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航天展品首次亮相科普盛宴

2017-04-24信息快讯网

■本报驻陕记者 韩宏

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新校区,展现我国航天科技领域成就的2017年“中国航天日”科普周活动4月23日正式开幕,将免费接待社会公众一周。记者今天看到,展厅内人头攒动,人们参观兴致很高,观众中不乏青少年。

一场成果丰硕的航天科普盛宴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陕西省政府主办,中国宇航学会、西北工业大学承办的这一科普周活动,围绕“航天创造美好生活”主题,回顾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了航天技术应用成果,展望中国航天美好的未来。

此次科普周活动为航天爱好者和公众带来了一场成果丰硕的航天科普盛宴,这里展示了中国航天工程中的大量珍贵实物和高仿模型,很多展品为首次展示。记者看到,2500平方米的展区有航天成就、航天科普、航天应用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四个板块。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动机实物、嫦娥五号着陆返回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高仿模型、月球着陆AR体验等展品前,挤满了观众。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火箭系列模型,它们无声地叙述着共和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创业历史。横卧的“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模型,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目前项目各系统正加快速度研制,预计今年将完成首飞。

在载人空间站展区,讲解员介绍说,这个T字型模型是未来的载人空间站,目前在轨运行的是天宫二号的实验舱。他告诉记者,2020年这个载人空间站将初步建成,总重量会达到400吨,它距离地面420到450公里,倾斜角度是10到45度。

中国航天科技硕果累累

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和众多高仿真模型,展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国探月工程、高分专项(即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取得的辉煌成就,展品出自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西北工业大学、蓝箭空间等单位。展厅还展示了我国卫星研制及其应用成果。

载人航天工程发展20多年来,中科院凝聚近百位院士、上千名一线科学家,利用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一、二号空间实验室,开展了60多项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研制的500多台(套)有效载荷,圆满完成了历次飞行试验任务,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价值的空间科学与应用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科学及应用发展。

中科院空间科学卫星先导专项———“悟空”“实践十号”“墨子号”3颗卫星先后成功发射,HXMT卫星发射在即。“悟空”已完成全天区扫描,采集了海量科学数据,预计今年上半年发布首批科学成果;“实践十号”已取得了人类首次实现哺乳动物胚胎的太空发育、首次在太空观察到煤燃烧等科学成果;“墨子号”完成了全部在轨测试,即将正式开展科学实验,预计今年年中发布首批科学成果。记者了解到,通信卫星是中国航天国际化、市场化的先锋,迄今为止我国已获得10多个国际商业卫星订单,合作伙伴遍及亚、非、欧、美等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

(本报西安4月23日专电)

浙江首次发布龙井茶国家标准实物参考样 老百姓可直观地“按图识茶”
莎翁印本与狄更斯、勃朗特手稿等大英图书馆馆藏首次来中国展出
这些鸟儿的身影,上海人首次见到
高考志愿科普:什么是副部级大学,有哪些?
“网红”医生走进社区开展科普
浦东公布幼儿园招生细则 热门幼儿园首次试行按户籍迁入时间排序
国际空间站将首次释放中国卫星
“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24日举行
韩正调研金山、奉贤:面向未来发展,郊区要始终把发展品质放在首位
讲中国人的探月故事,怎不自豪
她用专业素养丰满学生理想
上海戏曲学校首次开放校园 青少年近距离接触舞台艺术
水在太空中-30℃也不结冰,“航天会客厅”畅谈航天梦
日本便利店首次配备“诺亚方舟”
航天巾帼:荣耀背后也有“泪目”之时
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全面胜利 2019年至2022年组建空间站
AG600两栖机完成首次滑行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首次来京 代表作《步履不停》小说引进出版
《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不发展共享电动单车
英国少年科普小说 “战虫部队”系列近日推出
褚君浩:做得好科普,科研才可能有大格局
到商场去看恐龙如何“复活”!申城商业地标举办科普展至6月1日
科普讲解,不会“圈粉”怎么行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普
上海博物馆调整展品 每次捐赠背后都有个动人的故事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