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治根”之策,惟有创新

2017-03-30信息快讯网

全球经济“治根”之策,惟有创新-信息快讯网

 

讯(记者 唐玮婕)当各国政府不断放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大招”,全球经济却依然深陷泥潭之时,究竟何种手段才能拉动经济更快、更稳定增长的新引擎呢?最近,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的金融财务EMBA项目公开课上,美联储纽约、旧金山分行前研究经济学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巴特·霍布因(Bart Hobijn)表示,“生产率才是推动经济增长背后的根本原因,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让全世界获益。长期劳动力进步和生产力的增长,要比短期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更加重要。”

 

“目前国际上有三种可行的刺激方式用以应对全球经济增长衰退。”霍布因说:第一种是央行采取货币政策刺激,大部分国家下调利率以降低消费者、企业和银行的信贷成本,减少储蓄,增加消费;第二种是财政政策刺激,通过直接政府支出或刺激支出的转移支付来增加需求;第三种是控制汇率,通过抑制汇率来刺激出口需求,这需要中央银行或货币发行局购买外国资产。

 

然而,这三种刺激都开始逐步失效。根据霍布因的观察,首先是货币政策的效果低于预期,“很多央行把油门踩到最大,经济应该加速行驶,但实际却效果不佳。经济需求的引擎和央行的货币政策油门之间的传导出现了问题。一方面,央行的货币刺激措施与政府的财政紧缩政策相互抵消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损坏的资产负债表也阻碍了货币传导。缓慢的经济增长趋势和通货膨胀均体现在资产价值而非消费者价格,已经找不到其它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

 

其次,财政刺激受债务水平的限制。各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发达经济体尤其如此,财政刺激的空间越来越有限且越来越没有必要。霍布因说,“一个国家债务占GDP比率的临界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达到了某个临界比率,如果不能再继续借到钱,就会有巨大的财务风险,有可能会发生主权债务危机。”

 

另外,以出口为导向的刺激不如过去有效。他还指出,美国政府近期推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将会受到抵制和反对,因为减少进口的政策,最终将影响美国国内就业者的利益。

 

“生产率才是推动经济增长背后的根本原因,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让全世界获益。如果没有这些新技术,我们将面临整个经济的放缓。生产力放缓才是真正难解决的问题。创新和技术才是真正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因。”霍布因说。

 

对于如何创新、转型升级,政策制定者可能要考虑如何改变激励机制,引导创新发展的方向等方面的问题,不仅仅依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起更具创新的企业,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霍布因坦言:“我认为长期劳动力进步和生产力的增长,要比短期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更加重要。解决生产力提高的问题才能让我们获取最大的利益。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重要趋势。”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