瑞士给全民发工资 盘点全球十个高福利国家
卡里姆•哈比出任英菲尼迪全球设计主管
全球手机动漫产业有了中国标准
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今召开 为卓越全球城市打下健康基础
以新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浪潮滚滚向前永不停歇 ———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传递新信号
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博鳌亚洲论坛二〇一七年年会开幕
上博书画常设展迎来近年最大规模调整 一批珍稀古代书法亮相
修旧如旧,留住廊桥“原貌”
全球最美的星巴克门店
全球这十样旅行玩法 让人永生难忘
全球经济“治根”之策,惟有创新
全球9个可能消逝的旅游胜地 不要再错过了
全球最贵写字楼市场排名 上海浦东位列第八
经济日报:以创新激活京津冀发展全盘
“一门式办理”打通创新创业“绿色通道”
顾村公园单日客流18.3万创新高
本市第一所以创新教育为特色的中学今年首招60人
“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 中俄专家共商全球化与双边合作
“一带一路”2.0开创新型全球化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