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上海呼唤更多生态市民

2017-06-06信息快讯网

徐根兴

核心观点

生态市民这个概念,是强调作为市民的生态意愿、生态自觉和工作生活方式的生态特征O 建设美丽上海,必须培育生态市民,只有更多的生态市民成长,才能夯实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拥有绿色、低碳、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更加怡人”;“鼓励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居住,推广绿色账户,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建设美丽上海,必须培育生态市民,只有更多的生态市民成长,才能夯实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

如何做个生态市民

生态市民这个概念,是强调作为市民的生态意愿、生态自觉和工作生活方式的生态特征。首先,必须尊重自然。尊重自然是文明的体现,是人类内在修养的提升;尊重是一种态度,是建立良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石;尊重自然是对智慧的向往,因为大自然的奥妙人类掌握得还不多,还需要不断学习。

“拥有绿色、低碳、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生态市民的上海市民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第一,个人的生存与快乐必须建立在生态友好的基础上。把对生存的需求和生活的欲望调整到合理范围内,当个人需求和欲望与自然生态发生冲突时,能主动调整方向;第二,认真学习与掌握关于自然与生态的基本知识,认真感悟大自然的机理,发现大自然的规律;第三,培育对自然环境审美能力,把维护自然、关爱生态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第四,具有尊重生态的职业伦理。在工作和业务的观念、态度、技能、纪律和作风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尊重生态环境的自觉和素养。

如何培育生态市民

生态市民的成长需要持续的努力,应构建包括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和市民五位一体的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格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市社区和农村全面推动生态实践。

———学校是培育市民生态人格的重要场所。在中小学,生态培育的着力点在于对中小学生植入生态意识和生态良知,塑造他们的生态人格。在高等学校,重点是培养未来对生态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市民。通过学校的生态学习,可以不断提高市民对生态的认知,建立对保护生态的信念、情感和意志,自觉地遵守自然法则、节制个人的行为和习惯,更好地学习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区是培养生态市民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中透出的生态理念在社区中获得响应和支持,会带动社区的更多家庭和人,形成稳定的磁场,巩固社区生态基因。社区生态风尚是一种导引,它会潜移默化地蔓延开来,影响更多的社区和更多的人,进而引导社会风尚。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生活场景嵌入社区,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中,去培育对生态环境的珍惜、护卫和社会责任感。

———所有的机构和市民都有普及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义务。必须为所有人提供生态文明建设所必备的信息、知识、理念与信念、能力与责任的保障。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体现在不分性别、职业、年龄、民族、阶层的市民,都要参加;所有具备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的职业、非职业人员,都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使上海全体市民处处可以学习和汲取生态文明建设的营养,时时具有涵养生态文明的氛围。

如何创新生态教育

坚持常规宣传教育。从事件教育到持续教育,从知识教育到技能教育,从意识教育到行为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常规宣传教育必须做到节奏、效率、信心、力度四个方面的衔接与平衡。具体应该做到:第一是保障准确而及时的信息传播,包括生态环境状况的信息发布,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传导,专业人士的相关评价;第二是各种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的舆情监测、公众疑虑的解释与引导;第三是多样性的事件宣传;第四是努力推进公众参与。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方面存在内容空洞、缺乏特定对象、创意呆板等种种问题。宣传内容的通用化、通俗化是对的,但呆板的通用化、不去精心编排的通用化,就变成了内容的空洞无物,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创新生态教育,特别需要发挥生态文化产品在生态市民培育中的独特功效。通过生态文化产品,可以情景交融地把环境史教育、文明史教育、规划史教育、建筑史教育、生物史教育、餐饮史教育、城市成长史教育非常贴切地、逻辑地粘连起来,潜移默化中起到深入心扉的教育效果。近年来,各地在这方面都有新的尝试。比如:百集儿童环保科幻剧《星际精灵蓝多多》,观众超过1亿人次;上海举办《冈特生态童书》校园生态微话剧大赛,将生态环保行为融入学习和生活当中;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音乐艺术类高校环保社团———环保先锋队,把音乐作为一种载体来诠释环保的理念。

总之,推进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更多的生态市民,需要更扎实、更持久的努力。

(作者为上海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零时延”优化网络资源 “零盲区”监控伪基站 上海移动全力做好市党代会通信保障服务
吃一口就百年历史 这些都是被列为非遗的上海美食
2小时内的上海高铁圈旅游攻略 让你就近觅春光
上海小学生跳绳追平世界纪录 明年有望打破纪录
上海的广场舞来了个美国大妈 一跳就是5年
专访|老树:画画于我更多的是自娱自乐,缓释日常的焦虑
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要算好生态账
期待更多中国科学家探“冰”
1000余场活动请市民尽享“科技盛宴”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生态环境
沪“亲水花街”将变绿地公园 今年有望对市民开放
杨浦市民体育中心24小时不打烊 教练指导居民健身
瞄准“生态之城”,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生态修复见效,“水中森林”立功
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
6月起一批新规将影响市民生活
55.7%的上海市民“不打算生二孩”
崇明生态岛有一根“探针”
在高三备考期,也要诗意地栖居
沪上8家网红老字号 全吃过的才能叫老上海
青少年吸毒人员占比下降 禁毒工作需要更多的“朝阳群众”
2017年上海高考7日举行 外语听说测试需提前40分钟报到
上海高考来啦!提醒考生这些东西别忘带
上海高考来啦!提醒:这些东西考生别忘带
明年在上海也能找洋医生看病了,还能用医保
上海"市民修身行动”文明礼仪培训工程启动 到2020年将培训500万市民
百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 大雨难阻市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
让更多社会组织“强筋健骨”
让更多孩子参与到戏剧表演中
“骑行地图”方便市民绿色出行
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今年9月,上海市民可徒步飞跨淀山湖
【特稿】走向世界的生态哲学诗人陶渊明
沪浦江东岸沿线年内建成12座园桥 供市民娱乐
©2014-2024 dbsqp.com