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航天展品首次亮相科普盛宴
■本报驻陕记者 韩宏
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新校区,展现我国航天科技领域成就的2017年“中国航天日”科普周活动4月23日正式开幕,将免费接待社会公众一周。记者今天看到,展厅内人头攒动,人们参观兴致很高,观众中不乏青少年。
一场成果丰硕的航天科普盛宴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陕西省政府主办,中国宇航学会、西北工业大学承办的这一科普周活动,围绕“航天创造美好生活”主题,回顾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了航天技术应用成果,展望中国航天美好的未来。
此次科普周活动为航天爱好者和公众带来了一场成果丰硕的航天科普盛宴,这里展示了中国航天工程中的大量珍贵实物和高仿模型,很多展品为首次展示。记者看到,2500平方米的展区有航天成就、航天科普、航天应用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四个板块。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动机实物、嫦娥五号着陆返回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高仿模型、月球着陆AR体验等展品前,挤满了观众。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火箭系列模型,它们无声地叙述着共和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创业历史。横卧的“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模型,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目前项目各系统正加快速度研制,预计今年将完成首飞。
在载人空间站展区,讲解员介绍说,这个T字型模型是未来的载人空间站,目前在轨运行的是天宫二号的实验舱。他告诉记者,2020年这个载人空间站将初步建成,总重量会达到400吨,它距离地面420到450公里,倾斜角度是10到45度。
中国航天科技硕果累累
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和众多高仿真模型,展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国探月工程、高分专项(即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取得的辉煌成就,展品出自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西北工业大学、蓝箭空间等单位。展厅还展示了我国卫星研制及其应用成果。
载人航天工程发展20多年来,中科院凝聚近百位院士、上千名一线科学家,利用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一、二号空间实验室,开展了60多项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研制的500多台(套)有效载荷,圆满完成了历次飞行试验任务,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价值的空间科学与应用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科学及应用发展。
中科院空间科学卫星先导专项———“悟空”“实践十号”“墨子号”3颗卫星先后成功发射,HXMT卫星发射在即。“悟空”已完成全天区扫描,采集了海量科学数据,预计今年上半年发布首批科学成果;“实践十号”已取得了人类首次实现哺乳动物胚胎的太空发育、首次在太空观察到煤燃烧等科学成果;“墨子号”完成了全部在轨测试,即将正式开展科学实验,预计今年年中发布首批科学成果。记者了解到,通信卫星是中国航天国际化、市场化的先锋,迄今为止我国已获得10多个国际商业卫星订单,合作伙伴遍及亚、非、欧、美等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
(本报西安4月23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